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假期余额不足,那些抓紧时间“赶工期”的孩子们还好吗?
昨天晚上,正准备睡觉时听到对门女孩在哭,起初还以为是家长不在家,孩子遇到什么事情而着急得哭
正准备穿上外套出门查看时,又听到女孩爸爸声嘶力竭的声音:“你写不写,其他同学的寒假作业都写完了,你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
接下来,就是教育孩子的各种形象场景了,有摔东西、关门,还有争吵、与哭声…
面对此情此景,不用想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本打算出去劝架的想法也多此一举了
后来,晚上躺在床上又跟闺蜜说起了这件事情,没想到这几天大家都陷入了“灯火通明”的烦恼
不过,闺蜜比较淡定,她没有像邻居那么对孩子暴躁、甚至大打出手
听闺蜜说,她的女儿桃桃从放假开始一直玩儿,期间提醒过很多次,但每次都说“时间还早着呢”
直到初七那天,闺蜜偶然间看到一个孩子边哭边“赶工期”的视频,她觉得很好笑,看完之后还不忘拿给桃桃看看
结果,从那天开始桃桃就抑郁了,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本拿书写作业,早上喊好几次都不吃饭
这个情况对于闺蜜来说,简直是又气又想笑,她觉得孩子开学前知道着急,总归是好事,说明对学习这件事情还比较上心
开学前孩子熬夜“补作业”,你家的孩子还好吗?继寒假余额不足后,孩子们熬夜“补作业”成为了热闹话题
站在窗外看着万家灯火通明,是不是觉得每家每户都在上演着“赶工期”的场景?
在那些熬夜点灯、哭着闹着要写作业的背后,有家长焦虑、有家长无奈、也有家长幸灾乐祸地拍个朋友圈
这种紧张的局势,也恰好应了那样句话:“玩了一个寒假,作业迟早是要补的”
湖州的一位爸爸,他在儿子“赶工期”里就说了一番实话:
“千万不要相信完成作业的过程会像蒲公英那样风一吹就行”
原来,寒假还剩5天,而男孩还有6本作业没完成
本来就是属于严重的假期不足,男孩半夜还偷偷玩手机,这件事情被爸爸知道后,当然少不了一顿激烈的亲子大战
而万家灯火通明的背后,就像是烂尾楼一样,由于工期拖延也决定了最后的质量
用这位湖州爸爸的话来说:“用一盏灯、一支笔、一个夜,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不过,这个“奇迹”似乎不那么友好,更多的是惊吓和焦虑吧
万家灯火通明,我觉得从“赶工期”这件事就能看得出好坏有位妈妈曾分享说
女儿暑假结束的头一天,发现还有25篇日记没补
于是,补完剩余作业后又含着泪补日记,那天晚上熬到深夜23:00以后才睡觉
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还以为女儿开启了洪荒之力,学习也进入巅峰状态
但,一切都是自作多情了
因为担心遗漏作业而特意检查一遍,没想到,刚打开熬夜补写的日记时,差点气得拿起衣架就一把薅起被窝里的娃
原来,深夜补写的日记简直没法看,字迹歪歪扭扭、潦草难看,仔细辨认的几句话也是毫无水平可言
比如,我今天捡到了什么、明天捡到了什么,今天去哪里玩、明天打算去哪里玩…
这些日记水平不知道老师看了会怎样,反正作为家长是受不了了…
由此可见,寒假余额不足的万家灯火背后,即便是孩子们积极“赶工期”,吹响了“热爱”学习的号角,实际上更多的可能是一种错觉
而开学前的万家灯火通明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从“赶工期”就能看得出
首先,孩子玩了一暑假本身就是一个“烂尾楼”,“赶工期”也是为了给老师一个说法
其次,假期余额不足、时间也比较紧迫,孩子怎么赶都赶不出质量(急中生乱)
最后,写作业是习惯、补作业是态度,如果态度一开始就不端正,那学习效率也好不到哪去
寒假余额不足,家长要学会唤醒“懒汉”因为玩了一个寒假,而在假期收尾时加班加点地补作业,记得儿时奶奶就常说“白天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里,这句话一直是用来嗔怪孩子贪玩
如今看来,开学前万家灯火通明的背后,还是孩子本身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写作业是孩子成长里的自律习惯,更是学习里的自控态度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能合理安排,每天写多久、完成多少量,那么假期哪怕余额不足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更不会出现万家灯火熬夜“赶工期”的情况
举个例子
公司组织员工去参加跑马拉松活动,本意是希望大家“动一动更健康”
可是,从来就没有运动的人去跑马拉松,身体肯定是没有办法承受突然的强大运动压力,甚至可能会出现突然昏厥等突发情况
教育如此,而孩子学习、写作业也是如此
因为贪图一时玩乐的快感,而去承受后期的加班加点熬夜,何必呢?
