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一间殡仪馆里,气氛凝重而庄严,著名经济学者洪君彦教授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聚集在这里,共同送别这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学者。
在灵堂的中央,洪君彦教授的遗像庄严地挂着,它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缓缓展开洪教授那已经谢幕的人生画卷。
在这令人揪心的一幕中,洪晃,这位失去父亲的女儿,静静地站在遗像之前,双手不知所措,满脸哀痛,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2009年,一本名为《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的书籍横空出世,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其热度甚至超越了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传记。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洪晃的父亲洪君彦,他以一种回忆录的形式,详细讲述了自己与章含之之间,复杂而曲折的婚姻故事。
洪君彦,一位经济学者、美国问题研究学者,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他的学术成就斐然,在这本著作中,他不再是那个严谨的学者,而是一个被情感纠葛深深困扰的男人。
他笔下的故事,始于他在北大读书时与年仅14岁的章含之的相识,两人经历了8年的相恋,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这段婚姻并未如他们所愿,长久地维持下去。
洪军彦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在银行部门工作,这样的家境为他铺好了不少的路,也熏陶出了他一身的文化气息。
聪明又肯下功夫的他,后来靠着自己的本事考进了大名鼎鼎的燕京大学,从此翻开了他人生求学的新篇章。
在那个灿烂的青春年华里,洪君彦风度翩翩,气质出众,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次热闹非凡的联谊活动上,他意外地邂逅了章含之。
当时,章含之借住在了洪君彦的同班同学朱文榘家中,朱家和章家是世交,因此章含之得以以朱文榘舞伴的身份,出现在了那场舞会上。
洪君彦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初见章含之时的情景,那时的章含之,虽然年仅14岁,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质和谈吐。
她身着一件鲜艳的红旗袍,头发被精心地卷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发型,整个人看起来既成熟又入时,她的举止投足间,无不透露出大家闺秀的风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她的与众不同。
洪君彦被章含之的美丽和气质所深深吸引,那一刻,他们的缘分悄然开始,尽管岁月流转,但初见时的那份惊艳和心动,却永远地留在了洪君彦的心中。
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在一次次的相聚中,两颗年轻的心慢慢靠近,情愫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生长,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爱情长跑,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洪晃来到了这个世界,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那段时间,他们满怀憧憬地规划着未来,期待着一家三口能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生的路途并非总是铺满鲜花,洪君彦和章含之的婚姻也未能幸免于难,从两人1957年结婚,到1973年离婚,他们的婚姻关系存续了16年的时间。
在那个特殊时期,章含之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洪军彦,尽管在学术界有着不俗的成就,但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他的出身也让他陷入了困境。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章含之和洪军彦的生活被时代的巨浪无情地卷走,个人的意愿与奋斗似乎变得微不足道。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两人的信件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慰藉,但是长时间的分离,加上外界的干扰,他们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
就在洪军彦在江西艰难度日时,章含之在北京的生活也并不平静,在外国语学院任教期间,她与一位姓张的同事产生了感情。
这段不伦之恋,成为了他们婚姻破裂的导火索,1963年12月26日,章含之跟着她的父亲章士钊一起去参加了毛泽东的70岁大寿。
在那次寿宴上,毛主席得知章含之在外国语学院当老师,就突发奇想地让章含之教自己英语,从那以后,章含之就成了毛主席的私人英语老师,这事儿说起来都挺让人羡慕的。
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就到了1971年的9月份,这时候,洪军彦结束了在江西的劳动改造,回到了北京,可等他回来一看,章含之早在3月份就已经调到外交部去上班了。
这一年,章含之还跟着乔冠华一起参加了大陆重新加入联合国后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他们回来后,京城里就开始传章含之和乔冠华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的,
据洪军彦回忆,他最初是从章含之的手提袋中发现了张姓男子的照片,这才意识到妻子已经背叛了他,愤怒与绝望之下,他要求章含之把事情说清楚。
章含之最初还试图否认,但当洪军彦表示要到外国语学院找那位张姓男子对质时,她终于慌了神,跪地认错,表示悔改,但是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他们的婚姻。
1972年底,章含之正式提出了离婚,这段曾经令人羡慕的婚姻,最终以一种不光彩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在离婚手续正式办理完毕后,章含之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向她的父亲章士钊以及女儿洪晃坦白这段婚姻的结束。
她深知,与章老谈论离婚这样敏感的话题,无异于触碰他的逆鳞,因为章老很可能不会赞同这样的决定,同时,考虑到女儿洪晃与洪军彦之间的深厚感情,章含之认为由洪军彦来向女儿透露这一消息,会更为合适。
洪军彦内心虽然也感到矛盾和痛苦,但他明白,既然离婚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继续隐瞒或逃避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他决心面对现实,承担起告知家人的责任,哪怕这过程可能充满艰辛。
考虑到女儿洪晃即将在暑假后出国,洪军彦决定在她出国前将这个消息告诉她,1973年五一劳动节那天,洪晃正在北京大学居住。
在经历反复的挣扎后,洪军彦终于向女儿开口谈离婚的事,可女儿的第一反应让洪军彦感到震惊,她竟然说:“我学校里的小朋友知道吗?老师知道吗?以后我的家在哪里?”
20世纪70年代,父母离婚在社会上似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连孩子也感到有压力,孩子一是感到丢脸,二是感到没有家了。
关于父母的离婚,洪晃在书中写道:“那是一个最不好的五一节,我爸把我带到北大的宿舍里跟我谈话,这之前他们其实已经分开了,但我爸爸还装装样子,有时候还在史家胡同住。
这次我爸爸就对我明说,以后史家胡同就不回去了,那天我爸爸陪我从北大坐332路到动物园倒111路,一直送我到灯市口。
然后我就在马路边,看着我爸过马路到马路北边坐111路回北大,我就觉得我爸特惨,而我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回避,她不知道这时候应该怎样处理一个小孩的感情。 ”
对于洪军彦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情感的背叛,更是对他个人尊严的践踏,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背景下,他的痛苦与无助被无限放大。
离婚后,章含之和洪军彦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章含之继续在外交领域发光发热,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外交家;而洪军彦则选择了回归学术,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尽管两人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但那段失败的婚姻,始终是他们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
在结束了之前那段不如意的婚姻后,章含之与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走到了一起,由于乔冠华的身份特殊,他的私生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所以,当两人的恋爱关系被曝光后,社会上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纷纷,对他们的关系表示质疑和不解。
而且当时两人年纪相差较大,这也引得外界议论纷纷,可章含之却拿出了极大的勇气,最终他们举办了简单朴素但充满温馨的婚礼。
在洪君彦与章含之离婚后,两人都曾试图通过写作来还原那段婚姻的真相,特别是洪君彦,他在2004年写下了《不堪回首》一书,试图还原他与章含之之间的真相。
书中他毫不避讳地谈到了两人婚姻中的矛盾以及离婚后的心路历程,这一举动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也使得洪晃感到不安,父女之间的误解加深。
《不堪回首》这本书的内容,在2004年曾经在香港的《明报》上连载过,但是后来因为章含之生病了,洪军彦就听了女儿洪晃的请求,停止了连载。
洪君彦说,洪晃曾经劝他多写点,以后出成书,可是,章含之去世后,洪晃却改变了主意,说她爸爸这样做不负责任。
有媒体报道说,因为洪君彦在书里对章含之说了很多坏话,洪晃非常生气,就和爸爸断绝了关系。
用户17xxx41
看到洪晃的亲生父亲的样貌,血缘不容质疑。
牵牛花
怎么说也曾做过夫妻,有了孩子!何必相互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