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用大陷胸汤到底有多神奇

青囊译录 2024-03-27 06:56:33

前面有一篇文章《这些中医方子治急症,关键是会不会使用》,这里面有关于急性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的治法,涉及到了大陷胸汤证,文章发出后很多人质疑,有的朋友留言说这种胃穿孔用汤剂岂不是漏出来了?

为了进一步讲清楚这个问题,专门查阅文献,包括郝万山老师讲的陷胸汤证,借以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北京第六医院和海淀区医院都有临床实践。其中北京第六医院,对40例胃穿孔引起的腹膜炎患者,重症病人用大陷胸汤(大黄9克,芒硝9克,甘遂沫3克,早晚用,一日剂量)。病情较为和缓者,用散剂治疗(甘遂沫0.9克,大黄粉0.6克,芒硝0.3克,比例是3:2:1,也叫“321胶囊”)。病情较重用汤剂,病情较轻或病情稳定后选用散剂。这40位患者全部没有手术,痊愈出院。其中还提到因胃癌导致胃穿孔,用药后也有修复,不过本方不能治胃癌,只是针对胃穿孔导致的弥漫性腹膜炎征。顺便普及一下大、小陷胸汤与三物泻白散的区别。

首先,结胸证基本概念,是邪气与痰水互结于胸膈脘腹而命名。结胸证可分为热实与寒实两类。热实结胸证又可分为大结胸证,小结胸证两种。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脘腹的热实证,具体表现为:心下痛,按之硬,头汗出,短气,烦躁,心中懊侬,脉沉紧 。大结胸证是因太阳病或少阳病误用下法导致,也可因为太阳表邪入里化热,热与水结而成。这里温病派强调先化热后入里,伤寒学派强调先入里后化热。

总之,邪气入里后,身体内阳气盛从阳化热,热与水结,从而形成结胸。水热阻遏气血以胸膈脘腹疼痛为主证。结胸证病位较高者出现胸痛、短气、汗出、烦躁、项强如柔痉状(有汗出称之为柔痉,无汗出称之为刚痉)。出现这样的证候用大陷胸丸,泻热、逐水、破结,用丸的意思是峻药缓攻。

结胸证病位居中者,其证见心下痛、按之石硬,伴有膈内剧痛,短气烦躁、心中懊侬,但头微汗出,脉沉紧。

结胸证病位偏下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腹膜刺激征,弥漫性腹膜炎,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常见此症),并伴有便秘,舌燥而口渴,日晡小有潮热等阳明腑实证。治法:无论病位在中还是病位在下,都选用大陷胸汤治疗(辨证准确用药后患者会有绵油样粪便拉出)。用汤的意思是取效快速,但是大陷胸汤太过峻烈,中病即止,不可久用以防伤正气。这里必须提醒大结胸证兼有表证,必须先解表后攻里(《伤寒论》132条: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伤寒论》133条: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这里是指正衰邪实,正不胜邪,肢体躁动不宁,出现诸如: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的征兆,则预后不良。

小结胸证:痰热结于心下,病位局限于心下,病势和缓,按之则痛,脉浮滑。脉浮有热,脉滑有痰。这里的脉浮滑与大结胸证的脉沉紧区别明显。治法: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小陷胸汤的主治十分广泛,但凡是出现痰热阻滞,气机不畅而导致的疼痛,比如,心绞痛,胸膜炎,肋间肌肉损伤,肋软骨炎,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胃病,胆囊疾病,胰腺疾病,十二指肠疾病,证见舌红而苔黄腻,脉滑或脉滑数。都可用之加减化裁。

寒实结胸,寒邪与痰水结于胸膈脘腹,即是寒实结胸。症见胸脘疼痛的结胸证特征,但是没有热象(舌淡胖,苔白厚而腻),治法:三物小白散,温下寒实。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郝万山老师讲,结胸证病位在中、在下者,具体表现有“痞、满、燥、实、坚”的阳明腑实证具体指征,虽然有阳明腑实证的表现,但是却绝对不可用“大承气汤”应对结胸证。用之则坏病。这里最大的区别点是:阳明腑实证没有腹膜刺激征,没有反跳痛,腹肌紧张的表现。

1 阅读:46
评论列表

青囊译录

简介: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