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白茶冲泡的“尺度”,3招泡法经验,泡出清甜不苦涩的茶汤

白茶大课堂 2022-05-15 17:21:12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曹老写《红楼梦》,动用了很多谐音梗。

像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娇杏(侥幸)、秦钟(情种)、王仁(忘仁)等,俯拾皆是。

而平儿也像她的名字一样,是荣国府里的一道多功能“屏障”。

作为凤姐儿的陪房丫头,是她的心腹,更是她的得力助手。

要侍奉以泼辣著称,心狠手辣的王熙凤,还要做到相安无事,难度可想而知。

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下,平儿做到了。

只不过,是在夹缝中周全妥帖,艰难生存。

秘诀就是,既不碰这边的壁,也不碰那边的壁,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这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更招人喜欢。

很多事情,分寸很重要,子曰“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泡茶也是一样,要把握“尺度”。

《2》

偶尔会有茶友找我们说,白茶喝起来好苦涩呀。

此话一出,就知道不对劲。

大家都知道,造成茶叶苦涩的原因,主要是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

如果一款白茶的品质不好,产区环境差,工艺粗糙,体内确实会含有比较多的苦涩物质。

但是,高山白茶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高山上气温低,空气清冷,且云雾具有反射光的作用,有助于茶树生长出优秀的品质。

在这样独特气候条件生长出来的茶树,茶氨酸含量高,汤水鲜爽,滋味淳和,汤感柔润。

鲜香醇爽,才是好白茶的标准。

但是,如果用了不恰当的冲泡方式,也会让好白茶变成“劣质茶”,苦涩难言。

以下几种情况,都有可能是使好茶太浓的真凶。

第一种,茶水比例失衡。

凡事都有比例,身材比例,分配比例,男女比例……泡茶也不例外。

所谓茶水比例,也就是茶叶和水的比值。

按照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品质正常的白茶,用110毫升的标准盖碗冲泡放5克干茶足矣。

投茶量不多不少,便有助于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但生活中有些茶客,泡茶时并没有如此讲究和细致,投茶量全凭手感。

尤其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芽头饱满、叶片细嫩的茶类,很容易控制不好投茶量。

随手抓一把,盛满整个盖碗,必然是超过了5克的标准。

投茶量变多,但注水量不变,茶汤可不就容易变浓,变苦涩吗?

就像一间原本只能装100人的房子,突然挤进来200人,每个人所能呼吸到的空气都变得稀薄了。

一杯清甜鲜爽的白茶汤,必然需要刚刚好的茶水比例。

《3》

第二种,出汤时间太慢。

容易把白茶泡浓泡苦的茶客,往往有闷泡的习惯。

沸水注进盖碗之后,没有马上端起来出汤,而是耽搁了几秒钟,甚至十几秒的时间。

茶叶和水的接触时间一长,物质就会过量释放出来。

浙大的王教授研究过,茶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也就是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它们的释放速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快,有的慢,就像赛跑比赛。

主导鲜爽风味的茶氨酸,速度比较慢,反倒是其它两种物质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于是我们便发现,闷泡的时候,茶氨酸在缓慢释放,而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却犹如脱缰的野马,源源不断地释放,造成汤水浓酽苦涩。

茶氨酸的存在感,远远掩盖不过浓烈的苦味和涩味。

茶友们闷泡的原因,或许是主动,又或许是被动。

被动闷泡,大多是因为盖碗使用不熟练,不够果断,怕烫手,又怕洒出来。

犹犹豫豫,错过了出汤的最佳时机。

主动闷泡,则是因为看了某些茶艺师视频,或是一直以来的泡茶习惯。

注水后,用盖子左刮右刮,又担心滋味不足,想着多闷一会儿,让物质更多释放出来。

殊不知,这杯茶汤里的内质早就过度饱和。

泡出来的汤水,苦涩难言,活像是喝了酱香白酒那样刮舌头。

想要控制好茶汤的浓淡,就必然需要“快出水”。

我们所定义的快出水,指的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用时7-8秒左右。

优质的白茶,本身养分富裕,快出水便已足够物质充分释放。

只要时间快,就能保证茶氨酸均匀析出,茶多酚和咖啡碱少量释放,让汤水喝起来是鲜爽的,不苦不涩的。

泡白茶的时候,前几冲最忌讳闷泡。

如果泡到了七八冲,觉得茶味寡淡了些,再坐杯也不迟。

《4》

第三种,没有沥干茶汤。

曾经有一位茶客,很苦恼地来咨询我们,为什么自己泡白茶,味道越来越浓?

随即,还配上了自己的冲泡视频。

据观察发现,对方用的是标准盖碗,投茶也是5克,注水量没问题,出汤时间也算快。

按照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样泡白茶已经足够标准,不应该变成太浓的茶。

可泡茶时间精细活,容不得马虎。

于是又仔细看了一遍,终于恍然大悟。

“盖碗里的茶汤没沥干,难怪越泡越浓!”

是的,问题正是出在这里。

茶友觉得汤水差不多都倒完了,就匆匆放下盖碗,结束了视频。

然而,那些盖碗里剩余的茶汤,也是需要完全沥干的,不能留存下来。

余水被留在盖碗里,便会和碗底的茶叶不断接触,促进它们释放内质。

久而久之,余水里就会包含很多苦涩物质,成为药引子一样的存在。

后续不管怎么泡,这杯茶都是浓的,苦的,不好喝的。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竟然是没有沥干茶汤,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录一段自己的冲泡视频,便会发现,出汤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刚刚端起盖碗出汤,汤水从开口处倾泻而下,宛如瀑布般壮观。

第二阶段,当瀑布流完了以后,水柱似的茶汤继续往公道杯里汇合,就像是一场淅淅沥沥的大雨。

大部分茶友都处在这两个阶段,以为已经结束了。

其实,最后的第三阶段,才是把小滴小滴的茶汤完全倒出来,沥干茶汤。

观察不细致,或是泡茶打马虎眼的人,很容易忽略最后一步。

故而大家要注意,每一冲盖碗里的汤水,都要沥干。

当茶汤的流逝呈现缓慢时,我们可以把手腕的角度翻转得更大一些,助力剩余的汤水顺利离开盖碗滴落下来。

沥干余水,才能让后续的每一冲茶汤,保持浓淡适宜。

《5》

冲泡里面的学问,有很多。

这篇文章所介绍的3个,只不过是比较常见的,大家最常犯的错误。

当然,还有一些更小的细节,也可能导致白茶泡得太浓。

对于新人而言,买到了好白茶,不是结束,而是更难的挑战。

因为那意味着,要想尽办法,去好好冲泡。

否则,如果泡茶不当,影响了滋味,岂不是浪费了白花花的银子。

另外,倘若觉得文章不够直白,也可以去翻翻视频。

勤学多练,不出几个月,必有大进步。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2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