王羲之后人王僧虔,传世之作为何笔法生硬?因字太美才拙笔自保

寓书喻画 2022-06-11 11:10:55

导语:王僧虔师承祖法,继承了王献之平正稳健一路书风,同时又有自己丰厚紧俏、韵味无穷的独特面貌。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最终实现了仕途与书名的双丰收,为琅琊王氏这个大家族再创了一把辉煌。

南北朝时期,会稽山阴有个著名书法家叫王僧虔,他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因为其书法精美绝伦,连皇帝都想和他过过招儿。

有一次,宋文帝刘义隆看到王僧虔书写的素扇面,惊叹道:“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意思是王僧虔的书法不仅超过了王献之,而且典雅的气度也超过了他!王僧虔却并不以此沾沾自喜。

宋文帝死后,新上任的宋孝武帝刘骏也是一位书法高手,常常和王僧虔比试书法。王僧虔不敢在孝武帝面前“显迹”,故意藏锋露拙,用拙笔书,才为宋孝武帝所容忍。这便是著名的“拙笔自保”的出处。

一生拙笔,成为政坛不倒翁

王僧虔深谙书法中“藏锋”的道理,一生拙笔自保,因此历经数朝而不倒。

王僧虔,字简穆,琅邪临沂人,出生于东晋“书法世家"、豪门望族——王氏,是王羲之的第四世族孙。

南北朝时期,琅琊有个著名书法家叫王僧虔,他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因为其书法精美绝伦,连皇帝都想和他过过招儿。

他的高祖王导,既是东晋丞相,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曾祖父王洽是王羲之的从弟,一样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祖父王珣,亦为东晋名家,被董其昌称之为“尤物"的《伯远帖》 就出自他手;父亲王昙首,秉承家法,传世草书 《服散帖》振迅痛快,笔力惊绝。

王僧虔擅长真,行、草书。南朝人所称的“隶书”“正书”“真书”,相当于今天的“楷书”,当时“隶书”一名是旧称。

《南史王僧虔传》曾记载,“僧虔弱冠,雅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日:‘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可见,王僧虔的书迹、器度、典雅韵致都超过了王献之书,这种评价虽然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王僧虔之“隶书” 在当时所受到的推崇。

据说齐高帝时期,高帝善书法,尤其精于隶书。有一次,他和王僧虔比试书法之后,齐高帝问他:朕的书法和你比咋样?王僧虔回答:“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二;陛下草书第二,而正书第三。臣无第三,陛下无第一。”齐高帝笑着说:你可真会说话啊!

这样会说话的王僧虔,不仅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且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僧虔出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之前王献之也曾做吴兴郡太守,献之擅长书法,待到僧虔作吴兴太守,又工于书法,所以一时被传为佳话。因为王僧虔书法就是在继承王献之书风的基础上,展现出魏晋风韵的。

也因此,梁武帝萧衍才会在《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评曰:“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传世之作《太子舍人帖》、《刘伯宠帖》

王僧虔书迹现有三件留存于世,均为楷书。一件墨迹本,唐摹《万岁通天帖》中的第七帖《太子舍人帖》,现藏于辽博。二件刻帖,《刘伯宠帖》、《谢宪帖》,均存于宋刻《淳化阁帖》之中。

《太子舍人帖》又名《在职帖》《王琰牒》,是王僧虔为太子舍人王琰写的谍文,说的是:王琰任太子舍人一职已有三年,因家境贫困顿乏,希望外放到江、郢二州所统领的小郡去任职。

牒文书法整体和谐完整,用笔方圆兼备,中侧并用,富含行书笔意,如:“琰”、“在”、“贫”、“江”、“所”、“郡”、“牒”、“虔”等字,时露连带之笔,显得生动活泼。

章法错落有致,轻重得宜,大小参差,布局极为精巧。中锋行笔,劲峭秀丽,流畅自然,浑厚而华兹。

字画格外丰满精备,神完气足。沉稳中见流动,笔势外耀;遒整又不乏些许欹侧之势。由于斜向和横向的笔画较为开张,为遒整的字态增添了几分潇洒俊秀的风姿。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疏朗、凝厚而飘逸。

钩挑撇捺以侧笔为之,快捷犀利、爽劲外扬,笔画厚阔又锋芒毕露,能够从道整的楷式中跃现出自然散逸的风姿。

该帖书风与王献之《廿九日帖》书风甚近,笔法劲健,结体谨严,在点画方面十分精到,结构也安排得稳稳妥妥,只是笔力要柔和些,点画不如王献之的方峻。

可惜真迹早已失传,此为唐摹本。

《刘伯宠帖》又名《陈情帖》,是王僧虔所上奏启。此作书于王僧虔五十五岁,书法风格已经成熟之时。

该帖笔画沉着,笔法洒脱,笔姿挺劲,体态自然俊逸;字法端劲,自然映带,结字有疏有密, 姿态亦正亦斜,字形忽小忽大,或方或扁,或长或短,如“天然不齐”,各尽字之真态。

和王僧虔其他的书作相比,《刘伯宠帖》是另一种笔调:古淡而清健,风姿英挺,布局自然。行间的距离大于字距,显得疏朗。笔画直劲,劲气内涵,捺画往往起笔轻,顺势铺毫走笔,收笔处略按顿。一些完全是有行书笔意产生的笔画之间的自然映带,平添了几分节奏和雅韵。

笔法中柔中寓刚,结构开张内敛有度,行笔自然清丽,不乏雍容和雅,寄怫郁之情于潇洒工整秀丽的楷书之中。

整体风格与《太子舍人帖》一致,行书意味更浓。其中“僧虔”、“所”、“谨”、“启”、“臣”、“职”等字二帖互见,笔意、字态均同,只是墨迹本显得笔意流动、姿态活泼,而刻本因笔意损失较多,略显生硬而已。

结语:

此外,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书法理论上的独特建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僧虔提出书法要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在他看来,书法不是一门单纯再现的艺术,它没有具体可见的对象,书法家必须通过感情和想象把不可见的东西化为具体可见的艺术形象。

二是,王僧虔提出“天然”与“功夫”,“媚”与“力”这些美学范畴。“天然”指的是在书法方面的天资;“功夫”是后天用心学习和书法实践的程度。“力”是书法的骨;“媚”是书法艺术的形象美。

他认为,对书法艺术来说,这几种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书法艺术形象。

根据以上道理,他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逐一进行评价,在《论书》中指出他们或天然有余,而功夫不足;或媚气十足,而骨力很弱。总之,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可惜的是王僧虔因忌惮皇帝而无法纵情任性的挥毫泼墨,使流传于世的书作备受后人诟病。好好的一个出色的书法家为时势所抑其才华,终未能成大家,真是令人可惜!可叹!

——END

2 阅读:2815
评论列表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