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共7子,除次子载湉继承皇位,另外6子结局如何?一子成摄政王

方正刚不毅 2025-02-21 11:58:03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第十帝同治帝逝世,年仅19岁。其后宫虽有一后三妃,却未育有子嗣,致大清首次面临皇位继承人断档。

同治帝崩后,依“父死子继”之制,慈禧太后应为其过继嗣子,以承皇位。

慈禧未依常规,选同治帝堂弟载湉为嗣,过继咸丰帝,继承皇位。其选载湉原因有三:

奕譞乃道光帝第七子,前三子早逝,皇四子奕詝为实际长子继位,皇五子过继惇恪亲王,皇六子奕䜣子已成人,故道光帝孙辈中,奕譞之子成为优选。

载湉年仅四岁,继位后无法亲政,故慈禧仍能继续垂帘听政。

慈禧选载湉为帝的另一缘由是,载湉既是咸丰帝的亲侄,亦是慈禧的外甥,由慈禧亲妹叶赫那拉·婉贞所生。

正因载湉完美符合慈禧要求,被选入宫中继承大统,成为光绪帝。

熟知清史者皆知,光绪为清第十一位帝,实为慈禧傀儡。大婚后仍无实权,朝政由慈禧掌控。光绪二十四年被囚瀛台,三十四年先于慈禧逝世。

奕譞共有七子,载湉继承了皇位,其余六子命运如何?

【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所生三子】

婉贞为慈禧太后亲妹,惠征之女。咸丰年间,至选秀之龄,参与外八旗选秀。虽其姐慈禧(叶赫那拉·杏贞)已为懿贵妃,婉贞仍落选,未入宫。

清朝制度规定,落选秀女中长相出众、资质佳者,仍可被指婚给宗室王公。

慈禧计划将妹妹许配给醇郡王奕譞,奕譞为道光帝第七子,母为道光晚年宠妃乌雅氏。咸丰帝即位,尊乌雅氏为皇考皇贵太妃,其地位在后宫显赫。

奕譞为乌雅氏首子,道光二十年生。慈禧为贵妃时,奕譞适婚,且文武兼备,才华横溢,为郡王,京城众多名门望族皆欲与之结亲。

慈禧知地位不稳,朝中无势。为巩固地位,她欲巴结醇郡王奕譞,遂向咸丰帝提议将妹婉贞指婚予奕譞为嫡福晋。咸丰帝允,咸丰九年,婉贞嫁予奕譞。

因姻亲关系,辛酉之变时,慈禧获和硕恭亲王相助,其妹夫奕譞亦助其垂帘听政,功不可没,慈禧遂晋封奕譞为醇亲王。

婉贞与奕譞成婚后,共生四嫡子,光绪帝乃其二。其余三嫡子,皆未能成年。

同治三年,醇亲王嫡福晋、慈禧太后妹婉贞生下嫡长子载瀚,身份尊贵,地位稳固。惜载瀚两岁夭折,对婉贞打击甚重。

多年间,婉贞未再怀孕,直至同治十年,她诞下嫡次子载湉。

载湉四岁即由姐抱入宫,作为养子以承皇位。

载湉自幼便与父母分离,于宫中担任皇帝之职。

载湉入宫后,婉贞于光绪元年至十年间诞下两子,第三子夭折未命名,第四子载洸虽活至五岁,亦不幸早逝。

婉贞生育四子,然除载湉继承皇位外,其余三子皆不幸夭折。

但长成成人的独子已贵为帝王,婉贞需向儿子跪拜,备受打击。加之婉贞无法再孕,而醇亲王侧福晋刘佳氏屡孕得宠,其王府地位日益显赫。

光绪二十二年,婉贞薨逝,光绪帝为悼念生母,特辍朝十一日。

婉贞为光绪帝生母,却从未获得太后尊位。

【侧福晋刘佳氏为奕譞生三子,长子为载沣,大清第二位摄政王】

慈禧赐奕譞八旗选秀出身的颜扎氏为大侧福晋,其地位仅次于婉贞。但颜扎氏仅育有一女且早夭,渐被二侧福晋刘佳氏超越。

奕譞的二侧福晋刘佳氏尤为突出,她共为奕譞诞育了三子。

刘佳氏所生的奕譞第五子载沣,实为长子,光绪九年诞生。因此,他自幼受慈禧太后重视,两岁即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岁时又晋封为镇国公。

载沣在奕譞去世时,年仅8岁。

作为奕譞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和硕醇亲王爵位。

慈禧影响下,和硕醇亲王爵位列大清十二大铁帽子王,享有世袭特权,爵位可代代相传,不降等。

慈禧虽为载沣嫡母之姐,为拉近与载沣关系,她收瓜尔佳荣禄之女幼兰为养女,并指婚予载沣,使其成为嫡福晋。

慈禧挑选荣禄之女有因:

荣禄乃慈禧心腹,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对慈禧长期掌控大清实权起到关键作用,功不可没。

