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忐忑征求朱德意见,朱德发脾气:这样做,能对得起老战友嘛

品古观今吖 2024-12-25 18:06:19

前言

1954年,彭德怀急匆匆的找到朱德,和他说了黄公略女儿的事,没想到竟惹得朱老总发了脾气,声音大的全屋都能听见:“你这样做,对得起老战友吗?”

这是怎么回事,彭德怀做了什么,为什么朱老总会如此生气?

“飞将军”黄公略

说起黄公略,无人不识,毛泽东的一句:“偏师惜重黄公略”,就是对他的最大赞誉。

1898年,黄公略出生在湖南湘乡,自小就喜欢读书,在高等小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家乡当私塾先生,父亲原本想让黄公略一辈子就这么安稳下去。

但是黄公略心中却装着家国天下,那时候军阀混战,欺压百姓,黄公略毅然决然的走上弃笔从戎的道路,他投身湘军,后与彭德怀等人一起考进了湖南的陆军军官讲武堂。

在参加北伐的路上,他结识了段德昌,段德昌向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黄公略第一次全面的接触到进步思想。

1926年,黄公略考进了黄埔军校,数次参加战斗的经历,让他很快就在一众学员中脱颖而出,蒋介石下意识的拉拢。

1927年,跟着队伍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却在洪流中坚定的选择了共产党,第二年就跟着彭德怀一起拉起了平江起义的大旗。

那时候,黄公略奉命带队留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和发展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数次暴动,解决了不少在当地的反动势力。

这边,黄公略带领红军击杀了上百敌军,还将平江游击队扩大到近4倍的兵力,敌人杀红了眼,一怒之下悬赏大洋5万,要黄公略的项上人头!

1929年,敌军聚集了5个团的兵力围攻红军的根据地,黄公略带着部队昼伏夜出,出其不意的攻打敌军,取得了连战连捷的战绩。

1930年,红六军成立,黄公略任军长,红六军大多数是由地方武装组建起来的,在军队意识上不强,是黄公略一点点做思想政治工作,才将红六军治理的纪律严明。

一段时间下来,黄公略带领的红六军已经成为赣西南红军的主力,战斗力明显提升,毛泽东高兴的为黄公略题诗赞颂。

紧接着,红6军改称为红3军,归红1军团辖制,黄公略也进入到毛泽东、朱德的手底下战斗,这个时期,红军中总是将他们几个人并称为“朱、毛、彭、黄”,足可见黄公略的影响。

让黄公略扬名军中的,莫过于在龙岗的战斗,那时候国民党第18师师长张辉瓒率部向龙岗迫近,红军紧急部署,黄公略奉命带着红3军率先到达龙岗部署,组织正面进攻。

但是敌军整整有6个团的兵力,又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战斗,等到战斗打响后,黄公略带队冲进了战场,数小时的奋战,红军将敌人的4个团主力消灭。

黄公略亲自带人冲进了张辉瓒的指挥部,将逃走的张辉瓒捉回,后又乘胜追击,连夺龙岗、东韶,歼敌一万余人,龙岗一战,十八师片甲不还!

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1931年,黄公略率领红3军配合兄弟部队,在与国民党大军周旋的首战中就歼敌两个师。

而后,黄公略带着红3军向瑞金、宁都地区转移,当部队到达东固附近的六渡坳时,遭到了3架敌机的拦截。

警卫员赶忙拉着黄公略进入山洞躲避,突然,值班参谋报告战况,7师正在从罗坑向东固行进,恐怕会遭到敌军的轰炸。

黄公略一听就急了,立刻冲出洞口,指挥部队隐蔽的同时,组织机枪手向敌机扫射,但是没还等我军的火力上来,敌军的一架飞机就俯冲下来。

朝着地面就疯狂扫射,黄公略正好暴露在敌机的视野中,他被敌机打中了腹部、腋下,连中3颗子弹,最重的就是腹部的子弹,几乎贯穿了他的内脏。

战士们立刻将黄公略送去抢救,但是黄公略最终没有扛过去,牺牲在33岁。

骤闻黄公略牺牲的消息,朱德悲痛万分,军中上下一片寂然,如此智勇双全的黄公略,就这么牺牲了。

最让人遗憾的是,在他牺牲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没有找到,中央为了找寻他们的下落,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但都石沉大海。

朱德:“你这样做,对得起老战友吗!”

直到1949年,湖南解放后,彭德怀再次派人前往湖南寻找她们母女的下落,他再三叮嘱:“这不仅仅是我和黄公略的私人关系,而是体现了党的关怀。”

毕竟十几年前,黄公略牺牲的时候,毛主席就派人找过,大家都心系她们母女,黄公略牺牲了,其家人必须找到,这也是为了黄公略同志安心。

终于,在湖南省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刘玉英母女,等来到北京后,彭德怀立刻抽空去见了她们,一见面,他就看着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说:“小同志,到了北京就是到了自己家里一样,需要什么,就和伯伯说就行了。”

一句话,表现出彭德怀的态度,小小的黄岁新只觉得这个伯伯人真好,从此,“小同志”就成了彭德怀对她独一无二的称呼。

1954年,黄岁新考到了外省的学校,但是她不愿意离开北京,就找到彭德怀闹情绪,说:“彭伯伯,你帮帮我,我不愿意离开北京。”

听了这话的彭德怀也很为难,像他们这样老一辈的人,根本不会为了私事去动用职权的,但彭德怀心下不忍,还是找到了朱德。

没想到朱德听完后,直接发了脾气,要是黄公略同志在世,知道你为了私事找到公家,会怎么样。

后来,朱德跟着彭德怀一块找到黄岁新,说:“你这可不行,革命的后代要服从组织分配,可不能闹情绪啊!”

彭德怀也在一旁搭腔,说道:“想北京,放假就来玩,我这里就是你的家嘛!”经过朱德和彭德怀的一番劝导,黄岁新终于想通,服从了分配。

临行前,彭德怀将身上带着的40元交到了黄岁新手里,嘱咐她现在国家有困难,我给了你钱,就不要去中组部要钱了。

自从找到黄岁新之后,彭德怀就自动担任起照顾她的职责,真的就好似她的半个父亲,后来黄岁新毕业后,还受到彭德怀夫人浦安修的照顾。

彭老总一家都对她照顾有加,也算是安了老战友黄公略的心,对于这些付出,彭老总从没提起过,但黄岁新哪能不懂,她看眼心里,记在心里。

结语

其实,老一辈的革命家,都将不拿国家一分一毫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国家走到现在不容易,所以能不麻烦国家就不会开口。

就算是烈士遗孤,他们也会多加考量,相信如果黄公略活着的话,也会支持彭老总他们的决定。

参考资料:曾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列的军事家黄公略---党史博采

黄公略:杰出的红军将领---孙超

0 阅读:23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