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清酒烧酒酿造商协会(JSS)近期发布了2024年日本清酒出口数据,其显示全球出口量额实现增长,但对中国大陆出口依然处于下滑之中,同比2023年量额分别下跌8.11%、6.32%,较2022年高峰量额分别下滑17.6%、28%,清酒在中国大陆市场持续走弱。
01 日本清酒对大中华区出口全面下滑,美韩实现增长
2024年日本清酒出口额约为434.69亿日元(按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20.87亿元),出口量约为31056千升,同比2023年分别上涨6.37%、5.81%,主要由美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带动增长,其出口额均增长了20%以上,但对大中华区出口量额全线下滑。

具体来看,中国大陆依然是日本清酒出口额最大的市场,2024年共出口约116.78亿日元,同比下滑8.11%,出口量约为5324千升,同比下滑6.32%。在2022年的最高峰,日本清酒对中国大陆出口量额分别为141.6亿日元、7388千升。2024年的量额较高峰期分别下滑17.6%、28%。
此外日本清酒对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出口量分别为2890千升、2015千升,同比分别下滑6.9%、13.43%。
日本出口至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清酒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均价都超2000日元/升(约合人民币96元/升),在全球所有市场中价格最贵,虽然出口量额双跌,均价同比却无明显变动,可见进口商依然以高端日料店等为主要出货场景,未发生明显的结构性变化。
日本清酒2023-2024年在中国市场受挫后,有加强向其他国家推广的趋势。在美国日料消费的增长为清酒提供了稳定的消费场景,凭借8003千升的量成为清酒最大出口目的地。此外日本清酒厂商也在加强对韩国电商、便利店等渠道的铺货,带动了市场影响力的提升。
02 日料店清酒动销受阻,头部大商清酒库存饱和
清酒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动销场景为日料店及日韩风格的烤肉店,但在2023年8月左右因“排海事件”影响,国内日料店迎来了一批倒闭潮,清酒消费场景锐减,又因为消费需求不足及消费降级,部分尚在营业的日料店,清酒动销也不顺畅。
笔者调研了位于成都的部分日料店,其陈列的清酒产品依然以獭祭、十四代等知名品牌为主,但据店员透露开瓶率不高,单月销量在个位数,有门店开始采取单杯售卖的方式,如60ML的獭祭四割五39元/杯,点单率才有所提升。目前这些门店的清酒动销主力以百元价位段的菊正宗、月桂冠等为主。

在高端日料店最丰富的上海,则有部分店铺在打折扣降低餐酒价格,以5-6折居多,如包含獭祭四割五、三割九、二割三3杯酒的套餐,上海部分日料店售价99元,而在成都等地为129元。此外有上海日料店开始推广适合2-3人聚会的300ML清酒,零售价在170-190元左右,但效果不明显,有门店显示半年销量为1瓶。
由于獭祭等知名品牌在终端动销不畅,厂家对中国市场的渠道管控也较为佛系,各个渠道已出现乱价的情况,同为獭祭四割五720ML在电商渠道价格低至160元左右,即时零售渠道价格在220元左右,日料店价格则在300元以上,其价格体系失守也会影响品牌在渠道的形象。
目前已有部分专做清酒的酒商开始通过转型另谋出路,如成都酒商张小泉(化名)所在的清酒销售公司,合作有30多家清酒酒庄,服务国内数百家高端餐饮,但在行业的下行趋势下,张小泉选择在2024年退出清酒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跨国贸易。
在进口商层面,则面临渠道库存高企的情况。国内一合作了多个清酒品牌的头部大商近期被传出暂停清酒业务的消息。WBO通过采访获悉,该大商依然和清酒供应商保持联系,但受大环境影响库存较大,现已清理库存为主,这也反映了清酒进口商普遍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