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后人里也涌现出了一名烈士:外甥艾冬,牺牲于2020年

张郃历史文化 2024-12-13 03:49:27

董存瑞烈士后人里也涌现出了一名烈士:外甥艾冬,牺牲于2020年

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北京市公安局一位默默无闻的警察艾冬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更是著名的解放军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外甥。从小在"不要给舅舅丢脸"的谆谆教诲中长大的艾冬,24年如一日地在平凡的警务工作中践行着英雄精神。2020年2月15日,他强忍着身体不适,处理完最后一个群众来电后突发脑溢血。经过近六天的抢救,这位46岁的人民警察永远地离开了,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烈士血脉,薪火相传"。

烈士传承 英雄血脉代代红

1929年,在察哈尔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生儿董存瑞。这个注定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英雄,出生时家境贫寒到了极点。

他的父亲董全忠和母亲孙瑞,为了养活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家里穷得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董存瑞就这样在贫苦中慢慢长大。

董家的贫困,从董存瑞出生后父母又生了几个孩子都相继夭折这件事上可见一斑。直到1937年,也就是董存瑞8岁那年,他的妹妹董存梅才成为家中第二个存活下来的孩子。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董存瑞很早就参军入伍了。当时他的妹妹董存梅才8岁,兄妹俩的感情还未来得及深厚,战争就将他们永远分开。

1948年,董存瑞在河北隆化战役中英勇牺牲。但是村长考虑到董全忠的承受能力,整整隐瞒了两年才告知这个噩耗。这个消息直到1950年9月董全忠要去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前才被揭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董存瑞的家人给予了崇高的礼遇。董全忠在建国两周年时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但董家人始终保持着朴素的本色,从未因为特殊身份要求额外照顾。

1958年成为董存梅人生的转折点。董存瑞生前的老领导、开国中将陈仁麒在探望董家时,被他们清贫但自强的生活深深打动。陈将军主动提出资助董存梅上学,并一直坚持到她大学毕业。

陈仁麒将军与董家的情谊延续了数十年。他不仅经常寄钱寄物,更保持着与董全忠的书信往来。1994年,陈将军临终前还特意嘱咐要请董家人参加追悼会,为此追悼会甚至推迟了5天等候出差在外的董存梅回京。

1978年,时任民政部部长的程子华又一次改变了董存梅的人生轨迹。他在一次河北考察时,将董存梅调入民政部工作。董存梅凭借自己的能力,最终成长为民政部信访处的副处长。

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中,董存瑞家人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英雄家风。他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福,而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着英雄精神,用勤劳和坚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生死无惧 艾冬书写人生绚烂

1974年,艾冬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母亲是董存梅,也就是董存瑞的妹妹。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艾冬从小就听着舅舅董存瑞的英雄事迹长大。

董存梅对艾冬的教育方式独特而严格。每当艾冬犯了错或者学习不用功时,董存梅就会拿出董存瑞的遗物和照片,讲述舅舅为国捐躯的故事。

1992年,18岁的艾冬考入北京市公安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指挥中心工作。这一干就是24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指挥中心的工作看似平凡,但艾冬把每一个警情都当作生命线来对待。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各类警情处置的经验和教训。

2019年底,艾冬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这个荣誉对他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把这份荣誉看作是对自己的鞭策,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作为指挥中心的骨干,艾冬主动请缨加入抗疫工作组。他负责接听群众来电,协调处置各类涉疫警情。

从大年三十开始,艾冬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每天要接听上百个电话,协调处置各类警情。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开始发出警报。

2月15日这天,艾冬照常来到单位上班。同事们都注意到他的脸色特别难看,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处理完最后一个群众来电后,他突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脑溢血。虽然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2月20日,这位46岁的人民警察永远地离开了。

艾冬走后,同事们整理他的办公桌,发现他的笔记本上最后记录的是一起独居老人求助警情。这个案件他已经协调妥当,但还没来得及写下处置结果。

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北京市公安局追授他"一级英雄模范"称号,民政部授予他"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24年如一日的坚守。

董存梅失去了儿子,但她依然保持着坚强。她说艾冬虽然离开了,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舅舅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艾冬延续了董存瑞的精神。

从舅舅董存瑞到外甥艾冬,时间跨越了72年,但英雄精神始终在传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这份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这对舅甥虽然未曾谋面,但他们都选择了用生命守护人民。董存瑞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艾冬则是在和平年代的抗疫一线。不同的时代背景,相同的责任担当。

