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他活了50岁,竟然有30年时间是在青楼度过的。
听起来像是某种荒诞的传奇,却又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历史的某个角落。

这位与李白、杜甫齐名的诗人,放飞了肉体,却在纷繁的欲望中依然守住了自己的灵魂。
他的生活,充满了色彩斑斓的放纵与无尽的孤独,他的诗歌中又藏着怎样的深邃哲理和人生智慧?为什么一个风流成性的男人,能在世俗的泥沼中保持如此清高的艺术境界?
天宠英才,却付之一炬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他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全盛时期的杜家,富贵无双,乃一时之选。
杜牧自幼聪颖过人,家中藏书万卷,他博览群书,尤好兵法谋略。
年纪轻轻,文采飞扬,才气逼人。
少时的杜牧何等意气风发,他立志继承先祖基业,振兴家族,甚至是不凡。
家中长辈见他才情出众,对其寄予厚望,都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

谁曾想,命运弄人,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转瞬间化为乌有。
然而,人生无常,祸福相倚。
杜牧15岁那年,变故突生,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而后杜家大厦将倾。
几个月内,府邸凋零,仆人尽散,一夜之间,只剩杜母和稚子相依为命。
从锦衣玉食到茹苦饥寒,命运戏弄着年少的杜牧。
不得已,母子二人只能寄居在破庙之中,每日靠野菜充饥,苟延残喘。
一晃十年过去,曾经的贵公子蓬头垢面,褴褛衣衫。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的少年来说,无疑是种折磨。
寒风刺骨的长夜,他不知流过多少辛酸泪。
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杜牧的内心充满愧疚,发誓要改变现状,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年少多才的杜牧并没有被命运击垮。
即便家道中落,母子流离,他仍不改好学之心,终日埋首诗书,磨砺自己。
不为良禄,只求上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杜牧明白,只有科举及第,才能彻底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
于是,他更加刻苦用功,不分昼夜。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要付出汗水,希望的曙光终会到来。
终于,机会来了。
公元826年,杜牧遇到了人生的贵人狂士吴武陵。

当时吴武陵看中了一篇《阿房宫赋》,对其才情倾倒,欲为其引荐。
恰逢杜牧要进京赶考,于是吴武陵便去游说好友、主考官崔祯祯。
杜牧一鸣惊人,榜上题名,高中进士第五名!自此,命运之门悄然打开。
十年寒窗,一朝天开地裂。
这一刻,杜牧热泪盈眶。
那些疾苦的岁月,终被苦尽甘来的喜悦冲淡。
他深知自己有多幸运,又倍感肩头责任之重。
掷笔从戎,壮志未酬高中进士后,杜牧被任命为弘文馆校书郎,成为一名京官。
然而,他的志向不在朝堂。
杜牧自小痴迷兵法谋略,胸怀报国之志,绝非埋没于案牍之臣。

平步青云本该是杜牧的宿命。
可惜,天不遂人愿。
他看透官场险恶,苦于不得志。
每每奋笔疾书,总担心哪天会触怒权贵,丢了性命。
内心的煎熬,如影随形。
恰逢好友沈传师奉调江西观察使,便邀杜牧随行幕僚。
年轻气盛的杜牧,欣然前往,只为躬逢其盛。
他以为远离权力中心,就能撇开勾心斗角,安心发展。
却不曾想,更大的考验在后头。
然而,天不遂人愿。

公元834年,牛李党争爆发。
牛党领袖牛僧孺欣赏杜牧的才华,力荐其出任扬州节度使。
本该奔赴沙场,建功立业,却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做一名地方长官。
在那个官场充满党争、派系倾轧的时代,杜牧左右为难。
他不愿依附任何一方,也不善阿谀奉承。
可这世道,哪容得下特立独行之人?于是乎,他渐渐被边缘化,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年少轻狂,一遇知己误终生在扬州任上的日子,杜牧过得很是落寞。
他整日与诗酒为友,夜夜笙歌。
《闲题》诗中"借问春风何处好,绿杨深巷马头斜",道尽了他的郁闷与不得志。

