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物混成,独立而不改”?

风在校文化 2025-02-19 16:55:21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这里大多被解读成:道是万物的母亲、起源、始因。

可为啥:道,就是万物的母亲呢?它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呢?

这里的解读几乎就是胡说八道了,当然用文明用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就是道学没落的最重要原因。“不求其祥,但愿其诓”。你蒙人我蒙人,大家一起来蒙人。

1)道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

2)科学研究中是对: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分析研究。这才是真正的“道学内涵”。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清楚说明“道,似万物之宗”。

相似说明不是!

即,道不是万物的本源、母亲,而是“类似于万物本源、母亲”。

因为,万物本源特指各种元素,分子原子,甚至于基本粒子。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

2)道的本质:

道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虚拟道路。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由因而起由果而终”的过程。

它们与物质无关,属于方式方法类别。如下图中所示

①大道=科学原理;

②小道=科学技术。又称:德、术、法、名。

3)古文中,对事物起因、科学原理的表达用“无”。对事物动果、科学技术的表达用“有”。

所谓“有物混成”,特指:科学技术的混合形成。

我们又明白,科学原理属于科学技术的“母体”。

可见“有物混成”特指科学原理的形成。

4)【《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奥义译文】

科学原理的形成,先于世界万物的形成,它们隐晦而需要人们探索发现。它们周而复始运转,作为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

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定义为“大道”。这里的“大”特指科学原理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不会因为地域远近而有差异。这里的“大”,特指科学原理包括在:天气、地理、人的生活方式当中。这里的“大”特指:人们模仿地域间的自然规律法则,地域间的自然规律法则又是整个天地自然规律法则的一部分,整个天地自然规律法则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其中,

①有物混成=科学原理混合着各种科学技术。

②寂兮寥兮=科学原理的“隐秘和诡异”,需要费尽心力才能探索清楚。

③独立而不改=科学原理的独立性,以及永远不会改变的特性。

譬如,“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与“能量守恒”,它们上各自独立的。

0 阅读:4
风在校文化

风在校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