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里捡到的一团“废纸”,竟然是王羲之的“墨宝”?如今价值2.7亿

律令9章 2022-06-05 13:14:33

中华瑰宝无数,但能留存至今的实在不多,这就好像“千里马与伯乐”一样,五千年来的宝贝不少,但也要遇到“伯乐”才能体现其价值。

就比如上海博物馆中的一张字帖,曾是垃圾桶里的“废纸”,如今却成了价值2.7亿的国宝。

1969年,“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破坏老物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理所应当的事;那年月虽然已经出现了类似博物馆的相关单位,但对老物件的保护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一直称为“老物件”?说白了,那年月没人知道什么是“文物”,即便专家也要给大运动让路。

1969年10月,当时的上海博物馆接收了一批老物件,果然是“老物件”,老的残破不堪,那年月即使博物馆也几乎没有“文物修复”一说。

至于“鉴定”,那就全凭肉眼了,是不是文物专家把关,那还要看环境。

当时有一位负责书画鉴定、传拓工作的年轻人,名叫“万育仁”,他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直白点解释,那时候也没什么“书画”让他鉴定、拓印等,结果他就成了事实上的“杂役”。

往日里,万育仁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参与运动文献,回到博物馆,他能做的只剩四处打扫卫生,“倒垃圾”更成了分内的事。

这天,万育仁搜集了好几只垃圾桶准备一起倒,无意间发现其中一只垃圾桶被塞得特别满。

倒不是这只垃圾桶中的东西多,而是一张被胡乱揉成团的“废纸”特别扎眼,蓬松的架在垃圾桶里,这样其他垃圾就倒不出来了。

万育仁知道,馆里最近到了一批“老物件”,这张废纸大概是被鉴定为糟粕了。

既然垃圾倒不出来,万育仁只能先用手将那张“废纸”掏出捅,或许是职业习惯,他将揉成团的废纸展开来看了看。

手感上,“废纸”的质地明显不是近现代产物,且纸张泛黄,甚至还有点点霉斑。

打开一看,这是张草书字帖,万育仁的本职工作就是“书画鉴定”,见到字帖更有了兴趣;可看到字帖的题跋,他着实吓了一条,上面写着:晋王羲之上虞帖。

当然,题跋不止这些,但仅仅“晋王羲之”四个字,就足以让万育仁脑袋嗡的一声,难道这是王羲之的墨宝?

“王羲之”的名气太大了,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其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变汉魏书风,创妍流新体。

尤其王羲之的正书、行书,后人赞其“古今之冠”,被历代奉为“书圣”,只可惜他的墨宝几乎没有留存下来的,传说他的“兰亭序”还在李世民(或唐武周)的墓里。

如今在“垃圾桶里捡到王羲之的墨宝”,这是万育仁万万不敢相信的,因此第一反应同样是:赝品。

这么想其实也对,别说在1969年,即便到了今天,考古、史学等各路专家也会说:王羲之作品真迹无存,传世均为后人摹本。

可即便如此,“后人摹本”也不可多得,万育仁还是极为认真地检查着这张“废纸”。

就见“废纸”左右两上角皆有 “集贤院御书印”半墨印、“内合同印”朱印。

从专业角度看,“集贤院御书印”、“内合同印”,就是宋人所称的“金图书”;暂且不说这张字帖的真伪,仅是印痕就足以称得上“珍贵文物”。

除了这些还有泥金,上题“晋王羲之上虞帖”,以及“政和”、“宣和”双龙朱文圆印;由此大抵可以推断,这是“宋徽宗”赵佶的泥金书签印,不出意外,题字也是他写的。

由此判断,这张“废纸”的年代至少在南唐,而且能让“才子皇帝”宋徽宗又是盖印,又是题字的,“难道真是王羲之的墨宝”?

虽说万育仁判断“废纸”不一般,但由于年轻,且当时的环境不允许,因此他并没有声张,甚至没让别的专家帮忙鉴定。

万育仁百感交集,默默地从垃圾桶里捡出那张“废纸”,放进口袋后继续“杂役”工作,这事似乎告一段落了。

直到1975年,万育仁才敢将珍藏多年的“废纸”拿出来,并展示给博物馆棺长“沈之瑜”看。

“沈之瑜”是一位资深专家,当他看到这张字帖后同样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东西,万育仁是怎么藏好不被别人发现的?

