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老一辈的育儿经验,有些可取,有些却值得我们商榷,不能全部照搬,得辩证对待,否则害了娃还不自知。
以下这些常见的错误育儿经验,我们一起来盘点下,新手爸妈们别再踩坑了。
1、怕孩子着凉,捂得严实
天气一凉,不少家长就喜欢给孩子穿得厚厚的,尤其是冬天,里三层外三层,总担心孩子小,抵抗力差会着凉,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
事实上,这么穿的孩子,10个就有9个身上全是汗!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捂得太过严实,汗液排出量大,且皮肤不透气,易导致汗管堵塞,引起痱子、湿疹等。
判断孩子冷不冷,不要看孩子手脚体温,因为孩子本身心脏力量弱、血压低,手脚体温偏低是正常生理现象。摸摸孩子的后脖子,温热光溜就是恰好,黏糊就是有汗穿多了。
中医上有句话常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孩子的病十有八九,不是吃出来的,就是捂出来的,别让孩子一餐吃得过饱,也别让孩子一下穿得太厚。
2、剃光头头发更浓密
小孩子出生后,父母基本上都会给孩子剃光头,有些还不止剃一次,想着多剃一两回,孩子的头发会更浓密,更乌黑。
事实上,都是假象。孩子的头发一直经历着生长和脱落的交替循环,头发多少以及色泽,跟剃多少个光头没有关系,主要与遗传、毛囊功能、营养状况有关。
过小的孩子剃光头还有可能伤及头皮,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增加蚊虫叮咬的风险。
如果你是寄希望于剃光头让孩子头发变得浓密,那恐怕要失望了。为了顺应习俗选择剃一下,也算是个心理安慰,但一定要小心,别弄伤了孩子的头皮毛囊。
3、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不少地方都流传这么一个说法,经常捏捏鼻梁骨,将来宝宝的鼻子就能变得又高又挺。于是有些父母不管是否有科学依据,便跟着效仿。
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塌鼻子,捏捏,长大后鼻子真变挺了,就更信是捏出来的“成果”,但你是否知道,孩子小时候基本上都是塌鼻梁呢?那些长大后鼻子高挺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遗传。
所以,别再为了高鼻梁,而拿孩子的鼻子不当回事。
经常性捏孩子的鼻子,会导致娇嫩的鼻腔黏膜受损,引发炎症,患中耳炎、呼吸道疾病等,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眼睛发育,容易让孩子养成对眼或者习惯性抓眼等不良习惯。
4、怕不消化,就一直就给宝宝吃粥
粥属于半流质食物,好消化,给孩子喝粥确实有一定的养胃、护胃的好处。但是长期喝粥反而会起到伤胃的作用。
胃也有着“用进废退”的功能,长期给孩子喝粥,胃的蠕动就会减弱,消化功能自然也会慢慢减退,不利于“养胃”;而且咀嚼动作得不到锻炼,也会影响孩子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
如果孩子在添加辅食阶段,建议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可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类让营养更均衡,也让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锻炼。
如果孩子饮食上跟大人相差无几,可以多给孩子吃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营养均衡。
5、给新生儿绑腿,让孩子腿直
给新生儿绑腿,无异于古代给女性缠小脚,有害无利。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湖南一刚出生10天的宝宝,奶奶为了避免他长成罗圈腿便用布条将孩子两只脚“蜡烛绑”,结果导致孩子四肢肿胀,进了新生儿科。
孩子长大后腿是否直,走路姿势是否漂亮,不是绑个腿就能“矫正”的,更多的是靠后期正确的养育方式。
绑腿反而会阻碍宝宝腿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骼发育,甚至有长期血液不循环而面临截肢的危险。
这种陋习早该摒弃了,别让孩子遭这个罪,穿宽松点,给孩子充分的活动空间,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6、捂汗退烧、酒精擦身降温
这两种方式都别再用了。
我们一直以为捂出汗了,烧才退下去的,事实上,是因为退烧才会出汗,所以,捂汗并不能退烧。
如果给孩子“捂汗退烧”,孩子正值发烧状态,体温会被“捂”得越来越高,新陈代谢速度加快,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出现“捂热综合征”,引起缺氧昏迷、抽风,甚至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
用酒精给孩子擦身降温,也万万不可取,孩子皮肤娇嫩,擦拭过程中酒精极易进入孩子体内,导致孩子酒精中毒,危害大脑神经。
当孩子发热时,最好的办法是用温水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少量多次的喝热水,帮助身体散热,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7、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营养了
因为母乳看起来“汤汤水水”,蛮多老一辈人认为过了6个月母乳就没有营养了,甚至还流传这么一种说法,说女娃娃顶多喝到6个月就行了,喝多了不好,男娃娃则可以喝久一点。
不知道是对母乳的偏见?还是骨子里的重男轻女?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母乳在任何阶段会失去营养价值。母乳会根据宝宝的成长情况,自动调节每一次的分泌,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最好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之后加辅食,至少母乳喂养至1周岁,最好至2周岁。
母乳一定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坚持母乳喂养,自然离乳最好。
8、经常摇晃哄睡、“高空抛接”逗笑
很多家长在小孩哭闹的时候,喜欢用摇晃的方式安抚他,殊不知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曾在一个月内,就收治了5名反复抽搐、两眼凝视的宝宝。而这些宝宝患的都是同一种病——婴儿摇晃综合征!
常发生在1周岁内的孩子身上,他们的大脑还没发育好,而颈部肌肉对头部的支撑力较弱,摇晃过程会对大脑内的血管进行牵拉,可能造成颅内出血,留下偏瘫、癫痫、失明等后遗症,脑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摇晃孩子这个动作!即使摇晃的程度并不剧烈,但是如果长期反复地进行,累积多次后,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患上婴儿摇晃综合征。
哄宝宝最正确的方式是轻拍后背,让他得到安全感。如果非要摇宝宝的话,动作一定要轻柔,确保宝宝的头部没有跟着晃动。
9、动不动就补钙
不少家长有“缺钙焦虑症”,但凡孩子出现任何一点小状况,都能跟缺钙扯得上关系。但盲目补钙,也存在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就曾表示:过量补钙不仅是一种浪费,儿童补钙过量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增加了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也导致软骨、骨骼过早钙化,制约了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
孩子是真缺钙那就补钙,但别盲目相信自我经验过度给孩子补钙,以免坑娃。
10、用学步车帮助孩子走路
学步车不仅不会帮助孩子更快学习走路,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大动作发育,让孩子养成臀部前倾,踮脚走路的习惯,腿部力量得不到锻炼,平衡感差,而且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据统计,从 1990 年到 2014 年,一共有 23 万名 15 月龄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学步车受伤而去急诊治疗。
早在2011 年,我国原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就明确指出,不建议婴儿使用学步车。
要想孩子更快学习走路,保险又科学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爬。
关于育儿的误区,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避开这些坑,让孩子少受罪。
※ 作者简介:果妈,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经验丰富,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我的宝妈宝爸阵地,欢迎你加入。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UC网友33xxxx9864
我小时候发高烧40度!在医院打针挂吊瓶都没退烧!最后急了,来了一个老医生 让酒精擦身!没一会高烧就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