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文殊菩萨

槽点点 2023-08-13 12:47:52

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始终是诸菩萨的上首,与普贤菩萨一起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胁侍。在汉地,文珠菩萨、普贤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合称“华严三圣”。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是释迦同时代人。

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库里充满金栗、庭院内生出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一出生,文殊便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许多经典中,文殊师利时常以童子形貌出现,喻示天真纯洁、毫无垢染。因此,往往被称作“孺童相妙吉祥”。

有大慈悲及智慧菩萨的“愿、悲、智、行”,在文殊菩萨身上,“智慧”尤其突出,因此他被人称作“大智文殊菩萨”。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

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借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身骑青狮,右手持宝剑,寓意斩断无明:左手持青莲,莲中有般若部的经典。

他头戴天冠,身披璎珞天衣,是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若雅静的天人像。而狮子乃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冲动。佛门有句话说“慈悲用本,方便用门”,有以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提到:在东北,有个叫做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个菩萨叫做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

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仍然寒冷,从来没有过炎暑,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而久之,这里便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至今,五台山仍留有数个文殊菩萨显灵后的遗迹,如“文殊发塔”。

从《华严经》开始,凡是佛陀发起的大乘法会,皆有文殊菩萨参加,他为辅佛陀,宣传大乘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宝箧经》里记载,佛在舍卫国时,有一年,一连下了七天大雨,许多农田和住宅都被洪水所吞没,祇园有八百比丘,万余菩萨,面临着饥饿的惨状。阿难请求文殊设法予以救济,文殊使众多佛弟子都得到饱足,安心于道。

一次,在灵山会上,有五百名比丘因为观察宿命,发现自己曾经杀害过父母和犯过其他重罪,于是心里动摇,不能悟入甚深法门。于是文殊仗剑逼佛,佛说:“文殊住住!吾必被杀。我被害矣,谁害吾子。”

于是,五百比丘一下子就领悟了自性,纷纷说偈赞叹。文殊用杀佛的办法,来教育五百比丘,使之悟解大乘宗义,证得法忍,堪称释迦得力的助手。

这些例子,生动地讲明了文殊和释迦在教育声闻,萌发大心上配合得十分默契,得心应手。

文殊菩萨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即不著空、不执有:不生不灭(从实体方面看),不常不断(从运动方面看)、不一不异(从空间方面看)、不来不去(从时间方面看)。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甚至包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的关系,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

所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只有排除了各种因缘关系,破除了执著名相的边见,才能证悟最高的真理,空或中道。

12 阅读: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