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把《易经》传给了谁

肖邦青史谈 2019-01-14 10:20:05

子长就是公冶长齐国人,他是孔子的女婿。有一天,南宫括字子容,他问孔子:“羿和奡(ào)不得善终,而禹和稷为什么得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子容离开后,孔子认为他是个君子,他崇尚道德。国家清明时期,他会被重用;国家黑暗时期,他也不会受到刑罚。于是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商瞿字子才是鲁国人。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了楚国人臂子弘,子弘传给了矫子雍庇,雍庇传给了燕国人周子家竖,然后他又传给了光羽,光羽又传给了田何,田何又传给了中同,中同传给了杨何。杨何在汉武帝时期研究《易经》,出任了中大夫。

孔子认为子羔很愚笨,但子路派他出任费邑的长官。孔子认为这是害他。子路说:“那里有百姓,有祭祀的庙宇,为什么只有读书才叫做学问?”孔子说:“所以我不喜欢献媚的人。”子周有一次在季孙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就把这事告诉了孔子,并说:“要杀子周。”

孔子说:“正道行得通那是天意,正道被废弃了,也是天意,子周对天意又能如何?”子牛话多而性急,他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说:“仁德的人,说话很谨慎。”子牛说:“说话谨慎就是仁德吗?”孔子说:“做很困难,说就要谨慎。”然后他又问:“不焦虑,不畏惧,是不是君子?”孔子说:“自我反省,就不会有焦虑和畏惧。”

(ps:孔子接下来又做了什么,请看下篇文章。喜欢历史就请关注大鱼号:肖邦老师的课堂)

文字:肖邦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孔子对声望和通达的解释​

0 阅读:47
肖邦青史谈

肖邦青史谈

了解古人的故事,增长我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