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303ddf0812911723d57d05dca0503b.jpg)
那就是为别人想!
聪明的旅馆,会在每个房间准备一块擦鞋布,免得房客找不到东西擦鞋,而用白浴巾“解决”;
禁烟的餐厅,会在桌上放烟灰缸,免得那些拿着烟进门,或点起烟才“发现”的人,因为没有地方熄灭烟头,而在桌上拧,脚底下踩,弄得更为脏乱,甚至引起火灾;
精明的商人,会在要求回信的DM信封上,印“广告信函,免贴邮票”,以免原本要回信的人,因为一时找不到邮票,又懒得跑邮局,而“石沉大海”。
故事一
有个商人,总接公家的生意。大家都说公家办事特别慢,一份公文可以旅行好几个月。
但他办事却特别快,常常别人的东西还在承办人手里,他的材料已经一关、一关送上去,批下来了。
你猜,他为什么办事这么顺?
并没有行贿。他的“神通”其实也很简单。
他发现办事人员拖,常是因为本来就忙,还得花许多时间去了解整个案子。有时办事员的文笔差,了解不深入,非但写得慢,而且写得差,结果明明可以办成的事,反而被打回来。
于是,他每次言简意赅地把整个案子的要点、得失,甚至利弊,先拟好一份“像是呈文”的东西,送去请办案人员参考。
办事员一看,东西写得又好又客观,何乐不为,常照抄呈上去。
他的事情当然办的又快又顺。
故事二
有两家卖粥的早餐店,左边店和右边店每天的顾客都差不多。然而,到了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店的营业额总是比右边店多些。
细心的人发现,左边店的服务员在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而右边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
结果是,左边店的顾客通常会选择加一个鸡蛋,而右边店的顾客通常会选择不加鸡蛋。
仅仅是问法的不同,就能让营业额有所区别。
不管是大生意,还是小生意,更大程度地方便别人,最终总是让自己受益。倘若没有,自己也没有损失。
故事三
漆黑的路上,有个盲人提着灯笼缓慢前行。
对面的人看到后不解地问:“你是个盲人,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盲人不紧不慢地回答:“我提灯笼,是为了让不瞎的人能看到我。”
对盲人而言,在黑暗中行走,自己摔倒的几率远低于被行人撞倒的几率。
方便别人,更是保护自己。
为别人想,替别人省事,看起来是多此一举,自找麻烦。但最后,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
笔者介绍:白天上班,晚上带娃。211本科,十八线小城。借写作打磨一技之长,破局35岁中年危机!坚信长期主义,慢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