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卒话史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自古以来,人们对曹操此人的评价褒贬不一,都知道他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又极力拥护汉家正统。虽然曹操有时候表现得阴险毒辣,但他笔下的文章,却有吞吐天地之宏伟气概。
相较于曹操在政治上所表现出来的多重性格的争议,他的才华才是大家公认的。
曹操善于写文章词赋,但留下来的诗词并不多,而有不少堪称经典。例如就有这么3句诗流传至今,一句成酒鬼口头禅,一句成无数人座右铭,第三句更是千古流传,吟唱不绝。
第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诗的意思是:有什么可以解除我心中忧愁啊,也许就只有杜康美酒了罢。
公元208年冬天,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与孙权和刘备进行决战。在战前的夜晚,曹操在大船上设宴招待众将,气氛热烈。此时明月高悬,长江波光粼粼,美景之下,曹操举起手中的槊,振臂一唱,表达出他的豪迈与抱负。整首诗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曹操的胸怀与气节,展现出他的英雄气概。
另外,曹操在《短歌行》中也表达了求才若渴的心情。他深知人才对于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因此他通过这篇诗歌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珍视。这也与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密不可分,他是一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史记》
史料记载,杜康是夏朝国君,是第一个用高粱酿酒的人。杜康死后,人们便把他奉为酒神,而“杜康”也成了美酒的代名词。
施肩吾《句》中说: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古代多有爱酒之人,魏晋时期名士刘伶,“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如果没有酒,陶渊明恐怕难以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意境;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这样的高产作家,与酒有不解之缘;宋代大文豪苏轼,酒给了他文思与灵感,他的名篇《念奴娇·大江东去》《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酒后之作。
酒,还有人把它比作琼浆玉液,爱酒之人,对其千回百转,爱不释手,酒可以刺激我们的神经,喝了它,什么烦恼啊忧愁啊,统统被抛之九霄云外,而这种麻醉的感觉,才有了古人笔下的“忘忧君”。
事实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是贪酒者的借口罢了,你说呢?
第二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几乎是所有上了点年纪的国人,都喜欢以这句诗用以自勉并作为座右铭。
诗句出自曹操的《龟虽寿》。大意是: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人老心不老。
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作此诗时,曹操已经年逾半百,可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容不得他有半点懈怠。我虽然是一匹老马,伏在马槽边,但是我依然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每读于此,感叹曹操又何其壮哉!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向天再借五百年,曹操的宏伟目标必定会一一实现。
作为自勉的人生格言,这句诗饱含毅力和坚韧,充满了无穷的定力和冲破万难的勇气。
第三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于曹操而言,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而这首千古名篇《观沧海》,就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这首诗饱含浪漫主义激情,作者笔下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让人激情澎湃。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可谓“尽收眼底”。
望着汹涌的波涛,曹操感慨万千,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广阔的海洋中出来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浩瀚的海洋中产生的。
多么宏伟壮阔,多么博大深远!
从诗的意境不难发现,此时的“沧海”俨然是作者自己的心胸,波澜壮阔、气势非凡。而“日月星辰”则象征着作者生平的志向与功业。只有像曹操那样骑马征战天下,拥有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有如此恢弘的笔触。
对于这首诗词,古往今来不乏有溢美之词。
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有吞吐宇宙气象。——清·沈德潜《古诗源》
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渴望人才,因此他礼贤下士,招揽了很多能人志士。曹操也曾效法周公,发布三次招贤令,对于人才,他“不拘一格”。即便是敌营的,他依然重用,“用人不疑”。
曹操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文化名人,是个诗词大家。在汉末乱世,他通过智谋和勇气,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而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不喜欢曹操这个人,但他的诗不得不让人佩服。
毛主席曾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三国,早已淹没于历史尘埃,可曹操的那些诗,却依然流传至今。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