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作为明太祖,为了巩固朝堂,杀了不少功臣,也使朝廷上的其他官员人人自危,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丢掉性命。
严德明作为朝中的一大官员,在朝中的位置也算的上显赫,不过随着在朝为官的时间一长,也渐渐的了解到朝中的局势变幻莫测。

趁着有一次生病,严德明便请奏要辞官还乡,但朱元璋却认为自己正是用人之际,严德明就在这个时候要回家,认为是忤逆。
便大手一挥,以一个罪名将严德明发配到广西充军,对于严德明来说不可谓是无妄之灾,那么最终严德明又落得怎样的结果?

皇帝能够坐稳帝位,不仅是他有着领导才能,同样还有着狠辣的手段,同样还有一颗不信任任何的猜忌心。
这种猜忌从登上皇位的那刻起,便愈发严重,唯恐这江山易主,夺走手中的天下,所以身居高位的既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掌握着生杀大权。

在这种封建社会皇帝想要除掉一个人,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这种杀人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所以在朝为官的人,既享受了功名利禄,也同样要担着性命之忧。
朱元璋虽然手段狠辣,但不得不说他是为了一国江山,也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坐稳这来之不易的江山,为了给其铺好路,背上了许多人命,哪怕所诛杀的人中有不少是为国尽忠的忠臣。

朱元璋登基之后,开创了洪武之治,一时间朝廷一片清明,在位期间,下令让百姓继续耕种,并开垦田地,进行移民屯田,也注重军队屯粮。
并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为了避免干旱时期没有水,也为了预防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避免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

同时还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农作物,这些都是人民穿衣所用的原材料,还有果木等农作物,保证民生。
除此之外还对当地地主豪绅进行了打压,减免赋税,减少百姓的压力,同时还解放了许多奴婢,对贪官污吏的打击力度非常大。

总之,朱元璋在洪武之治期间所做出的努力,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让国家经济得到了提升,也让百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朱元璋在惩处贪官力度上是最大的,因为他本就是贫苦百姓出身,深切的感受过挨饿之苦,为了生存沿街乞讨。

还有因为没有饭吃饿死的父母,无不刺痛着他的心,所以他对那些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因此在其登基后,对贪污之事查处非常严。
矛头更是从朝廷指向了地方,但凡是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都被处死。尤其是被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上藏有十多封想要拉近关系,暗中托人帮忙往上升的信件。

于是朱元璋查的更严,立即对中央以及地方官府都进行了调查,这番彻查过后,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便下此诏令:“凡贪赃满六十,一律处死。”
二、自断臂膀朱元璋更厉害的是能够“自断臂膀”,他严于律己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身边得重用的人一身清廉,起到表率作用。

所以他便从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几名高官开始查,明朝初年的中书省下属的六部中,有许多是元朝时期的旧官员,还有一些造反有功的功臣,因此有恃无恐,贪赃不少,朱元璋也没心慈手软,都将其进行了惩处。
如此一举,令朝中众人也都谨小慎微,而且据说当时在洪武年间做官也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毕竟朱元璋对朝廷百官要求极其严格。

除此之外,就是无人不惧怕他的雷霆手段,还有猜忌之心,若是雷霆手段,前面还有迹可循,做错了事情,或者是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被惩处都不为过。
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却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其中有一位臣子就命苦了,此人就是严德明,在洪武年间担任左佥都御使,是正四品的官职,官阶还不小。

并且为政期间颇有建树,也备受朱元璋的器重,虽然朱元璋比较残忍,但还是非常知人善任的,一直都掌管着都察院的大印,也是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
但随着朱元璋的猜忌心越来越重,朝中局势也愈发紧张,便让严德明产生了隐退之心,毕竟“伴君如伴虎”,每天精神紧绷,日子也过的非常煎熬。

因此严德明想要辞官,告老回乡,过清闲日子,不再饱受这种精神上的折磨,生怕一不小心,触怒龙颜,惩处贬官都是小事,就怕一个不小心掉了脑袋,可真是有苦都没地说。
但碍于一直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所以非常的郁闷,但很快他便得到了一个机会,因为没过几天,严德明竟然生病了。

而且病得还挺严重,但严德明却十分开心,正愁没有理由辞官,如今倒是有理由了,于是他就写了一份奏章,言明身患重病,想要辞官回乡进行休养。
三、发配充军 归隐田园本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挑不出错的理由,却愣是让朱元璋大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朱元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而且对严德明颇为器重和倚仗。

如今他年纪轻轻,却要辞官回乡,还是寻得生病的这种借口,这不仅影响自己的权威,还如何让其他官员看自己。
于是朱元璋没有批准,而且还寻了严德明一个错处,将其官职剥夺,发配到偏远的广西充军,也是对其他人起到一个以儆效尤的作用。

严德明这下可真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时的广西也是非常的潮湿,比现在的环境要恶劣许多,否则也不会沦为流放之地。
一般被流放的人更是没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但好在严德明命不该绝,在广西没几年,就等到朱允炆登基,大赦天下,严德明这才回到了吴中老家。

但是他的脸上却始终被刻上了“南丹正军”这四个大字,时刻提醒着他今后为人要谨慎,行事要低调。
严德明后来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在回到老家后,便一直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和普通的农民一样在田间耕种,日子虽然并不富足,但却很清闲。

此时的他也没有在皇帝身边的小心翼翼,心情好了,自然就长寿了,所以他的一生共经历了五位帝王,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倒是算的上是长寿了。

严德明本就想远离朝堂上的是非,却因为皇帝的多疑和猜忌被发配充军,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脱离朝堂之后的严德明虽然在充军时受了些苦,不过最终能够过上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归隐田园,也是一桩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