万育仁将当年的事诉说后,沈之瑜感慨万千“幸好这是垃圾桶里的一张‘废纸’;也幸好它是“废纸”,国宝文物才能在今天得以重现。”

沈之瑜虽然和万育仁的感觉一样,认为这张字帖不简单,但从字帖内容来看,又觉得太过随意了。

字帖内容为: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这那是“书圣字帖”,明明就是一张“肚子疼的请假条”嘛!

沈之瑜一时也不敢确定,后又请来多位书画方面的专家“联合鉴定”。

之后专家一致认为,这就是“王羲之的《上虞帖》,但并非王羲之亲笔所书,应为唐人临帖。”

这张字帖是王羲之给朋友的回信,由于“腹痛”太突出,因此《上虞帖》又被称为《夜来腹痛帖》。

字帖的内容也挺有意思,其中“修龄”是王羲之的弟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指的是王羲之的妻弟、同为当世名人的“郗昙”。

这封信翻译过来,大抵意思是:朋友曾邀请王羲之、王胡之、郗昙等朋友一起聚会,结果王羲之忽然肚子疼,而且不知道另外几位朋友的下落,因此只能“请假”不去了。

经鉴定,《上虞帖》为麻纸本,草书,7行,58字,从作品风格推断,应为王羲之晚年“书风”。

后经考证,这张《上虞帖》应为唐人临摹,可追溯的收藏在明代晋王府,归韩逢禧所有、至清初为“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所藏、清嘉庆时被“翰林”商载所收、后又归大兴程定夷。

史载,明代人詹景凤曾将此贴著录于《东图玄览》,其推崇为“唐摹之绝精者”。

1975年,经“谢稚柳”专家鉴定,又经软X光透拍,南唐内府收藏“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得以显现,由此可定,《上虞帖》确为唐摹本。

如今,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成了上海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价值2.7亿;当年垃圾桶里的“废纸”,摇身一变成了珍贵文物,其中唏嘘,您又怎么看呢?

13 阅读:20176
评论列表
  • 2022-06-06 22:22

    完了,这个本来是专家故意扔到垃圾桶想带出去的让你捡漏了,专家第二天吐了一升血[呲牙笑]

  • 2022-06-07 16:55

    这个故事编的一般,不动人

  • 2022-06-07 11:16

    救一而损万[笑着哭]

  • 2022-06-08 12:34

    缘分!

  • 2022-06-13 20:18

    快留着卖给10后吧[笑着哭]。

  • 2022-06-09 11:39

    乖乖,根据这几天的推荐,中国的画加各种雕刻的玉石,树根加起来,价值能买下整个银河系。

  • 2022-08-13 13:04

    历史会判决

  • 2022-08-13 13:04

    大家不准说话

  • 2022-06-13 11:12

    谢稚柳,这个名字为什么打引号?

  • jj 3
    2022-06-08 17:33

    我对哪位瞎眼的专家丢进垃圾桶的,比较感兴趣[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2-06-10 13:04

    在那个拉圾桶?故宫吗?專家不识货乱丢了的。骗人也不会。

  • 2023-01-22 15:41

    问题在于大意和忽略

  • 2022-06-07 16:49

    小编,我这有孔子的手稿,不要2.7亿,也不要2.7万,只要二块七

  • 2022-06-08 00:00

    我上wC拉出点东西,有点发霉了,可惜当时没注意,错过了一古董珍玩!后悔死了!!!

  • 2022-06-09 10:32

    需要一个故事,才能自圆其说。

  • 2022-06-14 16:50

    上博镇馆之宝多了去了,一件唐人的摹本,不配!

  • 2022-07-01 22:48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幅纸 真不如一块钱一包的面巾纸,不要谈历史,谈传承,谈房价,

  • 2023-01-21 17:50

    老王同志当年在绘图室,绘图室的纸张可没少拿[呲牙笑][呲牙笑]原来顺到这里练字啦……[点赞]

  • 2022-06-08 12:54

    是真的,是我画的

  • 2022-06-10 11:46

    唐摹本?王羲之真迹几乎绝迹了吧。现在都是摹本了

  • 2022-09-23 10:49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 2022-06-21 16:03

    瞎编吧,继读编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