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图上演三明(民)会讲压轴戏,论剑“读书明理之君子”启人文——唐浩明、郑佳明、朱汉民又登思贤讲坛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1-01-01 21:46:19
辞旧迎新之际,前不久的一天,唐浩明、郑佳明、朱汉民三位学界专家又一次作客思贤讲坛,在长沙图书馆共“演”年终压轴大戏——“三明(民)会讲”, 以“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主题论剑,介绍他们各自多年来的读书、治学的经历,分享对人生、社会的邈思颖悟,引经据典,畅议古今,为大众解惑释疑,启迪人文智慧,掀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新热潮。岳麓书院教授李兵主持了该活动。

读书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处?该读什么书和怎么读书?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相信有不少人对这些问题不甚明白。

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说明君子是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养成的。“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百余次,足见孔子对君子的重视。咸丰6年,46岁的曾国藩曾为岁的儿子曾纪鸿写了一封有名的家书,其中提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此君子也”的观点,教育孩子要读书明理做君子。钱穆在《论语新解》中也强调读书对于成为君子重要性,“善人不践迹,若能博文好古,斯即为君子。君子学之不止,斯为圣人。”

讲座开始,唐浩明首先提到,君子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他认为,对“读书明理之君子”要从三个层面去解读,君子一是有好的文化教养,人们要通过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教养;二是有好的品性,人们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品性与其地位高低及财富多少没有内在联系;三是胸怀宽广,内心快乐充实。他说,《论语》是中国文化中最权威、最经典的书籍,其中关于君子的议论是很多的,君子是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

在唐浩明看来,要想成为君子必须读书,读书有五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获取知识,二是增进智慧,三是滋润心灵,四是愉悦心情,五是明白道理;读书让你时事洞明,人情练达,这是最重要的。

在介绍了自身的亲身经历后,唐浩明说,有四本书对他影响很大,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二是《故事里面有学问》,三是《唐诗一百首》,四是《宋词一百首》,建议大家读一读《中国通史》,也可读《中国简史》,最好是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郑佳明介绍说,《尚书》、《诗经》等古籍都提到了君子,孔子的观点认为:君子的德行,包括三戒、三道、三畏、九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九思就是教人怎么思考。郑佳明认为,关于君子的说法,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君子这个概念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始终,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所提倡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他说,曾国藩教孩子读书明理做君子,这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弄清楚读什么书,明什么理,读书要读特定的书;古代有读书做官论,不读书不可以做官,古代仁人志士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现代社会要打通农家孩子改变人生的机会。现代知识分子多元化,读书多的不一定做官,有从事科研的,有做其他的,读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觉得读书就是快乐。根据自身的经历,他认为,对部分人来说,应该处理好做学问与做官之间的关系。

朱汉民分析说,曾囯藩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很重视自身的修养,教育孩子要把君子作为目标,是觉得做君子高于做官;在孔子之前,古人对君子已有一定的标准,到了孔子的时代,孔子把君子变成心目中的理想,提出人学,人人具有佛性,具有圣性,要通过君子来承担道德责任。

朱汉民认为,读书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明理。书中很多时候讲的是事理,但情理非常重要,所谓天理国法人情,中国人是重情的民族,君子就是要通情理。人与人之间很多矛盾是不通情理造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才是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就要讲道和理,道理才是最大的。朱汉民在介绍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后说,读书之乐大过其他。

他还把可读的书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化的书,技能方面的书,用于谋求职业,与人品人格和与君子都没什么关系;二是关于人文之理方面的书,让人明做君子之理,与人格修炼相关。

唐浩明、郑佳明、朱汉民这三位著名专家每每举办讲座,都是观点鲜明,精彩纷呈,这次也是。200多名现场听众和数十万网友(通过直播)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三明(民)会讲,各抒己见,碰撞思想,启迪智慧,让听众受益匪浅。

0 阅读:2
阿山的诗和远方

阿山的诗和远方

专注于文化领域原创,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