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之战,东吴名将陆抗救得了国家一时,却救不了昏君一世

一林话历史 2024-04-04 00:06:50

公元221年7月,一代英主刘备为给“大意失荆州”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复夺荆州战略要地,不顾众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统率水陆大军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想要一举消灭东吴。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夷陵之战中却被东吴名将陆逊的一把大火烧的全军覆没,刘备本人差点葬身火海,蜀汉自此战后元气大伤,东吴也顺利逃过这一劫难。历史有时候是讲究轮回的,51年后的公元272年,东吴再一次因为此地而面临着灭国危机,这时的夷陵已经被孙权改名叫西陵了,这个时候的东吴第一代明主孙权,名将陆逊已经先后过世,是由孙权的孙子,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孙皓当政。

孙皓是一个有名的暴君,动辄使用“剥皮、凿脸、抽筋”的酷刑对待臣民,而且猜忌心很重,尤其对在外领兵镇守藩镇的将领不放心,动不动就召回来大肆杀戮,导致东吴大臣离心离德,时刻心怀恐惧。这不,这一年的8月,孙皓不知哪根筋抽疯了,无缘无故要征召驻守西陵的都督步阐回来述职,其实是对步阐在外不放心,诏回来想要他命的。步阐也感觉无缘无故征召自己回去肯定没好事,孙皓的手段他是了解的,闹不好要被全家灭门。于是,他在万分恐惧之下举城投降了西晋,西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市。

一、西陵一带的地理地貌特点:

当时的蜀汉已经被司马昭灭亡好多年了,西陵往西的四川巴蜀地区现在是晋朝的地盘。熟悉哪一带地理的都知道,从当年刘备伐吴进兵的起点奉节县开始,沿长江东行一路经过巴东,巫县、秭归县,进入长江三峡。三峡最后一峡就是西陵峡,而西陵这个地方就卡在了西陵峡的出口,这一地理位置对东吴防御来自晋朝巴蜀方面的威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陵西边两侧是险峻陡峭的巫山山脉,中间是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刘备当年的夷陵惨败证明了三峡两岸不适合大规模行军和扎营,西陵不失的话,来自巴蜀地区的晋军就会被堵在三峡两岸的山脉之中,没有办法发挥数量上集中大军进攻的优势。从巴蜀地区沿三峡而出的晋朝水军也很容易在西陵峡口被吴军拦截,即便拦截不住,至少会对晋军后续的粮草水路运输造成巨大的威胁。当年,陆逊后撤至夷陵堵住夷道后,刘备的大军就无法展开,后勤保障也非常困难,只能憋屈地组成数百里的连营,然后被陆逊抓住机会,一把大火化为灰烬。

而敌人一旦占据了西陵,就会在此地屯田养兵,训练水军,或者集结大规模的水陆大军,时刻虎视着处在长江下游江汉平原的荆州,战略主动权就去了敌人手里。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从巴蜀地区沿水路进攻荆州,占有长江顺流而下的优势,速度很快。也就是说,敌人的水军到西陵的速度比东吴对西陵地区援兵西上的速度要快的多。所以西陵在,东吴可暂保一时;西陵失,东吴就离亡国不远了。《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附列《陆抗传》:“(陆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

二、名将陆抗面临的内外困局

但是,上天在这时却十分眷顾这位著名的暴君孙皓,给他派了一位“战神”级别的大将守护他的江山,这位战神就是东吴最后的“擎天博玉柱”,名将陆逊的儿子陆抗。可以说,陆抗比他的父亲陆逊更加出色,因为陆抗面临的内外形势比陆逊时要复杂艰难的多,主要表现在:

1、内政方面。陆逊面对的是一代明君孙权治下的东吴,孙权知人善任,寻谏入流,内部治理的如铁桶一般团结,前方作战,后方不会出乱,陆逊可以安心打仗,没有后顾之忧。而陆抗时的暴君孙皓,内政方面可以说已到了人人自危,众叛亲离的地步,众大臣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孙皓“剥皮抽筋”,大臣们整天惶惶度日、朝不保夕,内部十分不稳定。为了自保而出现的叛逃现象十分严重,这让陆抗十分头疼,陆抗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还要放在应付可能的叛乱身上,事实也证明,后来陆抗的部将确实在紧要关头叛变了。

2、两人面对的领导不同,国力也已经今非昔比。陆逊的领导孙权是十分会使用人才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但孙权委给你重任,就让你放心大胆的去执行,孙权从不干涉,比如对赤壁大战时的周瑜,袭取荆州时的吕蒙,夷陵大战时的陆逊,孙权从没在作战方面胡乱提过指示。而孙皓可不一样,整天疑神疑鬼,你要稍微表现的自主一点,孙皓就怀疑你图谋不轨,就准备向你举起屠刀。而且孙皓没有自知之明,不懂军事还爱胡乱指挥,躲在大后方也要对陆抗前线的部署指手画脚,让陆抗很不胜其烦。陆逊时的东吴刚刚得到荆州,加上孙权治国有方,吴国实力大增,在兵力支持和后勤保障上,陆逊可以高枕无忧;而此时的东吴,经过孙皓的多年祸害后,民不聊生,国力衰微,已到崩溃边缘,陆抗在整个战事中所用兵力不足三万,必须精打细算的使用。

