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心脏病”,不用过度治疗,否则就是白花钱,自己吓唬自己!

忆因聊健康 2024-11-01 11:30:56

陈先生,24岁,平时工作繁忙,最近经常熬夜加班至凌晨2点。就诊前3天出现胸闷心慌,伴头晕头痛,偶有气短乏力的现象,自己并未太当回事,但在家人的多次劝说下,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陈先生自述饮食欠佳,睡眠一般,医生为其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5次/分,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电轴右偏+102°,顺时针转向,T波改变,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

随后,医生告知心律不齐考虑与陈先生长期熬夜工作有关,再加上长期静坐,缺乏运动,导致心肺功能相对下降,从而诱发心律不齐。

医生提醒,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算是一种疾病,多以儿童、青少年为常见,但在成年人中发生的也比较多。

如果没有任何的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或做心电图的情况下发现,原则上不需要任何干预治疗,主要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临床上以观察为主。

在当今社会,心脏健康成了众多人的关注焦点。

每当提到心脏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恐慌和担忧。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都会直接对人体的生命造成威胁,有些心脏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无需过度担心,更不建议过度治疗。

01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60%的人都存在。

简单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就是正常有序的心跳在规律跳动的过程当中出现不规律、不均匀规整的一个跳动,有些人会表现心慌、心跳的停搏感,心突突的感觉。

从严格意义上讲,窦性心律不齐虽然属于心律失常范畴,但属于最轻的一种,而且大多数属于生理性的。

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次/分,如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02

偶发性早搏

偶发性早搏指在一张心电图上早搏数量小于1个,或者在1分钟内早搏数量少于5个,还有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过程中,早搏数量少于500个,都属于偶发性早搏。

当偶发性早搏发作时,可有心悸感或心跳落空感,也有很多患者并无明显感觉。

偶发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也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当患者存在压力大、精神紧张,或休息不好、劳累、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早搏。

这种情况下,只要改善生活方式,患者的早搏自然也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不需要太多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偶发性早搏,且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浑身乏力、气短等,则要引起重视,这种偶发房性早搏可能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

03

二尖瓣或三尖瓣的轻度反流

二尖瓣或三尖瓣少量反流是指心脏在收缩时,有一部分血液通过未完全关闭的二尖瓣或三尖瓣逆流回心房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的弹性会逐渐减弱,瓣叶退变,导致瓣膜关闭不完全,从而引起少量反流。

另外,在剧烈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可能会暂时出现二三尖瓣轻度反流,运动停止后通常可恢复正常。

对于老年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少量反流,若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

但如果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反流程度逐渐加重,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后期应遵循医生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以关注病情变化。

04

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

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是指心脏左室在舒张期间无法完全松弛,不能充分接受从肺部回流的氧气富含的血液,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进而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是检测左心脏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

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及肥胖人群等,这类人群的左心室可有不同程度的顺应性下降,进而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采取特殊的治疗,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但是,与舒张功能不同,如果发现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就需要警惕了,这可能提示着心力衰竭等问题。

05

夜间心跳过缓

很多人在监测夜间睡眠和心跳时发现自己的心跳很慢,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引起心率减慢。

通常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心率为60~100次/分,夜间睡眠时由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可能会降至60次/分以下,属于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忧。

但如果夜间心率较慢,甚至低于40次/分时,可能存在病理性原因,如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等。

若存在病理性心动过缓,需进行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明确心动过缓性质,是否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引起心动过缓情况。

如果明确属于病理性原因,需尽快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

如何呵护心脏健康?

1. 健康饮食:饮食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很大,对于心血管有利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钠盐,尤其是食盐摄入量1天尽量不超过6g,大概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尽量避免摄入过多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肉、豆类、鸡蛋等食品。

2.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控制体重、改善血脂等,降低心脏负担。

建议每周保持最少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20~3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行、打太极拳、跳舞等。

3. 戒烟限酒:烟酒是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酗酒可增加酒精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风险。

4. 少熬夜: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不利于心脏健康,可能会造成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影响心脏搏动的规律,并且不利于心脏足够、有效地休息,进而影响心脏正常功能。

5.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应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建议我国男性把腰围控制在2.8尺以下,女性则应控制在2.6尺以下。

6. 定期体检: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如果存在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应进行积极控制。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0 阅读:99

忆因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