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一天,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突然放假三天,这在CIA的历史上十分少见。
CIA的特工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有的欢欣鼓舞,立马收拾行囊打道回府,有的则从小道消息了解到原来是对岸的“特工之王”李克农去世了。
情报界,稍有些风吹草动,人人都疑神疑鬼。因此,许多情报界的高官就认为李克农的突然离世和美国脱不了关系。
如果真如阴谋论所言,为何美国人如此忌惮李克农呢?李克农逝世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美国政府下辖的CIA是头号嫌疑人吗?
面对着外界的流言蜚语,官方为了避免事态失去控制,一直没有公布李克农真实的死因。
直到半个世纪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才由李克农的儿子道出实情。
特工的历练安徽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内,几株高大挺拔的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普通的农家四合院,这里就是少年李克农长大的地方。
1899年9月15日,李克农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李家有良田百亩,家境富裕,生活不成问题。
李克农的父亲也是个开明人士,在1910年,就送儿子就读于安徽公学、圣雅阁学院(教会学院)。
大学毕业后,李克农拿起了笔杆子,期望能向鲁迅一样,用笔杆子唤醒国人。
“五四”运动席卷中华大地,余波自然也影响到了在安庆《国民日报》任副总编的李克农。
1926年,在毛主席、李大钊等领导人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年轻的李克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逐步显示出了非凡的地下工作才干。
1929年12月,李克农是中共上海市沪中区委宣传委员,正埋头工作之际,组织上派给他一项绝密任务——打入国民党内部。
那时,上海即便是租界,也充斥着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为了帮助组织度过危机,情报斗争就显得举足轻重。
李克农没有多想,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应有的素质,服从组织的决定。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民党无线电管理局。
无线电管理局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下属的一个特务情报机构,而党务调查科又是国民党中统(CC系)特务组织的重要部门,总部设在南京,掌门人是中统大特务徐恩增。
所谓兵来将挡,中共这边也组建了中央特科,李克农和胡底、钱壮飞打入了国民党内部,这三人也就是后来的“龙潭三杰”,李克农被任命为组长,负责和中央特科联系。
徐恩增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还十分得意自己拥有三名干将:分别是贴身机要秘书钱壮飞、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特务股长李克农、天津长城通讯社社长胡底。
1931年4月26日,顾顺章叛变,中央领导同志命悬一线。
最先获取这一情报的是钱壮飞,他迅速将情报交由他的女婿刘杞夫送到上海的李克农手中。
李克农瞬间察觉到情况万分紧急,以最快速度上报。党中央立即转移,避免组织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国民党特务军警大规模搜捕,结果扑了个空。
事后,陈立夫哀叹道:“抓住周恩来,就差五分钟!”在南京的蒋介石更是极为恼火,破口大骂:“娘希匹!”
顾顺章事件之后,李克农的身份暴露,国民党的特务多次密谋抓捕甚至暗杀他,都以失败告终。
身体敦实、一副书生长相的李克农,还多次上演“玩弄”特务的戏码。
比如,李克农有时看到特务扮成黄包车车夫来盯梢,胖乎乎的李克农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坐上车去,专挑难走的路,累得车夫叫苦连天。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谈”,李克农全权负责护卫任务。
李克农对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们说:“此次任务,关系重大。如果国民党特务掏出手枪,那不是你们的罪过。但是刺客的子弹打出来,我可要你们的脑袋了。”
临行前,李克农亲自把守着飞机舱门,毛泽东来到机舱口,两人紧紧相握,李克农哽咽地说道:“主席,您多保重……”
可毛主席依然幽默风趣,说:“克农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嘛!此番回去,刚好和分别20年的蒋介石见见面,有啥子不好嘛。你看看,你还用这咸豆豆欢送我,不像样子嘛……”
毛主席非常信任李克农,在一次宴席上,毛主席称赞李克农:
“李克农是一个好人。当年在苏区,我靠边站,找博古要个秘书也要不到。还好李克农听说了这件事,挑选了叶子龙,当我的秘书。另外,我在苏区工作,不小心患上了肺病,如果不是李克农想方设法弄来了鱼肝油,恐怕我早就一命呜呼了。遵义会议时,也是李克农负责卫戍工作,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安全保障,他警卫工作做得很出色。”
同美国人斗智斗勇建国后,朝鲜半岛烽烟四起,战争持续两年,中美双方都无意再战,于是谈判成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这次谈判,使新生的共和国在外交斗争中初露锋芒。同时,历史也给了李克农蒋军一个淋漓尽致地展示一个外交家才干的机会。
受命入朝的前夜,李克农彻夜难眠。那天,他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见到李克农的第一句话是:“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外交部组成了一个班子,乔冠华也去,军队也要有人参加。”
李克农没有多想,只回答道:“我马上准备出发!”