3、对手和现在不一样了。陆逊时的形势是三国鼎立,对手蜀汉只占据两川之地,实力有限,并且陆逊虽然也要防备曹魏的偷袭,但毕竟蜀汉和曹魏是世仇,不可能协调军事行动,同步出兵,陆逊面对江北的压力很小。而陆抗这时的西晋已经攻灭了蜀汉,西面的川蜀和北面的荆襄地区都是晋朝的势力范围,不仅对手实力强大,而且能统一指挥,作战步调一致,晋朝有可能从北面和西面同时出兵。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陆抗忙于在西面收复西陵时,身后的晋朝名将,和自己有“羊陆之交”友情的羊怙确确实实在抄自己的后路,攻打自己的大后方江陵了。

三,西陵之战经过:

那么,我们看看,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陆抗是如何做到2个月内就复夺西陵的呢。

当年九月,步阐举城降晋后,送侄子步玑赴洛阳当晋朝人质。晋武帝司马炎以前一直苦于得不到伐吴的重要战略跳板,面对这一上天送下来的馅饼,司马炎是十分重视和珍惜的,不仅给步阐加官进爵,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而且自己也是大出血,派出了大量援军去接应步阐。晋武帝分三路进兵,第一路先命荆州刺史杨肇率大军3万到西陵接应步阐。第二路又命车骑将军,名臣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目的是牵制东吴的荆州大军,不能西上去复夺西陵。第三路又令四川方向的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郡治秭归,今属湖北),从西面以策应救援步阐,先后有8万大军。比当年刘备的伐吴大军还多,可以说是三保险了。

对于步阐降晋这一巨变,暴君孙皓到没什么过激反应,他一时认识不到问题的严峻性。而陆抗就不一样了,作为一名军事素养过硬的统帅,陆抗在10月知道这一变故后,针对西晋的三路大军,迅速制定作战计划,马上派遣手下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部先行西上进围西陵,并且,赶在了杨肇的3万援兵到达西陵前已经把西陵围了起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西陵城防坚固,粮草充足,一旦杨肇援兵和步阐的叛军合二为一的话,吴军想要攻取可就难了,西陵的城防是陆抗自己负责修筑的,其坚固程度陆抗是知道的,先敌占据西陵外围地带等于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包围西陵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随后杨肇援兵的攻击了,陆抗为避免腹背受敌,命围城西陵的各军自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构筑高墙,向内可以围困步阐,向外则能抵御杨肇的援军,陆抗知道自己负责布防过的西陵城的坚固,所以,他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而是昼夜在西陵外面修筑围困西陵的外围城防,计划围步阐的点,打杨肇的援军。抢筑外城异常辛苦,诸将都说:“现在以三军精锐,急速进攻步阐,等到晋军援军来之前,步阐一定已被攻克。何必劳累修筑围墙,让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

陆抗回答说:“这座城池城墙坚固且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现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肯定不能很快攻克。杨肇的援军赶来后,我们如果没有防备,很容易被敌人里应外合打败”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陆抗总是不答允,手下的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陆抗为了使众将认识到这一“围点打援”策略的重要性,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了一次西陵城。进攻果然不利,大家只好抢筑防御围墙,工事得以完工。

针对敌军第二路进攻江陵的5万兵马。此时陆抗想亲赴西陵督战,那里是关键。但他的“老朋友”,西晋名臣羊祜这时却不想在北荆州种地养民,陶冶情操了,也想过来关照一下这位至交好友,准备端陆抗的老窝江陵来了。大家伙可急了,都请求陆抗还是回江陵去招呼你的那位老朋友吧,要不让人断了后路我们就无家可归了。陆抗对“老至交”羊怙还是比较了解的,认为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担忧的。假如羊怙攻占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但如果让西陵与杨肇的援军联合起来,则南山蛮族都将骚动扰乱,西陵地区肯定不保。自己的好朋友羊祜是战略上的高手,战术上的低能,从没直接打过仗,是干不了领兵打仗,冲锋陷阵的力气活的。陆抗就放心大胆的奔赴西陵去了。

