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起初是隶属于骑御马直一名骑兵,后来选拔为散直。
宝元初年,李元昊发动叛乱,朝廷下诏选拔卫士从边,让狄青担任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多次被西夏击败,士卒大多胆怯畏惧,狄青经常担任先锋。总共四年,前后大小共交战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攻克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唬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毁他们的粮食数万石,缴获他们的帐篷二千三百,人口五千七百。又在桥子谷建造城市,在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地构筑城堡,全是控制西夏的要害的地方。狄青曾经在安远作战,受伤很严重,听闻敌寇来到,就挺身骑马赴敌,众人争着为他效力。
狄青临敌披发带铜面具,出入敌阵中,所向披靡,无人敢挡。
尹洙担任经略判官,狄青凭指使的身份拜见他。尹洙和他谈论兵事赞赏他,向经略使韩琦、范仲淹举荐说:“这是良将的材料”二人一见到他就认为狄青是奇才,待他十分优厚。范仲淹还送给他《左氏春秋》说:“将领不通晓古今,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狄青于是强迫自己读书,精通了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因而更加知名。
狄青因功多次升迁,从西上阁门副使又被提拔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惠州团练使。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立有战功,想召见他询问用兵方略,碰上西下进犯渭州,命他绘成阵图上奏。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升迁为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叉升迁为马军副都指挥使。
狄青从行伍中奋起,十余年而富贵,这时脸上的黑字还保存着。仁宗曾经敕文令狄青用药消除脸上的字,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因功提拔我,不问门第出身,我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有这个字,我愿意留下它劝勉士兵,不敢接受诏令。
后来狄青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皇祐四年,广源州蛮族侬智高反叛攻占邕州又攻陷沿江九州,围困广州岭外骚动。
杨畋等人管理安抚蛮族事务,宋军用兵很长时间却没有成效,又命令孙沔、余靖担任安抚吏征讨叛贼,仁宗对此忧心忡忡。狄青上表请求出征。
第二天狄青入宫对策说:“我出身于行伍,不是出征讨伐不能报效国家。希望带领外族部落骑兵数百,加上禁军,生擒叛贼头目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用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在垂拱殿设酒宴替他送行。
当时侬智高还占据邕州,狄青汇合孙沔、余靖的军队进占宾州。
早些时候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失败身亡,军队的士气也大大跌落。狄青告诫将领不要轻易与叛军交战,一切听从他的调度。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未到就率领步兵八千人进攻叛贼,在昆仑关被击溃,殿直袁用等人都逃走了。狄青说:“命令不一致军队因此失败。号召将领们集合到堂上缉拿陈曙,并且召来袁用等三十人,调查他们失败逃亡的情况将他们推出军门斩首。孙河、余靖相互对望,将领们吓得两腿发抖,接着整齐兵甲下令军中休息十天。
侦察的人回来认为军队应当立即前进。
狄青第二天整顿人马, 一天一夜渡过昆仑关在归仁铺这座山上布好阵势。叛军因失去天险,全都出来迎战。
前锋孙节和叛军在山下搏斗战死。叛军气势非常强大,孙沔等人因为害怕而变了脸色。
狄青手持白旗指挥骑兵驱使左右两翼骑兵出击,出其不意大败叛军,一路追杀了五十里斩首数千,叛军的党羽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属死亡的有五十七人,生擒叛军五百余人,侬智高夜里放火烧城逃跑。
天明时分狄青领兵入城,缴获金帛钜数万、杂畜数千,召集曾经被叛军胁迫的年老的壮丁七千二百人,慰劳遣散他们。将黄师宓等在邕州城下枭首,收敛尸体。在城北角堆成高冢。
当时叛军的尸体中有穿金龙衣的,众人都说侬智高已经死亡想要因此上报。狄青说:“怎么知道不是诡计呢?宁可失去侬智高,不敢欺骗朝廷而贪求功劳。
起初,狄青来到邕州,碰上瘴雾弥漫要塞,有人说叛军在河水上流放毒,饮了水的士兵,大多死亡,狄青特别发愁。
一天傍晚,有泉水从山寨下边涌出,泉水甘甜,于是众人获救。
后来狄青复任枢密副使,并升任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师后,宋仁宗嘉奖他的功劳拜为枢密使,在敦教坊赏赐住宅,破例给他的几个儿子加官进级。
之前狄青已经出发,仁宗有一次忧虑地说:“狄青有威名,叛军会害怕他的到来。身边的护卫,不是狄青的亲信不行;即使是饮食起居,也应当防止敌贼暗中做手脚。于是派使者疾驰告诫。当听说狄青已经破贼,回过头对宰相说:“赶紧商议赏赐,迟了就不足以惩恶劝善。
起初,交趾愿意出兵帮助征讨侬智高,余靖说交趾可以相信,留下一万人在邕州、饮州,供给粮食。朝廷下诏将缗钱三万赐给交险军队作为军费,答应等叛军平定后再重赏他们。狄青一到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借兵,并立即上书说:“李德政声称率领步兵五万、骑兵一千援助,他并非心甘情愿并且对外借兵清除内贼,对我们不利。因为一个依智高横行不法蹂躏二广,力量不能讨平,就向蛮夷借兵,蛮夷贪婪而不讲道义,趁机发生叛乱,拿什么抵御?请求罢除交趾援助的军队。朝廷听从了。叛军平定,众人佩服他深谋远虑。
狄青在枢密院四年,每次出征士卒们就指着他夸奖称赞。又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而且多次有光怪,请求让狄青出京,以便保全他免遭不测,宋仁宗没有答应。
嘉祐元年, 京师涨洪水,狄青因避水而将家搬到相国寺,竟然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于是朝廷免去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知陈州。
嘉佑二年二月,狄青胡须部位长毒疮去世。
宋仁宗为他致哀,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狄青为人谨慎寡言,他考虑谋划事情一定要反复斟酌思虑,然后才作出行动。行军用兵首先整正部队,严明赏罚,和士卒同甘共苦,就算是敌人突然来犯,没有一个士兵敢落后的,因而他出兵常常有功。特别喜欢把功劳推让给将佐。刚开始和孙沔破敌,计谋都是狄青想出的,叛乱平定了,经制处置后事,功劳全部归于孙沔。狄青返回后好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孙沔开始叹服他的勇敢,不久又敬佩他的为人,自己认为赶不上他。尹诛因为被贬而死,狄青全力教济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