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住院,大舅喊捐款,指名道姓让我给1万,我问道:您给多少?

晚风计划 2025-02-05 21:24:02

我叫李庆民,今年65岁,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

高中毕业后,我去城里打拼,做过建筑工人、货车司机,后来在一家国企谋得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

六十岁那年,我正式退休,每月能领到4千多块退休金,算是我们村里少有的“体面人”。

我妻子比我小两岁,早些年在镇上的服装厂干活,后来身体不好,就在家操持家务。

我们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工作,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牵挂就是我妈娘家这边的亲戚关系。

我母亲是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两个弟弟,也就是我的大舅和二舅。

大舅比我母亲小两岁,算是家里的“主心骨”,年轻时在村里担任过会计,后来进了镇政府做了个小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二舅则是家里最小的,性格老实巴交,年轻时因为家里穷没读多少书,早早出去打工,后来身体不好,就在村里种地,勉强维持生计。

事情的起因是前几天,二舅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县医院。

医生说情况不太乐观,需要尽快手术,手术费至少十万块。

这笔钱对于二舅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平时也就勉强糊口,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于是,大舅站出来,召集了所有的亲戚,说要筹钱救人。

那天,我们一群亲戚在二舅家院子里坐成一圈,大舅站在中间,神情严肃地说道:“大家也都知道,咱弟弟这病来得急,家里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咱是一家人,不能见死不救。我和几个兄弟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大家都出点力,筹够手术费。”

我点了点头,觉得这事儿合情合理,毕竟血浓于水,亲戚有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可接下来,大舅的话让我有些不舒服。

他清了清嗓子,拿出一张写满名字和金额的纸,说道:“这次筹款,按照每家的经济情况来定。 庆民,你是咱家里条件最好的,每月退休金六千多,出一万不过分吧? ”

这话一出,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我身上。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反问道:“ 大舅,您打算出多少? ”

大舅脸上的表情微微一变,语气有些不自然:“我这几年身体不好,吃药就花了不少钱,手头也紧……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该出的还是会出。”

我点点头,继续问道:“那您具体能出多少?”

大舅咳嗽了一声,含糊其辞地说道:“我嘛,先拿个两千吧。”

听到这个数字,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二舅是大舅的亲弟弟,他自己才出两千,却要求我出一万?这事怎么想都不对劲。

我深吸一口气,看向在场的亲戚,说道:“二舅住院,咱们确实应该帮,但这钱不能光看谁条件好,就让谁多出。 要讲情分,也要讲个公平。 ”

大舅的脸色有些不好看,皱眉道:“庆民,你这话什么意思?你现在条件好,帮衬点不是应该的吗?”

我笑了笑,语气平静地说道:“ 条件好,不代表就要无条件承担别人应该出的部分。要是按这个逻辑,那以后只要谁家有难,我是不是都得出最多? ”

旁边的几个亲戚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有人点头附和,也有人低头不语。气氛有些尴尬。

最终,大家商量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案, 每家按照自己的能力自愿出钱 ,而不是由某个人来决定金额。我最后出了五千,虽然比大舅多,但也算是力所能及。

二舅的手术很顺利,虽然后续还需要康复治疗,但至少捡回了一条命。只是,从那之后,我和大舅的关系有些微妙,他好像对我有些不满,见面时话也少了许多。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亲情重要,但金钱往往是最现实的考验。帮助亲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真正的亲情,不应该建立在道德绑架和经济压力之上,而是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

0 阅读:217
晚风计划

晚风计划

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