1951年7月15日,李克农率领的谈判班子到达安东,开始和美国人斗智斗勇。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一去就是两年。
在谈判场上,李克农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内部规定了一个代号——“李队长”,负责全权事务。
在风云变化的谈判桌上,李克农如同调度演员的导演,只把实际、详细的探讨方法交给下属,自己沉静地坐在观众席上,暗暗掌握着一切。
中朝代表团休息室旁边有一间屋子,就是李克农的办公室。
每次会后,我方谈判人员都马上回来向李克农汇报当天情况,由李克农的顾问乔冠华写成报告,发到北京。
对于谈判,李克农反复叮嘱大家:“对于我们的同志,我不担心哪位同志会丧失立场,担心的是同志们年轻气盛,经不起人家的挑逗而冲动。”
实事求是地讲,李克农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谈判桌上唇枪舌剑,驻地上空经常会有飞机扫射。
这是美国人用来干扰中方谈判人员的把戏,代表团有些成员心里憋着一肚子火。
李克农细心观察之后,在谈判对手中找到了 一个“活例子”。他发现美方首席代表乔埃将军不仅是一个极端机灵的政客,还是一个沉着大度的谈判高手。
乔埃将军脸上总是挂着笑意,言辞中寸土必争,在我方的练练逼问下还能方寸不乱。
于是李克农就对着部分急躁的部下说:“你们应该像乔埃将军学习,把他的长处吸取过来,成为我们谈判的武器。”
谈判不仅需要策略技巧,更需要坚强的意志,还需要过人的耐心。
1951年12月28日,在关于俘虏问题上,双方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于是就出现了谈判桌上的沉默对峙战。
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开口,谁也不先开口。沉默,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沉默……空气仿佛被西伯利亚的寒气冻住了一般,谈判桌上每个人似乎都听到了自己心脏的跳动声。
整整132分钟,这大概是谈判史上无言相对最长的时间记录了。
最终还是美国人率先沉不住气,再也无法忍耐这难堪、沉闷、压抑的气氛了。美方代表首先宣布休会、退席。
在李克农的全权指挥下,1953年6月8日,停战谈判达成、签订了《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的文件。一个多月之后,彭德怀总司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至此,朝鲜战争暂时结束。三年来,李克农紧缩的心第一次放松了下来,周身的血液畅快地流通,他心里默念道:“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靠斗争获得的。”
美国人在谈判上碰了钉子,吃了亏,一直心有不甘。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谈判桌上,是李克农在背后出点子,导致美方不得不在俘虏问题上让步。因此,美方是恨透了李克农。
恨归恨,然而美方对李克农也是无计可施。一来,李克农是唯一没有领兵打仗的上将,组织对李克农进行了严密的保护;二来,美方即便是成功实施暗杀,也于事无补,三来,根据56年后,李克农儿子李伦的采访,也能证明李克农的死和美方毫无关系。
根据李伦的回忆,父亲的身体很早就出了毛病,本人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只有为了革命,李克农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
1957年的一天,刚从朝鲜战争回来的李克农,突感身体不适,咳嗽得十分厉害,四肢像灌了铅一样,步子都迈不出去。
好不容易使尽了全身力气,爬到了楼梯口,就重重摔在了地板上,头部摔成了脑震荡。
警卫员听到一阵响声,立马赶到现场,发现后,将李克农送进了就近的医院。抢救了一个月,才将李克农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然而,这次意外,也耗尽了李克农的精气。苏醒后,李克农就感到身体力不从心,许多记忆从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语言能力也下降了不少,和人正常交谈都很困难。
所以,李克农手写了一份报告,递交了中央:我不能在一线工作了,恳请组织批准我去上海疗养。
在上海过了几年的平静日子,李克农的妻子赵瑛因患癌症离世了。对于李克农而言,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克农和妻子赵瑛相爱一生,在妻子死后,李克农每天都会在家,看着妻子的照片发呆。
1962年,李克农来到北京定居,可是病请还是无法遏制。
2月9日,李克农突发脑溢血,不幸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美国中央情报局庆幸从此少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遂放假三天。
在国内,李克农的葬礼极尽殊荣,各界举行了公祭,周恩来任葬礼主持人,董必武还曾赋悼诗,赞扬李克农是“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李作车。”
毛泽东则评价李克农:“李克农是立过大功的,如果不是他们,当时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包括恩来,都不存在了。”
结语:纵观李克农的一生,可以浓缩为三件事,一是当了中央的“警卫员”,二是统一战线的“尖兵”,三是外交战线的“干将”。
尤其是在朝鲜战场的谈判桌上,作为幕后总指挥的李克农,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赢得了和平的战果。
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谈判的幕后英雄李克农》 人物春秋
《红色“特工王”—李克农》 将帅传奇
《神秘将军李克农》 人物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