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负增长!恒瑞医药何时才能止住业绩下滑势头

若云谈商业 2024-03-22 19:00:36

国内抗肿瘤药、手术用药的研发与生产龙头恒瑞医药,2011-2020年10年间,其不仅营收利润增速稳健,而且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超过2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平均增速近15%,一直以来都是浓眉大眼的模样。

但到了2021年,恒瑞医药营业收入259.06亿元,同比下降6.5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降28.41%,营收利润增速不仅较上一年度进一步下滑,而出现了近1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到2022年一季度,恒瑞医药营业收入54.79亿元,同比下滑20.9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下滑17.35%,看似今年业绩也不行了。

1为何变脸

恒瑞医药经营业绩大变脸是因为什么?

企业不一样了,还是行业变样了?

作为行业龙头的恒瑞医药,其产品覆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造影剂、特殊输液、糖尿病药、自身免疫药、心血管药、眼科用药等众多领域,2021年抗肿瘤药业务收入130.72亿元,在公司全年收入中占比50.70%,麻醉药业务收入49.16亿元,占比19.07%,造影剂业务收入32.70亿元,占比12.68%,产品线较为完善,收入规模业内领先。

从产品需求角度说,诸如肿瘤、糖尿病、免疫系统等疾病的诊治属于刚需,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用药需求人口规模庞大,可以说,这类药品的需求并不存在问题。

但不得不说的,近年新一轮医改背景下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价换量”的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等,对包括恒瑞医药在内一众药企的经营业绩、发展战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恒瑞医药自2018年进入国家集采的仿制药品种28个,中选18个,中选价格平均降幅达到73%。

虽说中选后的采购量大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品价格下降的损失,但从恒瑞医药来看,其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设计的6个药品,在2021年收入同比下降5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1年收入同比下降37%,2021年3月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的卡瑞利珠单抗、艾司氯胺酮价格分别下降85%、68%,降价之外叠加产品进院难、不同地区医药执行时间有差异,这两个医保谈判产品去年收入也都在下滑。

集采之下恒瑞医药的收入压力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为应对仿制药好日子一去不返的时代变化,积极响应鼓励创新药的政策导向,恒瑞医药在药品研发上的投入也不断加码。

在2021年营收压力山大的时期,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4.34%至62.03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创下23.95%的历史新高,这虽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却不利于当期利润。

此外,大宗价格上涨传导下的主要原辅材材料涨价、电费蒸汽费涨价,以及产业变革下公司人员尤其是销售人员冗余等也形成了相应的成本压力。

在成本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轻未来不必要的人员成本,恒瑞医药去年陆续裁撤销售人员3930人,销售人员裁撤幅度达到22.93%。

2阵痛

由于恒瑞医药仍有部分仿制药尚未被集采,集采降价对恒瑞医药营收利润的负面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在经过几轮集采之后,其销售规模较大的仿制药多数已被集采,集采中选标的执行过半,集采影响程度相较此前将会减弱。

同时,2021年恒瑞医药有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累计已上市创新药达到10款,大品种卡瑞利珠单抗新获批4个新适应症,累计获批适应症达到8个,氟唑帕利胶囊、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也获批1个新适应症。新上市创新药与新适应症获批,也有望一定程度上冲抵集采降价给恒瑞医药收入利润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药企要想应对这一轮大医改,关键还是在于创新药研发能力。

作为在创新药研发上投入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在连云港、上海、成都、美国、欧洲等地区都设有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5400多人,其中美国研发团队104人、欧洲研发人员50人,海外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均是自罗氏、诺华、辉瑞、默克等全球知名药企的中高层人才。

在庞大的研发团队支持与持续的研发投入下,恒瑞医药目前已有数十款创新药处于在研阶段,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在研创新药覆盖抗肿瘤、糖尿病、风湿免疫、心血管疾病、抗感染等多个需求广阔的应用领域。

其在研的创新药中,有超过10款处于临床三期阶段、4款处于新药上市审批阶段,恒瑞医药的创新努力也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在这一轮产业大变革中,哪怕是龙头药企也难免经营承压,但幸甚的是,恒瑞医药有长期的创新研发建设与积累,有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药业务收入规模与收入权重,有能力向更优秀的创新药药企进一步转型升级。

希望经历阵痛后的恒瑞医药,能够尽快地再次浓眉大眼起来。

0 阅读:0

若云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