杜牧原本就放诞不羁,再加上年少轻狂,竟把人生寄托在烟花柳巷里。
当时扬州繁华,青楼满城,实在太易迷失自我。
或许在他看来,与其在畸形的官场煎熬,不如在温柔乡醉生梦死,及时行乐。
就在这时,他又遇到了张好好。
当年在沈府,杜牧与这位歌姬一见倾心。
只可惜有缘无分,她终究嫁与他人。
此番重逢,物是人非,不由添了几分伤感。
从此,杜牧越加放浪形骸,更是难以自拔。
他本就是个率性之人,行事又太张扬。
久而久之,在扬州,在洛阳,"杜十三"夜夜笙箫、花天酒地的名声就越传越远。
放纵声色犬马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把杜牧越陷越深。

他明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却又欲罢不能。
或许唯有在酒精和女色的麻痹下,他才能暂时忘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能麻醉那点点的悲凉。
天才自负,仕途坎坷再有才气,放浪形骸总要受人诟病。
杜牧又岂会不知?只是,已经太迟了。
公元835年,杜牧再次被贬,督洛阳监察御史。
恩师牛僧孺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劝诫,可杜牧依旧我行我素。
即便答应改过,也不过是暂时的。
每每午夜梦回,杜牧都为自己的堕落感到悲哀。
他真的想痛改前非,奈何诱惑太多,一时半会儿哪里戒得掉。

有几次他下定决心,埋头于公务,连着几天滴酒不沾。
可是,冷寂的夜晚,无尽的空虚又将他吞噬,只好再度逃避进声色犬马里。
李德裕掌权后,痛恨杜牧的所作所为,几次想将其斥退出朝。
奈何杜牧才华横溢,又有人多次保他,这才勉强免于被贬之祸,但仕途却一蹶不振。
天之骄子的杜牧,就这样被埋没了。
他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这个时代,不容半点叛逆,不容一丝放纵。
可他偏偏不愿随波逐流,终日郁郁寡欢。
或许是个性使然,或许是心已死。
最后十年,他先后被贬为湖州刺史、黄州刺史,郁郁不得志。
公元850年,杜牧病逝,年仅50岁。

50年人生,大半耗在青楼,实在可惜。
临终前,他是否悔恨?是否哀叹?我们不得而知。
只是,一代才子,如此凋零,令人扼腕。
天才陨落,文章千古杜牧,这个风流才子、放浪形骸之人,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一生五十载,三分之二都在烟花柳巷中虚度光阴。
然而,就是这样的他,文章气度,满纸豪情;诗词歌赋,字字珠玑,与李商隐齐名,号称"小李杜"。
《阿房宫赋》铿锵有力,抨击秦始皇暴政,千古传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出了他内心的郁结和不平;"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样的绝美意象,令人拍案叫绝。

即便身陷囹圄,杜牧的文采也没被埋没。
相反,他将满腔的愤懑化作笔下血泪,将孤寂压抑宣泄于诗歌里。
正是因为处境艰难,他才洞悉人间冷暖,才写出最真实感人的不朽篇章。
如果当初杜牧循规蹈矩,凭他的才学,必能平步青云。
可是,他偏要特立独行,宁可选择自我放逐。
或许惟有如此,才不负他桀骜不驯、傲视凡尘的灵魂。
像他这样的人,生来就不适合世俗的樊笼,只能在文字的世界里上下翱翔。
杜牧一生,心高气傲,志向远大,却抱憾终身。
或许,唯有在诗词歌赋中,他才能尽情抒发胸中郁气,才能安放那颗不甘平庸的心吧。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的一生,放纵不羁,意气风发,最终香消玉殒。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生,酿就了他的文章气韵,塑造了一代诗坛宗师,让后人看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纵使肉体被红尘染指,但他的灵魂,依旧光芒四射。
纵使官场蹉跎半生,但他的文章,流芳百世。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杜牧,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仍旧潇洒快活。

你说:不如一醉解千愁,不如痛饮三百杯。
结语:本文素材参考了《旧唐书》《新唐书》《唐诗纪事》等史料记载,杜牧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睿智聪颖的天才,如何沉沦堕落,如何郁郁不得志,值得我们深思。
或许,我们不该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一个古代诗人的人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杜牧注定与主流格格不入。

他追求自由,渴望抒发内心的情感,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这种撕裂和挣扎中,他选择了自我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