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武鸣区的府城镇,第一印象是府城镇的户籍人口6.6万,或许6.6万的户籍人口不能说是武鸣区第一人口大镇,但绝对是武鸣区为数不多的人口大镇。第二印象就是府城镇的府城,府城因何而得名,翻阅资料才得知府城镇不仅是个镇,历史上还是思恩府府治所在地。思恩府妥妥的地市级单位,最后为何没能发展成为市而变成一个镇,哪怕是府城县都对得起思恩府,本文就肤浅的写一写府城镇。

府城镇老地名荒田驿,明朝时期思恩府至武缘县官道上的驿站,嘉靖7年(1528)思恩府从乔利堡搬迁至荒田驿,荒田驿就此成为明清时期桂西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思恩府搬迁至荒田驿初期辖有安定、都阳、白山、古零、兴隆、那马、定罗、旧城、下旺9个土司和奉议州、上林土县,明朝万历7年(1579)增辖武缘县,武缘县也就是后来的武鸣县,现在的武鸣区。

清朝时期的思恩府还增辖归顺、泗城、田州三州,迁江,上林等县,明清时期的思恩府对应现在是个地级市单位。明清时期的思恩府府治所在地不仅是桂西北的政治中心而且还是文化中心,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即便不是个城市至少还保留个县城,为何就变成一个镇真有点不可思议,好在为思恩府给个留念,取了个名字叫府城,府城或许就是思恩府留下的历史财富了。

荒田驿没能留住思恩府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历史原因是思恩府也就是象征上的府治,改土归流后的思恩府的历届知府极少在思恩府办公,大部分的知府在宾州或者武缘县,知府不在府治地办公是出于个人安全考虑。思恩府所辖的都是土司地,土司就是土人,土人经常起兵造反,每次土人造反都是知府受罪。思恩府驻地乔利堡就是土人造反攻击思恩府,若没有兴隆土司韦贵、古零土司覃益的保护,恐怕思恩首任知府已成为土人的刀下魂。

思恩府搬迁到荒田驿后即便建有府城、府衙和学堂,但知府不在这里办公也就是形同虚设。明朝时期的思恩府的存在也仅是象征性,思恩府内驻有100余名兵士,士兵是地方土司轮换驻防,也就是说思恩府即便改土归流,但一切支出都是由地方土司出。思恩府说形同虚设也不完全是,当年也就是军事演习的地方。

明朝时期的思恩府驻地也就是个军事演习的地方,据说每到特定时间,各个土司挑选300司兵来到思恩府大门前的校场练兵,各土司、知州、知县都前来参观。进入清朝后取消士兵演习,思恩府大门前的校场则成为周边村民赶集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菜市场。校场由很多士兵站在那里,村民来赶集亦叫做站圩,当地还有很多老人叫站圩而非府城圩。

清朝中后期思恩府府治所在地才形成圩,作为地市级单位所在地,成立后的200年才有商贸往来,足见当时思恩府对经济建设没有太多的投入,更有可能是思恩府也仅是临时驻地,没必要过多投入建设。思恩府所在地的荒田驿也仅是军事上的存在,政治上的虚设,设学堂也仅仅是给土民注入儒学文化,思恩府亦是可有可无,随时都有可能被裁掉。

思恩府所在地不能发展成为地级市或者县城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民国初期更名为武鸣府。陆荣廷掌管广西后将武缘县更名为武鸣县,思恩府亦更名为武鸣府。陆荣廷是武缘县宁武镇人,靠近武缘县县城,将府治搬迁到临近家的县城,方便控制武鸣府。掌管武鸣府感觉有点肤浅了,毕竟当时的陆荣廷掌管的是整个广西,小小的武鸣府岂能入法眼,将武鸣府搬迁至县城,无非就是让县城更有说服力而已。

府治搬迁后又回到荒田驿时代,不过此时已经设站圩,也不至于没落,统计地名县里本想写上站圩乡,地方乡绅认为站圩有点老套,好歹是思恩府府治所在地,也就是思恩府的府城,就叫府城乡。民国中期府城乡成为武鸣北区区公所所在地,北区辖有府城、府西、府东、寺圩四个乡。解放后北区更名为府城区,武鸣第七区,1958年改为府城公社,1959年更名为八一公社,1966年复名府城公社,分单干后改为乡,1994年升格为镇。

府城作为思恩府所在地,不能发展为县或者市,人为原因就是陆荣廷将府治地搬迁至武鸣县,历史原因就是思恩府只是个练兵的地方,经济建设跟不上,若不是解放后人口暴涨,不要说镇可能乡都不如。现址的府城镇也算可以,毕竟6万多的人口足以在武鸣区内争锋,武鸣已经升格为市辖区,府城镇升格为街道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疑问,府城镇周边有座和尚坟,有何故事敬请知情者告知,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