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
本集的情节,基本是前几集的相关内容的重复。其中本集的主题曙光与暮色,出自于老教授曲涴对妻子淳于的信中。象征着两人的年龄之间的落差,但这究竟叙述着什么,不得而知。
小说仍然是分成当代与过去两部分。
在当代的情节中,我从葡萄园的种植失利之后,回到了城里,没有工作,被介绍到一个黄科长那儿。
黄科长应该属于一个老干部,是前面的某种投机革命、充满着色欲的老干部的一种翻版,几乎没有什么新意。比如,黄科长研究催性的食物,并自称亲自体验过这种食物的药效,同时,小说中还引用了黄科长所写的恶心的色欲横流、带着丑化性质的自传,与前面的霍老所写的自传体材料如出一辙。
一方面沉湎在纵欲与色情之中,另一方面,却把这些色情细节,不打自招地在自传中写了出来,作者带有一种强烈的丑化这类老干部的动机,但是却把他们拉入到同一类型的用道德进行评判的模式中,使人一眼就看出这里塞着作者的愤恨的私货,从而丧失了文学的真实性立场,使人对这些太过明显的漫画式的人物,产生条件反射的排斥情绪,也正是在这里,作者所制造的世界给人一种过于虚假之感。
从黄科长的诉说中,“我”感到了他与“飞脚”的经历极其相似,也出入过当地的一个绅士之家,曾经来到土匪交锋的黑马镇,但是,他与“飞脚”的年龄不相似。受这一点触发,“我”再次来到东部,寻访黄科长的历史,但是,并没有发现黄科长有什么罪大恶极的行为。因为黄科长在小说里只能说是一个影子,这一个线索并没有交待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秘闻来。
“我”到东部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寻找庄周。在前一集中,“我”没有收留庄周,导致庄周失踪,在本集中,从阳子那儿听说了庄周在东部大山里打工,于是,便来到了东部的山里,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庄周。
阳子提供的庄周的线索,是小说的逻辑线索,但阳子是如何知道的,小说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在打工的过程中,叙述者再次自恋地写到自己是如何得到女人们的青睐。其中包括一个四十多岁的农妇小怀,另一个是失去了男人的寡妇,被工地上的大掌柜占有的女人。小怀的最大愿望就是让“我”来抱抱,而那个漂亮的女人,把“我”看成是救命恩人,相约着与“我”一起逃离非人的地狱。
在作者的所有的情节中,都充斥着对自己的强烈的自恋,只要自己到达一个地方,便会得到所有的女人的青睐,特别是那些底层的流浪女人,无一不是向自己投怀送抱。而其它的那些社会恶势力,却无一不是采取霸占的手段,占有这些女人。这种自恋情结,连一个流浪的女人都不放过,实在感到叙述者骨子里的酸文与可笑。
叙述者是通过丑化与漫画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况,来凸现自己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老男人的奇货可居的资质。在工地上,掌柜是一个色鬼,占有所有的他看上的女人,而一旦他玩腻了之后,就把这些女人送给他手下的其他男人,那些工地成了一个色窝。
作者几乎把所有的现实中的打工环境,都看成是色欲的对女人进行侵害的世界,无论如何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此这些打工环境,恰恰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耳闻与目睹的,但作者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念,或者出于什么样的经历,把这些环境,都表现出是一个混乱的淫欲的空间,这自然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设置出这样的前台空间之后,叙述者把自己标榜成是一个出污泥而不染、高风亮节、救死扶伤的英雄,四十岁的男人在污泥中散发着金子般的魅力,那些受迫害与污辱的女人,都像朝圣一样地扑向他的怀抱。所以这些情节令人恶心无比,而叙述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这样的结构与人物设计。
这是现实部分。
在历史事实部分,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曲涴与淳于的关系。
在作者的笔下,一向对老教授有一种鄙视的情结。叙述者认为,教授们都是一些投机分子,有的是来自于工农干部,被组织安排到学术界,不学无术,由别人代笔,成为泰斗,再不就是曲涴这样的扭曲型的学者。
在作者的前后颠倒的叙述中,我们知道老教授曲涴年轻的时候,曾经看上一个印尼女同学,后来女同学突然离开,曲涴遭受了精神上的失恋打击,出国后,也是孤身一人。回国后,对一个女教师颇为心仪,但女教师被年长的讲师手到擒来,曲涴再次蒙受失恋,抱定了独身的打算。
他用拐杖来证明自己的儒雅形象,很快得到了他的学生淳于的迷恋。
淳于的中学时代的老师对她颇有感情,送她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提到了曲涴的学术界地位,从而在她的心目中圣化了曲涴的形象,因为曲涴从一开始就在她的眼光中蒙上了一种光圈,很快她就自愿地投入到他的怀抱中来。
而从小说的情节交待来看,曲涴是一个非常性格破碎的人物,他曾经奸污过一个精神失常的农村女,难以说清楚,为什么要写出这样的性格来,后用金钱补偿才算了结了此事。
曲涴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小说里只字不提,虚晃一笔,作者也逃避了对学术的评判标准,而完全用一种人为的客观叙述来越俎代疱地取代情节叙事。
曲涴在反思自己的时候,称他背叛了他的过去的学术思想,而投入到时代主题的体系中来,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立场。他向淳于的内心倾述中,真实地表达了他对自己是伪君子的定义,那么,这个人物当初遭受到唾弃是很合理的。也许作者是想表述人物的复杂性,指出了当年的被迫害的人,实际上,本身也存在着道德上的严重缺陷与学术上的不足之处。
之后就是曲涴在工地上做苦力的情节,直到他逃到深山,死在山中。在工地上,也爱着淳于的他的学生路吟,当年没有得到淳于之爱,因而对曲涴深度仇恨,但在工地上,他还是体现了一个学生的应尽的义务。
而当年追求路吟的红双子,现在成了工地上的领导,对路吟施加高压,几乎是用一种暴力来占有他,而他因为红双子曾经残暴地虐待一位教授,对她怀着强烈的反感,从而对她的主动性强奸,竭力抗拒,最终自杀了事。
这一段情节同样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红双子的主动性,在小说里被当成是一种复仇,报复自己的失恋,意图通过自己的地位,来获得男人的肉欲之欢,而男人竟然一尘不染,这种生硬的情节,都被一种作者的主观叙事,硬塞给了读者,令人觉得极其虚假。
最后,淳于也疯了,她也受到了性侵犯的威胁,这是作者笔下的小说空间里的女性最突出与主要受到的威胁。可以说在作者的想象中,现实社会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淫窝。这完全是一种未介入到社会现实的凭空的想象与书宅里的杞人忧天。
本集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几乎是前几集内容的重复与克隆。曲涴与淳于死于文革的悲剧,构成了整个小说的最主要的故事,但是只不过是对过去交待出的内容的重新描画一遍而已。
而更为关键的原因是,作者在情节设置上的过于主观的耸人听闻的想象,令小说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令整个小说弥漫着一股臆造的虚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