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的街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抗议、冲突、撕裂不断升级。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源自《逃犯条例》修订的社会运动,但背后的国际暗流却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香港局势的关注和干涉,绝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图谋?
逃犯条例修订引争议
2019年,香港因《逃犯条例》修订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议。这一条例的修订最初由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目的是为了堵住现有法律上的漏洞,尤其是应对一些跨境犯罪的司法难题。修订计划旨在加强香港与其他地区的刑事司法合作,允许将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到没有正式引渡协议的司法管辖区,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然而,这一计划迅速引发了部分市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担心修订后会削弱香港现有的司法独立地位,并使得在港人士面临被送往内地接受审判的风险。这些反对声音迅速蔓延,并在短时间内演变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最初的反对行动主要以和平集会和游行为主,抗议者手持标语,高喊口号,呼吁特区政府撤回修例。香港的街头一下子被“反修例”标语和海报覆盖,示威者的队伍从几千人迅速扩大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抗议人群中有年轻的学生、上班族,还有年长的市民,他们涌向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附近的街道,高举“反送中”旗帜,表达对修例的不满。
随着抗议声势逐渐扩大,部分激进分子开始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他们不仅仅是举标语、喊口号,而是开始在街头筑起路障、用杂物封堵道路。警方多次警告示威者不要扰乱社会秩序,但示威者并未理会,反而与警方的对峙变得愈加紧张。示威者手持雨伞、头戴防毒面具,甚至使用自制的盾牌应对警方的驱散行动。
一些激进的抗议者开始围堵政府机关,甚至冲击立法会大楼。在2019年7月1日的游行中,一批示威者直接闯入立法会大楼,用铁棍砸破玻璃门窗,破坏室内设施,涂鸦侮辱性字句,并高举象征“港独”的旗帜。
除了冲击政府机构,抗议者还在香港的主要街区设置路障,阻碍交通。他们利用木板、垃圾桶、铁马等物品封锁道路,导致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严重受阻。市民日常出行受到影响,很多人被困在家中或工作地点无法出行。此外,激进分子还攻击银行、商铺,甚至肆意破坏公共设施,如地铁站内的售票机、闸机和闭路电视设备等。
抗议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引发了普通市民的担忧。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认为示威者的暴力行为已经偏离了最初和平抗议的宗旨;也有市民站出来声援警方,批评示威者破坏社会秩序。
美国干预与制裁政策
在香港的抗议活动持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对香港局势的介入逐渐显现,尤其是在2019年下半年,美国多次公开表态支持香港的示威活动,称其为“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抗争”。美国政府和国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对香港事务进行评论,并指责香港警方的执法行动过于严厉,同时强调支持所谓的“香港人民的权利”。这种对香港内政的干涉,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指责美国借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搅乱香港局势。
2019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保护香港法案》。这两项法案迅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法案不仅指责中国中央政府破坏香港的高度自治,还规定美国政府要定期对香港的自治状况进行审查,并依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维持对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此前,香港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下享有“独立关税区”待遇,这使得香港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有别于中国内地,享受着更为宽松的经贸政策。然而,新法案要求美国政府每年审查香港的自治状况,如果认定香港的自治受到了破坏,则可以暂停或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这无疑是在香港经济和国际地位上施加巨大的压力。
在签署法案的同时,特朗普政府还对一批中国和香港的官员、机构和企业实施制裁。这些制裁措施包括冻结相关人员在美国的资产、禁止他们入境美国,以及限制相关企业与美国的商业往来。美国的制裁名单中涉及的个人和实体被指责与香港抗议期间的暴力镇压有关,这些指控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迅速发表声明,指责美国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干涉中国内政,并表示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
美国的多家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香港抗议的报道,不少文章和评论明显倾向于支持示威者,强调所谓的“人权”和“自由”,对抗议者的暴力行为却鲜有提及或轻描淡写。
美国国会的部分议员也在不断推动更为严厉的措施,有议员甚至提议直接承认香港为“独立国家”,此举进一步刺痛了中美之间的敏感神经。虽然该提议并未正式通过,但这种讨论和炒作无疑进一步搅动了中美之间已经紧张的关系。
暴力升级与社会撕裂
在警方与示威者对峙的过程中,香港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很多市民发现,平日熟悉的街区变得陌生和危险,公共设施屡遭破坏,交通系统屡屡中断。更令人震惊的是,抗议者与市民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很多原本与抗议无关的普通人,开始遭遇示威者的骚扰和攻击。
在一些场合中,抗议者为了表达不满,会堵塞街道、破坏路边的交通信号灯,并对持不同意见的市民进行人身攻击。在旺角和尖沙咀等繁华地带,不少商铺因为抗议活动而被迫停业,甚至遭遇抗议者的打砸。一些市民仅仅因为口头上表达了对抗议活动的不满,就遭到围攻。更有视频显示,抗议者在地铁车厢内与一名年长的市民发生冲突,老人只是表示不满抗议者阻塞车门的行为,却被一群年轻的示威者围住推搡辱骂。
与老人发生冲突的事件并非孤立,抗议活动期间,许多类似的场景在香港各地不断上演。比如在筲箕湾,一位上了年纪的清洁工在清理示威者设置的路障时,被飞来的砖块击中头部,最终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在香港社会引起巨大震动,许多人纷纷谴责这种毫无底线的暴力行为。
更令人痛心的是,抗议者的暴力还波及到无辜的女性。在一些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些女性在街头被抗议者推搡,有的甚至被扯掉头盔和面罩。还有报道指出,有女性因试图制止暴力行为,或仅仅因为拍摄现场画面而遭到殴打。在太子站的冲突中,一名孕妇在混乱中被推倒,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关注。
抗议者与市民的对立逐渐蔓延至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街头冲突被拍摄和上传到社交媒体。许多视频显示,抗议者以“私了”的方式对待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市民。他们在街头对所谓的“蓝丝”支持者(指反对示威的人)进行围攻和殴打,不论对方是老人还是女性。
林郑月娥与国际局势
在这场风波中,作为香港特区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面对日益激化的抗议活动和国际舆论的压力时,多次公开发声,指出背后复杂的国际因素。她明确指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表面上支持香港的抗议活动,但实质上是为了围堵中国的崛起和影响中国的发展。林郑月娥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担忧和不满。在她看来,香港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方性社会问题,而是被外部势力利用作为对华施压的工具。
林郑月娥提到,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长期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独特且关键的角色。指出,西方国家对香港局势的干涉,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更是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威胁。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处理的人民币支付交易量占全球的75%以上,庞大的资金流动使得香港在中外经济交流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林郑月娥进一步说明,西方国家之所以支持香港的抗议活动,背后有着深层的经济和政治动机。她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重要枢纽,正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香港,境外资本得以顺畅流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也通过香港获取了大量的国际融资。
但是,西方国家显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更不愿意看到香港在其中扮演的积极角色。林郑月娥指出,正是因为香港的特殊地位,使得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干扰香港的社会稳定,削弱香港的金融功能,从而对中国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大湾区的重要金融中心,香港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香港的金融平台,大湾区的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国际资本支持,提升竞争力。
林郑月娥呼吁香港社会各界认清形势,团结一致,共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抵御外部势力的干涉。她表示,香港在国家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继续发挥其独特的金融优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1]张燕.“好打得”的新特首林郑月娥实至名归[J].中国经济周刊,2017,0(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