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500字。
在《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第三十五回中,金圣叹点评道:
“总批 :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盖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
若写宋江则不然,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相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呜呼!稗官亦与正史同法,岂易作哉,岂易作哉!”
诚然,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前期几乎串连了所有人物的行踪,后期梁山聚义后,更是梁山好汉的首领,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命运。
同时,金圣叹又对宋江深恶痛绝,他点评道:“《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
“《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那么,金圣叹为什么感慨宋江最难写?而他自己为什么又对宋江深恶痛绝?
那是因为宋江前后的行为的巨大对比,从一个人人称赞的“及时雨”和“呼保义”,变成了以梁山好汉身家性命换取自己功名的反革命者。
因为中间反复的反转,宋江看似矛盾的人格和行为,是《水浒传》中的精彩部分和难点。
注: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百回本《水浒传》为准。

图1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一、历史上真正的宋江历史上却有宋江其人。
真实的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农民起义首领,后来投降大宋。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
“(宣和三年)又宋江等犯京西、河北等州,劫掠子女金帛,杀人甚众。
……
且说那晁盖八个,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去落草为寇。一日,思念宋押司相救恩义,密地使刘唐将带金钗一对,去酬谢宋江。宋江接了金钗,不合把与那娼妓阎婆惜收了。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
……
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往朝东岳,赛取金炉心愿。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敕,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大宋宣和遗事》详细记载了宋江从杀阎婆惜,见玄女娘娘,落草梁山,又投奔大宋的故事,只是梁山只有三十六位统领,并不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
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说“宋之为人,勇悍狂侠”。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讨之。”
所以,真正的宋江,应该是一位勇猛的狂侠,敢于同大宋正面为敌,投降大宋后也征讨方腊。《水浒传》中那个反革命者宋江是施耐庵的艺术创作。

图2 宋江梦授天书
二、从不愿革命到走向革命再到叛变革命的三部曲《水浒传》“宋江的一生是由不愿革命到走向革命以至最后叛变革命的三部曲(武汉大学教授唐富龄)。”
宋江在书中出场形象:
“茶博士指著道:‘今日直日的押司来也。’何涛看时,只见县里走出一个押司来。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个时候的宋江,只是郓城县一个小小的押司,属于小吏。根据《宋史‧职官志》,也就相当于当今一个县政府的办公室秘书,负责文书,而当时一个县城一般会有八个押司。
这个时候的宋江,虽然号称“及时雨”,喜欢结交朋友豪侠,甚至一登场就想法设法私传讯息,救了劫生辰纲的晁盖等人,但心中还是满满的“忠君报国”,从来没有想过落草一说。
后来晁盖等人落草梁山,劝宋江一起落草,宋江一口拒绝。因为被阎婆惜抓住了私救晁盖等人的把柄,被迫杀了阎婆惜,才逃奔柴进。这个阶段,宋江也丝毫没有动摇过忠君报国的信念。
再后来迫不得已去清风寨投奔花荣,这个时候宋江也只是暂时避让风头而已。所以一接到宋太公的家书,就毫不犹豫回家奔丧。却是宋太公写的假消息,又被官府抓到,发配江州。
江州大江上遇到了船火儿张横,宋江差点丧命,被李应等人相救后,仍然不愿意落草梁山,坚持发配江州。
到了江州后,酒醉在浔阳楼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反诗:
“(宋江)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浮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的反诗被黄文炳看到并告发,将宋江抓捕判处死刑。梁山好汉大闹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宋江这才没奈何落草梁山,坐了梁山泊第二把交椅。
可见,宋江落草梁山,成了革命派,是一个漫长曲折的事件,即使最后他落草梁山,也是十分的不甘。
落草梁山后,宋江在吴用等人的辅佐下,高情商和权谋施展开来。
先是借“哥哥(晁盖)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每次都是自己带队下山立功,逐渐建立自己的威望。
晁盖去世后,宋江理所应当的当上了山寨之主。一上任,就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两胜童贯、三胜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业也发展到了鼎盛。
不管跟高俅还是童贯,每次宋江都是叩跪迎拜,传达的是“早受招安”的想法。虽然饱受梁山好汉诟病和公然反对,但是,宋江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直到被朝廷正式招安。
这个时刻,宋江终于完成了自己“忠君报国”的思想,也彻底从革命者变成了反革命者。

图3 梁山泊众好汉
三、三大策略决定人生逆袭《水浒传》中,宋江出场的时候,只是郓城县的一个押司,连从九品的官都称不上,只是一个文书小吏。
而短短几年后,宋江受了招安,平定方腊之后,一百零八位首领只剩下了二十七位。宋江被朝廷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武德大夫是武官的官阶名称,是个虚衔。在宋徽宗时期,宋朝武官的官阶一共有五十三阶,武德大夫为第二十八阶,位于中。
安抚使是地方军事长官,负责军务治安,从五品。北宋安抚使的凡诸路遇天灾及边境用兵,辄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
兵马都总管是为地方高级军政职称,诸军兵马都总管府的长官。从五品。
宋江的驻地为楚州(现今江苏省淮安市),也就是从五品的地方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军分区首长。
还要说明的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宋江这个地级市军分区首长,还要受当时楚州的知州管辖,加上宋朝“兵将分离”,宋江没有权力调动军队一兵一卒。
所以,宋江只不过是一个毫无实权的,从五品地方官员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宋江从一个毫无前途的县城小吏一跃成为赫赫的从五品地方官员,也算是人生逆袭成功。
而这样的人生逆袭,正是用梁山好汉的生命换来的。
为什么看似毫无文韬武略的宋江能做到这样的人生逆袭呢?
就是因为宋江有以下三大精准策略:
1、“呼保义”的理想主义大旗。
宋江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北宋时期非常黑暗的时代。
当时外部大辽、西夏、吐蕃等国家虎视眈眈,内部“三冗两积”的矛盾非常激烈,加上宋徽宗玩物丧志,重用奸臣,正是外忧内困之际。
天下起义不断,民不聊生。
《水浒传》描写的正是底层人物的故事。对朝廷无望,百姓们就只能寄希望于英雄豪杰,伸张正义。也就是“义”这个字。
于是,“呼保义”这三个字,正好迎合了那个黑暗时代的民生需求,迎合了底层英雄好汉们的理想目标。
2、“孝义黑三郎”的道德人设共情
古人以“孝”治天下。
古人不忠不义尚可,但是如果不孝,那一定是人神共弃的。
“义”也是底层百姓和豪侠最重要的一个字。因为意气相投,大家才能志同道合,才能聚义梁山。
宋江要网罗的正是这些孝、义大于天的江湖豪杰。
所以,“孝义黑三郎”正好是这些江湖豪杰的道德标杆和楷模。
3、“及时雨”的精准人情投资。
如果说“呼保义”和“孝义黑三郎”是根本人设,那“及时雨”就是锦上添花。
如果说“呼保义”和“孝义黑三郎”只是道听途说,那“及时雨”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最深切的感受。
当大旱生死之际,除了一场救人性命的“及时雨”,那还有什么恩情能够与之相比?
慷慨解囊,生死相托,“及时雨”的恩情正是宋江网罗草莽英雄们的不二法门。
晁盖、武松、李逵、张顺等人无不如此。
当然,这些只是宋江上梁山之前的伎俩。
到了梁山之后,宋江排挤晁盖,建功立业,逐步建立自己的威望。排挤不信任他的头领们,比如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扩充自己的亲信队伍。
用无数梁山军士们的鲜血和生命,一步步换来自己人生的逆袭。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宋江会有三个绰号,现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