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杨金水的困局,是大明所有人的困局,包括嘉靖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5-29 20:02:44

杨金水是太监,他能在十万太监中脱颖而出,被宫里派去江南织造监正,一定是有特殊技能的,他是老祖宗吕芳最喜欢的干儿子。

杨公公掌握着大明皇家一半的开销,手中的权力自然也大。在浙江他是一个独特存在,官府不敢得罪他,他做事可以肆无忌惮。

太监的家是皇宫,他们唯一的依靠是皇帝,所以杨公公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他凡事的出发点都是自己,与自己相干的,他拼了命会去维护;与自己不相干的,就算死光了他也不会在意。

还是他的干爹吕芳了解他,给他的评价中肯,“要说坏比谁都坏,要说好比谁都好”。

杨公公

太监不像文官,有名声的追求,因此他做事没有道德的困局。浙江的毁堤淹田,淹了几个县,在杨公公眼中不是事。

当胡宗宪追究起来,他是毫不犹豫将干儿子李玄交出,保全织造局。当然他的话术很高明,忽悠得李玄心甘情愿为干爹送死。

毁堤淹田后,嘉靖将三方人都召入京城问话。

杨公公首先探明干爹的态度,吕芳让杨金水实话实说。太监主打一个忠诚,不能欺骗皇帝。

他殿前回答得体得到嘉靖肯定,他知道浙江形势不稳,在京城没有马上回去。他有跳出困局的能力,之前历任巡抚都不敢和他叫板。

改稻为桑升级到2.0,他多年搭档沈一石,挂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田,一下子让皇上的面子丢了,沈一石临时改变主意,直接改成织造局赈灾。

严嵩下令抄没沈一石,杨金水借锦衣卫对付郑泌昌,隐于幕后以图瞒天过海;变卖作坊,他又密会赵贞吉,定下先谈生意后捉郑何的策略,通过引入徽商套住胡宗宪,并让赵贞吉一同入局。

到此时,杨金水还是滴水不沾身,浙江的事情和他没有关系。

杨金水话术能力很强,无论是卖给西洋商人丝绸时,还是劝说马宁远亲自去炸毁大堤时,都是他轻轻几句话,就将事情办成了。

他不愧是老祖宗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来应对浙江这样一个复杂的局势。

头上只有一片天

沈一石死了,抄家没有抄出钱,胡宗宪打仗没有军需,那么下一步就要拿下郑必昌、何茂才。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遇到了海瑞,在海瑞审案时,他在暗室里听到内容,立刻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他去找主审赵贞吉要求将海瑞换了,重新审案,不粘锅赵贞吉这时,直接拒绝了,他也不想陷入危局之中。

杨金水此时害怕了,他常说的一句话,“有些事情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也挡不住。”

海瑞审案一步步逼近真相,沈一石的家产变卖是吕芳写信给他,让他操办的。

如果海瑞查下去,就会查到吕芳,就会毁掉嘉靖的好名声,那么他就是被抛弃的一个棋子。

之前杨金水没有畏惧,是他做的事情是为了嘉靖做的事情,即使出了格,嘉靖也会支持,这就是杨金水的底气。

如今他被困住了,他是老祖宗派到浙江的一条狗,对于有损嘉靖圣明的事情,嘉靖必须"不知道",明面上知道就必须管,明面上不知道才可管可不管。

现在毁堤淹田的供词就要呈递上去了,杨金水作为直接参与人,嘉靖必须处理,干了伤天害理之事杨金水就不能活。

但杨金水也不能死,如果他畏罪自裁,吕芳便将直接受到冲击,这样既对不住干爹也丧失了自救的机会。

事情做多了,难保不会被千钧压顶,以致粉身碎骨。

杨金水清楚这种支持有个前提,那就是对于出格之事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就是杨金水的困局,但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他的困局早就注定。

他只能展开危机公关,装疯,断掉了深挖织造局问题的可能性,他毁被押送回宫里,逃避海瑞的审问。

杨金水尽了最大的可能保住皇帝的颜面,也是保住了干爹,他也就活了下来。

杨金水不想跳入困局,也有能力避开困局,却又注定陷入困局,这是何等的讽刺。

正如有人说的,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如同一粒沙,身不由己却也只能裹挟前行。

那么嘉靖、严嵩、徐阶这些人,每一个都在困局中,无法挣扎。透过权力交锋下的人性挣扎,折射出了当时制度的难以为继。

《万历十五年》有一段经典的话,"书中所叙人物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便是侧面提及的人物,也统统没有好结果。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其实本剧也有相似立意,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活在困局无法挣脱。



1 阅读:110

不会落水的焱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