但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话说得再漂亮、再有道理,也不如满足当下的贪玩感受更有魅力
他们面对各科作业、密密麻麻的审题,若心思不在状态,那简直就像是一个“懒汉”,每天不问世事,只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假期余额不足背后的“烂尾楼”现象,我认为每一个家长都要学会唤醒“懒汉”
帮助孩子练好自控力、养成好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懒”即为“止”,想要唤醒孩子就需要从“动起来”开始成功的秘诀是在于唤醒“懒汉”,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听说,很多孩子对家庭作业都有这样一副心理活动:
第一天,我要每天都写一些作业,那样到开学就不会熬夜补作业了
第二天,作业也没多少嘛,还是明天再写吧,今天出去玩会
第三天,有点累了、还有些渴了,还是先休息一会吧,反正假期才刚刚开始
之后的假期里,几乎就是属于一日复一日、明日何其多的状态了,等到假期快要收尾时又开启了熬夜“补工程”的万家灯火通明
这说明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懒”即为“止”,是学习态度的懒散、也是行动力的止步
《自控力》一书中提到,人的大脑只有一个、却拥有两种想法与自我,一种是肆意妄为的冲动,另一种是深谋远虑的理智
孩子是冲动、还是理智,这些都是跟他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关系
著名的“懒鼠”就告诉我们,活动量大的老鼠后代,和活动量小的老鼠后代相比,前者会比较勤奋并且运动量和捕食能力也更强
把这个实验运用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中也是成立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孩子的思想、与行动力
一个整日打游戏的爸爸,和一个整日打麻将的妈妈会带出怎样的孩子呢
父母身上的懒惰、和消怠,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思想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教育关键
所以,想要唤醒孩子寒假余额不足里的“懒汉”,就要学会从思想上“动起来”,从环境的潜移默化去影响改变
首先,家长要学会先改变自己的状态,今天的事情绝不放在明天去做
其次,寒假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别动不动就“催”,一催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最后,行动力需要在“慢”动作中产生,坚持每天从一件小事锻炼开始
唤醒孩子身上的“懒汉”形象,家长也要学会“动”起来暑假作业,就跟平时的课堂作业是一样的,考验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体现的是“什么时候交作业”的规则意识
可为什么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孩子的作业就溃不成军呢?这就是在于自控力、和环境力的影响了
在学校有“大伙都交作业”的对比,这份影响力是主动性、自觉性的
在家里呢?每日睡到自然醒,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失去规则也等于失去了自觉性,很容易产生懒惰成形
斯坦福大学某教授建议,每天从一件小事的“坚持做”去锻炼孩子的行动能力,比如出门前要看看钥匙装了没有,这个下意识动作反应的就是行动和思想上活跃
而对于孩子来说,我建议把“坚持做”换成每天坚持多少时间,如每天坚持练字10分钟,一个月、半年、乃至一年下来,孩子的书写能力就会有着明显提升
从小事形成习惯、从习惯形成意识,这就是自控能力
其实呢,寒假作业本身的量就不多,如果孩子能做到“今日的事情今日闭”,也就没有了后期的“赶工期”
一方面,学习需要劳逸结合,为了更好地唤醒孩子的“懒汉”思想,建议下一个假期来临前,引导孩子提前做好规划
另一方面,又因为在家里缺乏学习气氛的带动性,对于孩子的自觉、和自控能力,家长更多的是做到“带领”而不是“考验”
举个例子,孩子计划寒假每天早上读30分钟书,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总是说“还是明天再读吧”
这个例子中缺乏的是什么,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吗?其实是执行能力、和执行环境
恰恰相反的是,如果把晨读这件事情放在学校,一个学生读书、和一群孩子读书,是不是有着明显的带动、执行和感染能力呢
所以,唤醒孩子身上的“懒汉”形象,家长也要学会“动”起来,孩子读书时你也读书,孩子写作业时你也练练字…
让一个行动力去带动另一个执行力,还有什么比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更有感染力呢
最后,别看每天和孩子做一些小事是“进一小步”,其实能够做到“今日的事情今日毕”,这就是收获一大步的自觉好习惯
那么,关于孩子寒假余额不足的万家灯火通明背后,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王飞飞
暑假里配合的很好,天天做,提前完成了。这个寒假上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网课,元旦前学习劲头不大,两周没正儿八经学,元旦开始补得作业,作业还没有补完就放假了[笑着哭][笑着哭]又偷懒没去看着,他喜欢做的都完成了,不喜欢做的做的可墨迹了。不知道开学前能完成不[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