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蒋介石返乡时显得格外高兴,脸上挂着笑容。毛福梅坐在正中间,尽管已和蒋介石离婚多年,仍住在蒋家,蒋介石叫她"大姐"。她看起来不太自在,可能觉得不该出现在这里,神情有些难受。 宋美龄抱着孙子,姿态像侧室,神色不太自然,甚至回避镜头。
很多人不清楚蒋介石的第一任妻子毛福梅,她的一生充满坎坷。1882年,毛福梅出生在奉化岩头村。这个村子在溪口镇西南边,离镇中心大约11公里。由于是毛福梅的老家,还保留着蒋介石年轻时读书生活的遗迹,所以被称为"民国第一村"。
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在父母安排下,与年仅14岁的蒋介石结为夫妻。这段婚姻完全由长辈做主,两人婚前素不相识,蒋介石的表舅陈春泉充当了这段姻缘的牵线人。1905年,蒋介石赴宁波求学时由毛福梅陪同,半年后他考取浙江武备学堂,毛福梅便返回了老家。
蒋介石和毛福梅分开生活后,毛福梅像旧式妇女那样,跟着婆婆王氏吃斋念佛。1910年她生下蒋经国,这个孩子成了她最大的精神寄托。1921年王氏去世,失去唯一关心她的亲人后,毛福梅的日子变得孤独凄凉。
但真正让毛福梅深受伤害的,是蒋介石无缘无故提出离婚。至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相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其实早就见过面。
1922年8月,孙中山遭遇陈炯明叛变后前往上海,蒋介石作为随行人员同船抵达,负责帮孙中山打理日常事务。在这趟旅程中,蒋介石初次见到宋美龄,但两人当时都没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宋美龄曾公开谈及这次偶遇。
1927年10月,宋美龄接受日本媒体访问时表示:"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对他没什么印象。"直到1926年6月20日在广州重逢,蒋介石才开始真正喜欢上宋美龄。
根据蒋介石日记记载,他曾写道:"美龄即将返沪,心中不舍。"之后两人频繁接触,感情逐渐加深。但当时蒋已有家室,而宋美龄比他年轻整整十岁。
蒋家一开始极力反对这门婚事。但宋美龄为何选择嫁给蒋介石?她曾向闺蜜透露过真实想法。宋美龄说,她从小就有英雄情结,经常亲耳听见二姐夫孙中山夸奖蒋介石。
宋美龄曾公开表示,孙中山先生在她心中是伟人级别的存在。她认为蒋介石能获得孙中山的赏识,足以证明其过人之处。关于自己的婚事,宋美龄特别澄清:"这段姻缘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并非大姐宋霭龄安排的。"据记载,1927年5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镇江焦山进行了首次正式约会。
约会没过多久,蒋介石就给宋美龄写了封情书。这封信后来被天津的报纸公开了,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我现在已远离政坛,心中唯一牵挂的只有您。当年在广东时,曾托人向您兄姐表达心意,却未能如愿。那时或许因政治因素受阻,如今我已是闲云野鹤,被世人遗忘、心灰意冷。回首往事,所谓功名利禄不过一场空。唯独对您的才貌品德念念不忘。只是不知在您眼中,我这个被众人抛弃的落魄军人,究竟算什么呢?
1927年9月,经过蒋介石的多方周旋,宋家终于同意将宋美龄许配给他。欣喜若狂的蒋介石却不得不先回老家解决一件重要私事,与发妻毛福梅解除婚姻关系。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毛福梅心如刀绞,她既不愿接受这个结果,更想不通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要遭此对待。
但蒋介石离婚的心意已决。史料记载,经过反复沟通,毛福梅最终流着眼泪同意了离婚。离婚后,毛福梅仍留在蒋家。她的处境是这样的:继续住在蒋家,蒋介石称她为"大姐",她依然是蒋家的女主人,掌管家中事务,所有生活开支由蒋介石承担。
1927年12月1日,上海见证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隆重婚礼。这场喜宴上,没人提起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他自己对离婚一事也轻描淡写。在《蒋中正启示》里,蒋介石只用简短文字提及这段婚姻的终结。
关于蒋中正先生的个人情况,近来收到不少同志来信询问。由于未能及时一一回复,现统一说明如下:1921年,原配毛福梅女士已与蒋先生正式解除婚姻关系。另外两位女士原本就没有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现已完全终止往来。目前蒋先生家中仅有两名孙辈,并无配偶和女儿。为避免不实传言造成误解,特此作出澄清。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回溪口老家时,都会亲切地叫毛福梅"大姐",三人关系处得不错。1939年12月12日,日军轰炸溪口镇,57岁的毛福梅在空袭中丧生。
毛福梅去世后,蒋经国赶回老家为母亲操办了隆重的丧事。回顾她的一生,毛福梅对蒋介石始终忠贞不渝,恪守传统妇道,事事以丈夫为先。然而从她嫁给蒋介石那天起,命运的悲剧似乎就已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