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的定日县在1月7日突然发生6.8级地震。由于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属于浅源式地震,因此对日喀则地区造成了比较大的破坏,人员和财产损失都比较严重。这场灾情,可以说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对于人民子弟兵来说,灾情就是命令,日喀则军分区第一时间就地参与救灾,并组织人员与其他救援力量一起,进入受灾较重的定日县长所、措果、曲洛乡等地。
西部战区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指挥调度周边部队前往日喀则参与救灾的同时,战区司令部也快速地组建了前进指挥所。
早上9:05地震发生,到下午2点多,西部战区空军的运-20飞机就已经抵达成都,在搭载战区前进指挥所的相关人员后,于下午4点多抵达定日机场,开始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解放军仅用7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把战区级的前指投送到了距离震区定日县不到100公里的机场,这样的速度应该说是前所未有。一方面显示出西部战区在行动组织调度上的快速反应;另一方面呢,也体现了运-20这类战略运输机的重要性。
运-20这次在日喀则地区降落的定日机场,位置非常关键,附近有一条一级公路直通震中定日县,而且车程仅有80公里左右。这个机场接下来将会成为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核心枢纽。
定日机场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属于4C级高高原机场。海拔达到了4316米,主跑道长4500米,宽50米,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大型客机和军用飞机的起降。像运-20这样的战略运输机,哪怕是重载也可以在定日机场完成起降。
在后续救灾当中,运-20无论是投送救灾人员,医疗人员,机械设备,医疗物资,救灾物资或者说是撤离灾民、伤员等,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场来完成转运。
陆航和空军的直升机也是非常重要的救援机动力量,因为震中定日县平均海拔达到了5000米以上,基建设施相对落后,考虑到部分道路设施或许也在地震中遭受了破坏。所以人员和物资的运输,特别是伤员的救治转运,就要靠具备高原飞行的直升机来承担。
参与救援的直升机也可以利用定日机场作为前进基地,80公里左右的距离,也是大中型直升机比较适合的作业半径。无论是米-171高原型还是直-20,在这个距离上作业,都不需要有太多航程上的顾虑。
除了西部战区的力量之外,地震灾情传来的第一时间,来自太空当中的平台也开始行动起来。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通过开展卫星综合统筹、测控资源协调和成像指令修改,迅速安排8颗光学遥感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包括高分一号03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高分三号02星、环境减灾二号05星、陆地探测一号B星等卫星都参与了行动。
1月7日下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经调度相关卫星完成了8次成像,成功获取灾后有效数据1景,共享历史数据2景,第一时间提供给相关单位进行灾情评估。
卫星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直观评估地震灾情的侦察手段,相比光学遥感飞机和无人机,反应速度更快,侦察范围更广。当然后续也需要更细致的航空遥感侦察,为更具体的灾情评估提供支持。
最近几年里,我国发射了数量庞大的近地轨道光学遥感卫星,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高分系列,环境减灾系列等。这些卫星的数量和轨道,已经能够满足对国内任意地点一天之内多次重访的要求。
这次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很短时间内,就成功调度在轨卫星拍摄到了有效数据。还不需要这些卫星做出变轨机动,只要让特定窗口时间内访问定日县上空的光学遥感卫星,做出相关指令,就可以拿到相应的数据,有效节省了卫星的使用成本。
国外媒体在谈到解放军以及中国的整体作战潜力时,往往会把“没有作战经验”这个问题挂在嘴边。但从我国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上,就能看出来,解放军的调度能力,反应速度以及空-天-地一体的侦察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透过这一次定日县地震救灾行动管中窥豹,从卫星这样的太空平台,到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再到陆航的直升机,以及地面车辆和人员的调度,都是在最短时间之内直接到位。不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指挥和督促,因为平时就已经有相关的工作条例和预案,只要灾情发生了,收到信息的相关单位就会立马投入工作。
如果这次不是地震灾情,而是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解放军以及相关单位也会以相同的效率行动起来。至少横向对比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军队,已经被解放军远远地甩在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