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降压药效果“最好”?普利、沙坦、地平、洛尔还是氢氯噻嗪?

鸟儿评健康 2024-12-19 16:12:39

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常使用的降压药至少包括6大类:

以卡托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为代表的“普利类”药物;以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等为代表的“沙坦类”药物;以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为代表的“地平类”药物;以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为代表的“洛尔类”药物;以氢氯噻嗪为代表的“利尿剂”;还有,相对较新的“沙库巴曲缬沙坦”。

面对这么多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哪种药物的降压效果最好呢?

对此,有人说是“地平类”药物,也有人认为是最新的“沙库巴曲缬沙坦”!

但与此同时,另一些患者则是表示:在他们身上,不论“氨氯地平”还是“沙库巴曲缬沙坦”,降压效果似乎都不太理想……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哪种降压药,效果才是“最好”的呢?

不同个体 降压疗效无法“一概而论”

如果从整个高血压群体对于降压药的反应来看,其实,上面所提到的6大类降压药在单独使用的时候,它们的“平均降压能力”理论上相差不太大。

如果非得分出一个“高下”,那么,相对来说,“洛尔类”药物与“氢氯噻嗪”在单独使用时,降压效果可能会稍稍弱一点儿;“地平类”药物、“沙坦类”药物以及“普利类”药物,一般均属于降压效果较强的;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则被认为降压效果比普通的“沙坦类”药物更强一些。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经验仅仅是针对高血压群体而言的。

比方说,1万个高血压患者吃“替米沙坦”所获得的平均降压幅度,可能与另外1万个高血压患者吃“氨氯地平”所获得的平均降压幅度大致类似。

然而,一旦放到每一个具体的高血压患者身上,情况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临床上,就有高血压患者吃“氨氯地平”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替米沙坦”;同样的,也有另外的高血压患者吃“替米沙坦”,效果会明显优于“氨氯地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原来,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众多。

比如,“水、钠潴留”所引起的血容量增加,可以升高血压;再比如,“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可以通过增加心率、提升心肌收缩力来升高血压;还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活跃”同样会升高血压;此外,单纯的“外周动脉阻力增加”,也会升高血压……

虽然,在每一位高血压患者体内,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不止一种升高血压的机制。但是,在不同高血压患者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却可以完全不同!

举例来说,如果在某一位高血压患者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活跃”,那么,这位患者使用专门针对该系统来发挥作用的“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又或是“沙库巴曲缬沙坦”,则降压效果就会很好。

而假如在另一位高血压患者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是“外周动脉阻力增加”,那么,可以针对性扩张外周动脉的“地平类”药物无疑效果会更好。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款降压药在高血压群体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疗效,未必能够在每一位高血压个体身上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往往取决于,在这位高血压患者身上,【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究竟是什么。

当然,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同一款降压药,在别人身上效果很好,但到了自己身上却效果不行……

所以,这也再次很好地提醒了大家:千万不要看着别人吃什么降压药,自己就也跟着吃什么降压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的降压药也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医生一般怎么选降压药?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吃了这么多年降压药,可医生好像从没告诉过我,在我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究竟是什么……

那么,医生一般又是基于什么原则来给大家挑选降压药的呢?

客观来说,在现实的诊疗当中,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没有通过精密的医学检查去搞清楚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究竟是什么。

更多的时候,医生会基于某些更容易观察或评估的因素并结合经验,来给高血压患者选择药物。

举例来说,大多数的老年高血压都表现为“高压高、但低压低”的特点,这在临床上被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在这类最常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水、钠潴留”与“外周动脉阻力增加”是最常见的【占据主导】的升压因素。

因此,在不合并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情况下,《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推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首选“利尿剂”(氢氯噻嗪)或者“地平类”药物(CCB)。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

而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相对应的,是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身上比较常见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这类高血压,则多表现为“高压不高、而低压高”。

临床数据显示: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机制往往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活跃”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比较适合的降压药,多半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会有所不同。

对此,《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就有专门提到: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普利类/沙坦类”药物,以及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洛尔类”药物,在降压疗效上往往要优于“氢氯噻嗪”与“地平类”药物。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当然,还有一些时候,医生不会仅仅只基于降压幅度的大小来选择降压药,而是需要结合降压药所能带来的其他获益进行综合评估。

比方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权威发布的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就对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首选“普利类/沙坦类”药物;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建议首选“沙库巴曲缬沙坦”;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有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建议首选“洛尔类”药物与“地平类”药物;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则建议首选“洛尔类”药物与“普利类/沙坦类”药物。

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总之,在大多数时候,医生主要是基于高血压患者所具有的某些特点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来选择降压药。

这样做,大概率可以选出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但必须承认的是,有些时候,也仍然不排除会遇到降压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覆盖高血压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升压机制,【早期联合】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用药趋势!

这里,所谓【早期联合】,具体是指:鼓励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的早期阶段就同时使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第一,能够同时覆盖至少两种不同的升压机制,带来“1+1>2”的降压疗效;

第二,如果搭配得当,还有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为了顺应这一重要趋势,临床上还开发出了很多【单片复方降压制剂】。

高血压患者每天只用服一片这样的【单片复方降压制剂】,就相当于同时摄入了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这不仅方便了日常的服用,同时,也避免了自己错误地搭配了药物或剂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单片复方降压制剂】或许才是比单一降压药“更好”的选择!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综上所述,对于任何一位个体高血压患者来说,我们其实很难评估究竟哪一种降压药的效果“最好”。

因为,在不同的高血压患者体内,【占据主导】的升压因素有可能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医生主要会基于高血压患者所具有的某些临床特征或合并症,并根据经验来选择相对应的降压药。但有时候,这样做也未必能够收获非常理想的降压效果。

而为了更好地优化这样的状况,如今,【早期联合用药】以及【单片复方降压制剂】才成为了降压治疗领域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9月 第52卷 第9期

2,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年6月 第31卷 第6期

3,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年4月 第28卷 第4期

4,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年4月 第27卷 第4期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 第9卷 第7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2 阅读:351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