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爱新觉罗·胤禛,但是大家都习惯叫我雍正。
我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
细数我的一生,那就太长了,长篇大论,不如长话短说。
我早年为了争夺储君的位置,差点把命搭上。
我们那一届的皇位争夺战,堪称史上最凶险。
当了皇帝之后,我巩固帝位、主政改革、好事干了一箩筐。
大清能发展壮大, 我的功劳肯定是大大的。
但是后世史学家,总说我是个厚黑皇帝,说我玩阴谋权术。
大哥,我可是一国之君啊。在古代你不玩点厚黑学你活得下去吗?
你看在《甄嬛传》里,我那些妃子一个一个都是人精,我不厚黑一点,我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
这些破烂事我就不提了,今天来给大家讲讲不为人知的那些趣事儿。
我和书生的不解之缘
在我还是个皇子的时候,我喜欢微服出行,也就是出去旅游。
历代皇帝皇子,出去旅游都爱下江南,我也不例外。
江南城乡,杭州风景当属第一,有一天我刚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上。
在杭州涌金门外看到一个书生。
这个书生以卖字为生,笔法不错,写得很有神采。
我也是个文化人,喜欢研究这些,就让书生给我写了一副对联。
对联里有个“秋”字,本来“秋中的”“火”字是在右边,但这个书生是个奇葩,偏偏把“火”字写在了左边。
我以为是错别字,笑话了他一顿,没想到这哥们有真才实学,从兜里掏出一本古籍,上面的“秋”字,还真是“火”在左边。
我问书生,你这么有本事有文化,干嘛卖字呢, 考取个功名多好啊。
没想到书生叹气道,我是个穷B,老婆孩子都快养活不起了,考取功名需要盘缠路费,我没钱,还是算了。
他说者无心,我听者有意。
我是个爱惜人才的人,当幌子的时候就选贤任能,当皇帝之后更是如此。
所以我慷慨解囊,资助给书生很多钱财,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书生感激不尽,我却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希望他日再见,不要相忘。
本来这件事我没太当回事,几天之后就被我忘记了。
但没想到书生真是个好苗子,发奋图强,我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他考取了功名,做了翰林院的学士。
而我,九子夺嫡之后,也正式成为大清新一代的领导人。
有一天我翻看翰林名册,居然真叫我看见书生的名字,多年之前关于杭州的那段记忆我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我把书生召进宫里,我记得他认得他,但是他却不认得我了。
我拿了张纸,在纸上写了一个“和”字,但却把“和”字中的“口”故意写在了左边。
我问他,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潜台词就是: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书生茫然地摇头,然后说这可能是个错字。
我哈哈大笑,让书生带着我的一纸诏书到浙江巡抚那里报到。
书生到了浙江,巡抚打开诏书一看,里边没有别的,只写着让书生到杭州涌金门卖三年字画,再回京赴任。
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和皇帝,还有这样的一段不解之缘。
可惜红尘滚滚,都做笑谈了。
皇帝也追星,为了爱豆奋不顾身
当了皇帝之后,工作很忙,闲暇之余,我喜欢阅读佛家经典来抚慰我浮躁的内心。
说白了,我是佛教的小粉丝,释迦摩尼是我的偶像。
为了捧红我的爱豆,我写了很多佛经佛书——《集云百问》、《拣魔辨异录》、《御选语录》都是我的代表作。
为了配合粉丝团行动,我还给自己起了很多粉丝昵称——“释主”、“圆明居士”、“破尘居士”都是我追星时的名字。
不仅如此,我还让僧人参与朝政,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强烈反对,我那朝的大臣们都比较刚(东北话,意为直接,勇敢,胆大),动不动就对我指指点点,没办法我只能把僧人们送走。
我常在宫里做法会,而且光收门徒,闲着没事还修缮名寺古刹,动不动就给佛祖重塑金身。
佛教我喜欢,道教、儒学我也不排斥。
宫里常年是和尚、道士、儒学家、理学家荟聚一堂,吵的是不可开交。
当然,我这么痴迷宗教,不单单是因为喜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驱使着我。
因为藏民信教,我信教也是为了和他们拉近距离,防止西藏叛乱。
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讨好老爸,我有小妙招
偶尔我也会想起我年轻时的岁月,我爸康熙,和我一样,也喜欢去南方旅游。
有一次他下江南,看到宋代画家楼璹画的一幅《耕织图》。
这幅画了不起,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画作,也是古代小农经济的美丽图景。
