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工作四年,给我的感觉是农村风气正在悄然改变。以前,农民最羡慕的是那种家中子女特别有出息的家庭,比如家中有孩子端铁饭碗,或者家中孩子在外面挣了大钱,或者家中孩子特别孝顺、家庭和睦,家中老人健康友善等,相对来说比较积极。而今,从农民们的话语中有些改变了,这几类人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第一类无疑是“五保户”,不羡慕别的,主要是收入,如果问他愿不愿意成为“五保户”,岁数偏大的人还是不愿意,但年轻人却愿意。近几年,政策越来越好,“五保户”的待遇确实有很大提升。分散供养户就是在农村自己居住生活,有指定监护人,他们一个月五保待遇是900多元,加上养老金100多元,每月固定收入超过1000元。农村一个月能有1000块钱日子确实滋润,但精神上的孤寂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类就是“低保户”,还是因为每个月有固定进账嘛。低保是我接触到的乡村治理中矛盾点最大的,人人都想低保,都觉得自己该享受低保,经常看到村民到村委吵着要低保,为此村干部们被骂得最多了。低保户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家庭收入,每月补助是不一样的,有的一个月能补300多,有的可达600多。实际低保户到底能拿到多少钱,村干部也不清楚,直接打卡数据,上面要保密性。低保户除了享受每月补贴外,在交医保和治病报销比例上也有优惠。
第三类就是“贫困户”,现在已经脱贫了,虽然是脱贫不脱政策,但倾向没得攻坚阶段大了,“完成拉上马再送一程的任务后”也与一般户差不多了。原来的政策好,就学、就业、就医、养老等都有优惠,有时帮扶责任人还有慰问。特别是,帮扶责任人拿礼品来走访时,就会有人说“看,又来给他们送东西了”,实际这种事帮扶责任人自掏腰包买的东西。
现在农村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为乡村振兴,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天关注脱贫户了,这段时间在家,明显感觉原来的那种“羡慕”情绪没得那么浓厚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没事过过嘴瘾罢了,也不能改变什么。要想过得好,还是得靠自己努力,该干活干活,该吃饭吃饭,自己有才是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