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三载和万历十五年,《长安十二时辰》中唐朝由盛转衰的细节

小凡读史 2024-11-13 13:52:02
《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故事发生在天宝三载(744年)元月十四日,原著马伯庸写道:“天宝三载,是一个平静的年份。在史书上,几乎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天宝三载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许多人——包括大唐自己,都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读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人会对这句话感到非常熟悉,其实这是作者受到黄仁宇“大历史观”的影响,直接致敬《万历十五年》的部分。在原著和剧中有很多的细节,看似平常,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暗示。

《万历十五年》开篇写道,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但是正是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一些看上去很平淡的事情,通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帝国的运作面貌,黄仁宇先生从中却发现了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

黄仁宇先生以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来解释这一观点,那就是中国是一个依靠道德而不是技术在运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溃。《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天宝三载其实也是如此!

天宝三载也是一个平静的年份,马伯庸通过一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种种迹象和细节。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所以不是天宝三年而是天宝三载。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年登基以后,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不拘胡汉、任用贤能;在军事上改革兵制、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设立十大节度使,扩张疆域。在经济上发展农商、开放贸易,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更是商贾云集。将大唐推向了“开元盛世”,《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盛唐气象扑面而来,但是繁华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危机。

天宝三载,当了32年皇帝的唐玄宗,厌倦了政事,准备交出大权,然后专心致志和杨玉环(严太真原型)享受生活。问题就是,唐玄宗年初才给太子改名李亨(预示接位顺利),年末却就准备要把大权交给李林甫(右相林九郎)。

太子李亨眼见大权将要旁落,心中非常不甘,便想方设法欲保住大权,于是一系列“明争暗斗”就发生了。唐玄宗对太监高力士(郭利仕原型)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这就是剧中何执正得知圣人要委政于右相的真实背景,正是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厌倦政事,导致了大唐帝国慢慢走向衰落。

在朝廷上和皇宫内,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看似平淡却影响深远。年初贺知章先致仕后辞世,贺知章就是何监的原型,剧中何监说"昭昭有唐,天俾万国,毁了,毁了……",然后把花萼楼的模型压坏了,或许这就是暗示。

唐玄宗的荒唐不仅仅在于厌倦政事,还在于他居然把自己的儿媳杨玉环纳入自己的宫中,开始还用道士的身份遮遮掩掩,结果在年底杨贵妃入宫受封;李泌刚从山林回到朝野担任待诏翰林,然后李隆基把他安排给太子李亨;安禄山也才刚刚升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开始发迹,直到最后兼任四镇节度使,统兵二十多万,起兵叛乱,差点埋葬大唐王朝,直接使大唐由盛转衰!

在社会底层,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个老吏为了二两银子随随便便放人进长安城,他不知道这些人准备毁掉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繁华的长安城;天子脚下出现了一批为了攀附皇子的黑社会帮派熊火帮,这些帮派为了强拆,强抢民女,甚至草菅人命!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杀了一个曾经为了守护大唐国土差点付出生命的老兵——闻无忌,由此引发张小敬连杀熊火帮34人,甚至杀掉与熊火帮勾结的自己上司万年县尉;平康坊,葛老统治着的庞大阴暗面影响力越来越大,他控制的青楼女子凭借便利条件打探消息,耍弄权柄建立地下长安城。

纵观历史,有多少帝王雄才伟略,懂得以史为鉴?又有哪一个封建王朝躲过了兴亡的历史周期呢?历史就是由千百万个大大小小的人物不自觉地向前推进。盛衰的迹象往往就在小细节里潜伏隐忍,在看不见的地方影响着大势之趋。天宝三载和万历十五年一样,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年份,却隐含着许多大唐由盛转衰的迹象!

参考: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治通鉴》、《新唐书》

0 阅读:0

小凡读史

简介:人文历史,谈天说地,一起探寻历史真相、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