荣禄乃大清功臣费英东后裔,出身勋贵,联姻多为宗室世家。其女一嫁礼亲王世铎子诚厚为嫡福晋,一嫁醇亲王载沣为瓜尔佳幼兰。侄女则在贝子溥伦发妻叶赫那拉氏逝后,续嫁为继夫人。

复杂姻亲关系及荣禄的忠心,促使慈禧决定,将荣禄之女许配给载沣。

瓜尔佳幼兰与载沣成婚后不久,诞下嫡长子溥仪。

载沣身为和硕醇亲王,深得慈禧信任,于光绪三十四年被委以军机大臣重任。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病重时,慈禧选其嫡长子溥仪为嗣皇帝,意在光绪后继承皇位。若溥仪继位,慈禧将成太皇太后,隆裕为皇太后,慈禧便无法再垂帘听政。

慈禧不忧大权旁落,因隆裕为其亲侄女,缺乏手腕无法争权。慈禧虽任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却自信能掌控他,避免其成为第二个多尔衮。

慈禧选定嗣皇帝后,光绪帝随即病逝,次日,慈禧亦离世。

慈禧临终遗诏:朝中大事,摄政王须先奏明隆裕太后,方可处置。

载沣继任大清第二位摄政王,每日前往乾清宫参与听政,履行其职责。

大清最后三年,实权由载沣掌控。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他辞去摄政王职位,隐居不出。次年溥仪退位,载沣亦未再露面。

1928年,载沣迁居至天津。

1932年,载沣坚决回绝了日本的劝降提议,并严厉责备其子溥仪。

1951年,载沣因年迈且体弱多病,不幸离世。

【奕譞第六子载洵】

载洵为奕譞侧福晋刘佳氏次子,光绪十一年生,为奕譞第六子中的实际第二子。三岁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五岁晋为辅国公。六岁时父奕譞逝,兄载沣袭和硕醇亲王爵。

光绪二十年,载洵遵慈禧太后旨,过继为嘉庆帝四子和硕端怀亲王绵忻嗣孙,即瑞敏郡王奕志子。光绪二十八年,他降袭贝勒爵位。

溥仪登基,其兄载沣成为摄政王之际,载洵被赐予郡王头衔。

宣统元年至三年,载洵作为溥仪叔父,受摄政王载沣重用,历任资政院议员、海军及海军部大臣。辛亥革命后,载沣主动请辞。

次年,即大清灭亡之时,载洵等人反对溥仪退位,却未能成功。

溥仪退位后,载洵迁居天津,过上了闲居生活。

1949年,载洵于天津逝世,享年65岁。

【奕譞第七子载涛】

载涛乃奕譞第七子,实为第三子,系光绪十三年侧福晋刘佳氏所出。

载涛在奕譞去世时,年仅四岁。

同年,慈禧册封载涛为二等镇国将军,随后晋升其为辅国公。

光绪二十八年,载沣年仅16岁,获慈禧太后旨意,被晋封为贝勒。

光绪三十四年,溥仪即位,其兄长载沣担任摄政王之位,随之载涛与其兄载洵被授予郡王头衔。

载涛为溥仪亲叔,受朝廷重用。自宣统元年至三年,任稽查、训练禁军大臣,并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考察陆军。宣统三年,掌禁卫军,兼任蒙古镶黄旗都统。

宣统三年,大清王朝终结。

1924年,张作霖在二次直奉战后入京,邀载涛赛马。张自恃马术高超,却败于载涛。载涛马术精湛,源于其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攻骑兵作战。

晚宴上,张作霖向载涛许以高官厚禄,恳请他重出江湖,却遭到载涛的婉拒。

1929年,载涛因生计所迫,无奈将贝勒府售出。

日本侵华时,侄儿溥仪任伪满洲国皇帝,但载涛拒赴伪职,并与溥仪决裂,双方关系持续恶化。

1936年,华北军政要员宋哲元欲邀载涛任职,闻其爱马,遂赠三匹骏马。然载涛不为所动,坚持拒绝,将马悉数归还宋哲元。

载涛拒绝了张作霖、伪满洲国及宋哲元的邀请,历史验证了他的正确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载涛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局顾问一职。

1970年9月,载涛去世,享年83岁。

【结语】

除光绪帝外,奕譞另六子中,发妻叶赫那拉·婉贞所育三嫡子皆早夭,这对奕譞打击深重,对婉贞尤为致命,因奕譞尚有侧福晋能延续血脉。

奕譞的三位庶子皆已成人,溥仪登基后,他们受到朝廷重用。

载沣乃溥仪之父,身居摄政王之位,实则掌控大清实权。

大清结束后,载沣与载涛均未随溥仪赴伪满洲国任职。载沣痛斥儿子溥仪,而载涛作为叔叔,与侄儿关系也日益疏远。

载沣与载涛在大事上均无愧于心,可谓保持了应有的节操。

0 阅读:2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