疫情肆虐 警察用命护卫民安

2020年初,新冠疫情如黑云压城,笼罩着整个中国。北京作为首都,承担着特殊的防疫重任,全市警力全面布控,严防死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指挥中心成为抗疫的神经中枢。这里24小时不间断运转,接警、处警、协调、调度,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指挥中心的警务人员轮班值守,每天要处理数以百计的涉疫警情。从发热群众求助,到密接人员排查,从社区防控协助,到涉疫矛盾化解,工作千头万绪。

这些警情背后,都是一个个急需帮助的群众。有居家隔离的独居老人需要买菜送药,有突发疾病的确诊患者需要转运就医,有焦急等待核酸结果的人需要查询。

作为指挥中心的骨干力量,艾冬带领团队每天梳理汇总各类警情,建立应急预案。他把所有接处警数据都录入电脑,为防疫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春节期间,北京市启动了最高等级响应。艾冬和同事们取消了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他们住在单位附近的宾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防护服、口罩、消毒液成了指挥中心的标配。每次接警结束,艾冬都会仔细消毒话筒和办公设备。这些细节工作,他从未疏忽过。

2月初的一天,一位独居老人打来求助电话。老人患有糖尿病,急需胰岛素,但封控区内买不到。艾冬立即协调社区和医院,四处奔走,终于在当天解决了老人的困难。

类似的警情还有很多。有人深夜发烧找不到医院,有人被困在高速服务区,有人买不到生活必需品。艾冬和同事们想尽办法,一一解决。

指挥中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但每一通电话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艾冬经常工作到深夜,嗓子说哑了就含着润喉糖继续接听。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艾冬的身体透支。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说疫情不退,我不退。直到最后倒下的那一刻,他还在接听群众求助电话。

从大年三十到2月15日,短短半个月时间,艾冬处理的警情就超过了一千起。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用生命书写的责任担当。

他走后,指挥中心的值班台上还摆着他的笔记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一起警情的细节,字迹清晰有力,直到最后一页戛然而止。

这本笔记后来被装裱保存,成为北京市公安局抗疫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一名人民警察在疫情中的坚守,也见证了无数公安干警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

这场疫情中,像艾冬这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对人民的承诺。

英雄已逝 精神永驻后人心

2020年2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为艾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上,艾冬被追授为"一级英雄模范"称号,这是北京市公安系统的最高荣誉。

民政部也特别授予艾冬"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对他特殊贡献的肯定。在民政部的表彰文件中,特别提到了他传承董存瑞精神的英雄事迹。

北京市公安局专门成立工作组,走访慰问艾冬的家属。他们收集整理了艾冬生前的工作笔记、照片和视频资料,建立了专门的档案。这些珍贵的资料被永久保存在北京市公安局史料馆。

董存梅来到儿子生前工作的指挥中心,看到了艾冬的办公桌。那个厚厚的工作笔记本still摆在原处,最后一页还停留在2月15日。她用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笔迹,仿佛看到了他工作时的模样。

海淀分局的同事们回忆,艾冬生前从不提起自己是董存瑞的外甥。他常说,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在工作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艾冬生前负责的几个重点项目,被同事们接手继续完成。他们按照艾冬的工作笔记,一步步推进各项工作。这些项目后来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基层公安工作的典型案例。

2020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专门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英雄血脉》,讲述董存瑞和艾冬叔侄两代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在全国公安系统引起强烈反响,激励着更多民警坚守岗位。

北京市公安局还在指挥中心设立了"艾冬工作室",将他的事迹和工作经验编入培训教材。每一批新入警的民警,都要来这里参观学习,接受传统教育。

在艾冬牺牲一周年时,海淀分局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纪念活动。同事们重温了艾冬生前的工作日志,交流分享了他留下的宝贵经验。

董存梅把儿子的遗物整理成了一个专门的纪念室。她把董存瑞的照片和艾冬的照片并排摆放,让这对英雄叔侄永远在一起。她说,儿子虽然走了,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董家人。

艾冬的事迹被编入了北京市公安局英模事迹汇编。在这本书中,他被誉为"新时代的董存瑞"。这个评价,既是对他个人的褒扬,也是对董家精神传承的肯定。

2021年,北京市将艾冬生前工作的派出所命名为"艾冬派出所"。在派出所的院内,竖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他的生平事迹。每年清明节,都有群众自发前来献花。

艾冬的事迹被写入了中小学教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许多学校都邀请董存梅来讲述这对英雄叔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英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和平年代的抗疫前线,董存瑞和艾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但精神永驻人间。

0 阅读:0

张郃历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