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汉小皇帝频出统治近两百年,而曹魏仅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

风尘讲历史 2025-01-26 21:22:46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东汉王朝显得与众不同,素有“东汉幼儿园”之称。这是因为东汉十四帝中,除了前三位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外,其余皇帝继位时都未成年。然而神奇的是东汉王朝竟然维系了近两百年的统治,反观篡夺东汉江山的曹魏政权,刚出现曹芳这一个小皇帝便大权旁落,让司马氏逐渐掌控朝政,最终取代曹魏建立晋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

东汉幼儿园能够延续近两百年的原因

(一)拥有深厚的正统根基与群众基础

西汉自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开始,至公元8年王莽篡汉为止,享国210年,国力十分强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让刘氏皇族的正统地位深入人心。所以在新莽末年有不少豪强都举起了“汉”字大旗,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其中之一。

刘秀作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高喊“复高祖之业”的口号,成功一统天下,重建汉朝,并且认汉元帝刘奭为父,延续了西汉的法统。所以在两汉的百姓看来,从来都不分什么“西汉”“东汉”,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汉”,至东汉末年已延续了四百年。

况且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统治思想,“忠君”、“正统”等观念深入人心。百姓普遍认为汉朝的统治是天命所归,对汉朝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便天下大乱,汉室衰微,仍有不少人以复兴汉室为己任,最典型的就是刘备,他高举“兴复汉室”的大旗帜,成功招揽到如诸葛亮这样有理想抱负的人才,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这种对汉朝正统的尊崇和对汉室的忠诚成为了东汉王朝在小皇帝频出的情况下仍能延续近两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独特的权力制衡体系

在封建王朝中,皇权会延伸出三股势力,分别是外戚、宦官、士族。而在东汉政治中,这三方势力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权力制衡体系。

东汉那些小皇帝年幼即位时无法亲政,一般都是由太后临朝听政,而太后往往会重用自己的娘家亲戚,形成外戚势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例如汉和帝时期由窦太后临朝,窦宪等外戚掌握大权;汉安帝时期由邓太后临朝,邓骘等外戚势力崛起。这些外戚在朝中位高权重,掌握着重要的军政大权。

但随着皇帝年龄增长,就要逐渐收回皇权,而身边能够信任的只有一直侍奉自己的宦官,于是大部分皇帝都会选择联合宦官发动政变,进而铲除外戚势力。比如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合谋消灭了窦氏外戚;汉桓帝依靠宦官单超等五人诛灭了梁冀外戚集团。此后宦官会凭借着从龙之功得到重用,从而掌握一定的权力。

当外戚与宦官势力膨胀时,又会威胁到士大夫的利益,这时士族便会联合起来与外戚、宦官展开斗争。他们拥有庞大的家族势力、丰富的经济资源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例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家族。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就是士族与宦官之间的一次激烈冲突。

这种外戚、宦官、士族三方势力相互制衡的局面虽然会导致东汉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某一方势力独大,从而维持了东汉朝廷的权力平衡,保障了政权的延续。

曹魏出现一个小皇帝便大权旁落的原因

(一)政权合法性不足与民心基础薄弱

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是魏文帝曹丕通过逼迫汉献帝禅让的方式取得的,尽管曹丕已经尽力粉饰禅让过程以宣示天命在曹,但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这种行为仍被视为篡汉。

正如上文所说,汉朝历经了四百余年,百姓都认为正统在刘,但曹魏的建立打破了这种正统观念,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抵触,民心薄弱。而曹魏在统治过程中也没能像东汉初期那样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赢得民心,甚至还要推行九品中正制来笼络世家大族,对普通百姓的关注相对较少。而且曹魏初期战争频繁,百姓负担十分沉重,社会矛盾逐渐积累。这些因素都让曹魏政权更加不得民心,为日后大权旁落埋下了隐患。

(二)权力架构失衡与权臣崛起

与东汉三方势力形成微妙平衡的局面不同,曹魏政权在权力架构上存在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与东汉不同,曹丕称帝后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禁止宦官干政,限制外戚权力,使得宦官和外戚这两股在东汉政治中起到重要制衡作用的势力在曹魏政权中几乎没有发展空间。

同时曹魏政权对宗室力量也进行了削弱。曹丕鉴于东汉末年宗室势力尾大不掉的教训,对宗室成员采取了防范和打压的政策,不让宗室成员掌握重要的军政大权,导致宗室力量在曹魏政权中逐渐式微。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政权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功臣集团和世家大族手中。可功臣集团和世家大族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制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大族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到曹芳在位期间,出身河内司马氏的三朝元老司马懿已经成为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他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实力。曹睿临终前命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幼帝曹芳,本意是为了制衡世家与宗室,但曹爽为了独揽大权,一直排挤司马懿,将其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则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挥剑时机。

公元249年曹爽三兄弟与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政变机会,他当机立断,以郭太后名义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自此以后司马家族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曹魏政权名存实亡。

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东汉就是凭借着百姓在心理上对汉室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在小皇帝众多、政治局势动荡的情况下维持近两百年,而曹魏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东汉,天然不具备民心基础,司马家族自然有样学样,也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曹魏。

0 阅读:7
风尘讲历史

风尘讲历史

定期更新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