江陵地势平坦广阔,道路通畅但湖泽也众多。陆抗走之前就想到一条妙计来对付老朋友羊怙的关照。他任命江陵都督张咸围起大坝以蓄水,明面上准备用水阻止敌军。羊祜一看,老陆你这是欺负我没打过仗啊,想用水淹我,我可不是傻子,关二哥水淹七军的例子就在前面摆的了,我可不会上当。羊怙乘机准备战船,准备用船运粮草和士兵往江陵,并扬言要破坏堰坝,以救步阐。陆抗一看,这老小子终于上当了,就等他的船到的了,等羊怙准备好船只正在渡河的时候,陆抗突然命令张咸毁坏堰坝,这下好了,羊怙运粮的船正走着呢,哗的一声,水都没了,剩下轮船陷在泥地里,推也推不动,抗也抗不走,把羊怙气得够呛。而诸将也不了解两位神人的斗智斗勇,一个个一脸问号。羊祜一看堰坝已毁,只得改用马车运粮草,但那有那么容易运啊,原来的道路已被大水泡的泥泞不堪,人走路都费劲,运粮车就更没法走了,羊怙只能在泥地里唉声叹气了,使陆抗成功阻断了晋军的这一路大军。

这边羊怙在泥地里打转叹气,而另一路杨肇率援军终于赶到了西陵,同时第三路巴东监军徐胤的西晋水军也从西面进长江三峡来到了建平。陆抗再派公安都督孙遵于长江南岸防备老朋友羊祜南渡的同时;针对三峡地区易守难攻的特点,又派水军都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拦截从西而来的徐胤水军;安顿好这两路后,自己率大军凭据长围与杨肇对峙,以待战机。想不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叛徒了,手下的吴将俞赞叛逃到了杨肇军中,众人大惊,但这难不倒陆抗。陆抗说:“俞赞是我军中的老资历,知道我方的虚实底细,一定会告诉敌人我方的兵力布置情况,那我就来个将计就计,我平时常担心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兵训练不精,这点俞赞也是知道的,他肯定也告诉了杨肇,如果杨肇攻城,必定先从少数民族兄弟兵防守薄弱处下手。”于是连夜调整部署,把该地防军全部换上了东吴善战的精兵。次日,杨肇果然集中主力攻击原少数民族兄弟兵的防区,陆抗即命吴军精兵反击,矢石雨下,晋军大败。

这一仗,让杨肇也很闹心加摸不着头脑,这些蛮子兵怎么变得那么厉害,没办法,自己伤亡惨重只能乘夜逃走了。现在,就剩下困兽犹斗的叛军步阐了。陆抗又想了一条妙计,让士兵擂动战鼓,佯作追击杨肇,杨肇彻底逃远了。里面的步阐一看,好啊,你去追击杨肇,那我就抄你的后路,没想到正中陆抗的诱敌之计。陆抗转兵一个反包围,就攻陷了西陵,俘虏了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令人惋惜的是,如此名将,却保的是昏君孙皓,步阐投降西晋是迫不得已的,本身也没什么过错,最后却被陆抗诛了三族,不过,好的是陆抗却把其余胁从者数万降兵都赦免了,没有扩大打击面。

四、战后记

此战,陆抗指挥若定,妙计连连,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能够沉着冷静,分析出问题的关键,先敌到达西陵,抢筑外城,先让自己处于不可被战胜的地位,再等待战机,捕捉可以战败敌人的契机,很合孙子兵法之道。并且,陆抗事先对局势洞若观火,对敌人将领了如指掌,知道羊怙是书生带兵,老头子战略头脑出众,但一辈子没打过仗,具体作战指挥上是外行,所以,才敢于放心大胆离开江陵,来西陵指挥作战,等于是用自己的次要兵力牵制不会打仗的老朋友羊怙的晋军主力,而用自己的主力兵团围城打援,进攻西陵。在出现叛徒的不利局面下,沉着冷静,准确分析,迅速调整兵力防区部署,终于击败了晋军,攻克西陵。陆抗的复夺西陵,解除了西晋在长江上游对东吴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吴灭亡的步伐。

晋武帝也认识到,这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伐吴时机尚不成熟,不得不延迟灭吴步伐,让东吴得以残喘一时。于是,羊怙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陆抗此后也没有在遇到大的战事,在自己的驻地开始和羊祜展开了著名的“羊陆之交”心理战。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无奈,攻克西陵后,孙皓不但没有从步阐叛逃的教训中吸取任何经验教训,还自认为自己是得到了上天的佑助, 继续变本加厉的沉溺酒色,我行我素,继续对大臣“剥皮抽筋”,继续使用苛政酷法残害人民,使东吴上下更加人心惶惶,离心离德、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并且孙皓还经常干涉陆抗在边境上的军事战略,对陆抗的部署指手画脚。上天的眷顾也是有耐心的,面对如此不得人心的暴君,上天也为他开启了“欲先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作死模式,这一天来的也很快,两年后的274年,陆抗病逝,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在5年后的279年,晋军三路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又复夺西陵,并沿江而下,开启了“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灭吴之战,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由于孙皓的刚愎自用,没重视西陵的防守,后来只能在晋军的进攻下做了亡国之君。

(文章为艺林话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