但凡是当皇帝的,看见这种男耕女织,五谷丰登的画面,都会非常惬意。
因为见画如见国嘛,一顿联想就能联想到到大清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上边去。
他非常喜欢,简直爱不释手,回来之后立刻让人重绘一幅。
这事本来不足为奇,皇帝喜欢,那就弄呗。
但我脑瓜一转,觉得事情并不简单,我决定投其所好,所以我让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全新的《耕织图》献给我爸(康熙)。
溜须拍马,我有一套,讨好老爸,我更有此等小妙招。
他龙颜大悦,对我的好感值蹭蹭地往上涨。
崇洋媚外,从我雍正开始
往事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但回到现在,我又摇身一变,成了清朝的“时尚小达人”。
我执政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外国人远渡重洋,从国外来中国溜达。
他们的奇装异服,深深地吸引了我。
像我这么追求前卫的人,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外国佬的衣服我拿起来就穿,可谓是“洁白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假发,洋装,洋胡子,我一样不落,全都往身上安排。
也正因为如此,我获得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称号——我是历代封建皇帝中第一个穿上洋装的皇帝,甚至还有我身穿洋装的画像流传于世。
我不仅爱穿外国人的衣服,我还爱喝外国人的美酒。
很多西洋来的传教士,来着外国的美酒佳肴,来到中国传教。
我是信佛祖的,他们是信上帝的,这就等于我们粉的不是一个明星。
所以我非常抵制这帮粉上帝的,不太喜欢他们宣讲教义啥的。
虽然我不爱上帝,但他们带的葡萄酒,是我的最爱。
宫里的西洋御医送过我三瓶葡萄酒,至今我还记得这些葡萄酒的风味,分别是罗斯玛丽诺葡萄药酒、桃仁葡萄酒和肉桂葡萄酒。
这些洋酒被我视为珍宝,逢年过年,我都只敢喝那么一小口。
清朝近视眼,眼镜收藏家
喝完美酒,我喜欢拿两本书,躺在床上读一读。
是的,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年轻人,书读得多了,眼睛就出了点问题。
加上我是个大忙人,一天到晚看奏章。
别人睡觉我在看奏章,别人吃饭我在看奏章,别人上厕所我还在看奏章。
久而久之,我成了个近视眼。
成了近视眼要怎么办?
你一定会脱口而出,要戴眼镜。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眼镜在当时的清朝是个稀罕玩意儿。
1289年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世界上第一副眼镜,是欧洲人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
我很喜欢西洋眼镜。
有人说我是装文化人,其实真不是,我不戴看不清东西。
所以我成立了一个专门为我制作眼镜的机构。
这个机构给我造了三十多副眼镜,什么玻璃眼镜、墨晶眼镜、水晶眼镜、茶晶眼镜,我天天换着戴。
眼镜不仅让我的视力得到了提升,还为我英俊的面孔平添了一丝帅气。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由于眼镜实在太多,我没事还会送给宫里刮大白的师傅们戴。
让他们防尘防沙,保护眼睛,保护视力。
这是我雍正皇帝给下属们准备的特殊福利。
炼丹小达人
最后也说说历代帝王都比较普遍的一个爱好,也是我的一大爱好——炼丹。
当然了,我不是那种前朝二百五,炼丹给自己吃,我一开始炼丹是为了混淆视听。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爸康熙选皇子的时候,特别注意皇子的品行。
他不喜欢未来的皇帝是个急功近利,心中只有皇位的人。
他希望大清江山未来的统治者,是个清心寡欲,不慕名利的人。
于是我就跑去炼丹,整天憋在炼丹房里不出来。
我希望让我爸(康熙)看到,你儿子雍正不在乎皇位,只喜欢这些闲云野鹤的养生之道。
本来只是演戏,没想到我一接触,一亲自动手,还真挺喜欢。
当了皇帝之后,我还专门封了龙虎山的道士娄近垣当大官,专门让他给我炼仙丹吃。
你问我什么是仙丹,其实就是朱砂、符石、泵汞铅之类的重金属。
我是古代人嘛,在科学化学这方面还是比较傻的。
所以人家给我炼出仙丹来,我就一顿猛吃。
我晚年暴毙,我觉得和我吃仙丹就有不小的关系。
由于我的离奇死亡,导致我之后都皇帝对炼丹求道都比较疏远了。
所以我又喜提一称号:“中国最后一位崇信道士迷恋仙丹的皇帝。”
我的故事很多,但篇幅限制,只能改天再说。
有人说我无情,但我无情之中还算有情。
有人说我刻薄,但是我刻薄却不寡恩。
我自己觉得我是整个清朝最有作为也是最公正的一个皇帝。
我情感丰富、意志力坚定、性格坚强、目光犀利。
而且在大清政坛上,奋斗有为,书写了一段属于我自己的皇帝传奇。
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