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快要升温了
西安又到了适合citywalk的时候
温暖的阳光最不可辜负
“一起出去走走”
或许是当下时节最浪漫的邀约

虽说人类的本质是“喜新厌旧”
新鲜感是“打卡”的第一要义
但是
旧路新走也未尝不可

提起中柳巷
西安的年轻人基本都不陌生
在“出片”浪潮还没有裹挟全网时
这里已经成了西安网红街的鼻祖

整条街虽然又短又窄
却塞满了各种风格的
餐厅、咖啡馆、甜品店
以及新奇闪亮的杂货铺、手作坊
不为出片,仅为打卡店铺
这里就挤满了年轻人

金龙咖喱、亚洲吃面公司
藏着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第一次约心仪的ta“吃点好的”
好像就是那碗咖喱饭
和爱听Hiphop、喜欢潮牌的兄弟伙
还相约咥过那碗网红“燃面”
瑞比不让吃更是网红店里的“老字号”

这些年
陪你走过这条街的人或许来了又去
这条街的店铺也换了几茬
如今
有留下很多年的老朋友
也有刚刚加入的新朋友
但总的来说
在打卡这个领域里
中柳巷依然“能打”

顺应时代的潮流
各家店铺也绞尽脑汁的
增添了许多适合出片的装置和涂鸦
美式复古、日式格调、英伦田园
这条街多了许多风格
随手一拍都会有一种不在西安的出片感

虽然说很多人对“出片”两个字已经PTSD
但年轻的时候
谁不想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把美丽和帅气的年华定格在镜头里

其实西安有很多藏在城里的小巷
都值得走走
它们或承袭着这座城市的古韵
藏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感
或已被年轻人改造成
充满创意和和先锋感的现代“社区”

很少会有像中柳巷这样
真正能代表现在西安生活的小巷
一边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民区
在静静地展现老西安们生活的痕迹
一边是特立独行充满个性的小店
代表着当代西安年轻人的态度
老派与潮流碰撞
将烟火气和时尚感结合的刚刚好

会拍的朋友已经拿起相机
将镜头对准每一个有巧思的小角落
采集生活中不经意的小美好
或是和素不相识的路人互帮互助
为朋友圈的九宫格按下快门

不会拍的朋友倒也不必担心
这些年爆火的拍立得、撕拉片
在这里也开了一家店
目测已经成了整条巷子
除了餐厅以外最火的店了

价格倒不昂贵
10块、20块就能收获美美的照片
谁路过都会心动吧
还有很多贩卖玩具、工艺饰品的小店
因为装修好看总吸引人群拍照
所以干脆推出了拍照服务
老板还会指导动作

其实
拍照是这条巷子最不值一提的优点了
短短200米
十几家好吃、好逛的店
藏在临街、角落、二楼
非常值得你花一下午的时间细细探索

稍不注意
你就会错过藏在居民楼二楼里的手工皮具店
和摩登嬉皮的vintage小店

路边的咖啡厅各有各的风格
待天气更暖和一点
和最好的朋友相约坐在路边
来杯咖啡,蛐蛐会人
想想都很chill

泰餐、日料、韩餐汇集
逛一下午
你甚至都不用挪窝
累了直接随机钻进一家店
就可以觅到美味

手作店和饰品店、玩具店
就更需要细细去淘了
每家店少说几百
多则上千个小玩意儿
可以说都是老板的“心血”
本以为价格应该会很贵
结果二三十就能带走心仪的戒指、项链

在这里逛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
每家小店都有自己的坚持和独特的想法
门上的“欢迎光临”
被有趣的替换成了“进入妙门”
原本代表路障或禁止通行的立牌
被改造成了“欢迎小狗”

但需要提醒的是
或许是这些年的“出片”风潮
引发了一些“逛街乱象”
对很多小店的生意也造成了困扰
所以有些店铺内明确标识了“非拍照店”
还希望大家尊重
想要自己合拍人像的时候
先询问一下老板哦
尊重原创审美与工艺

/
几年前
也曾听闻中柳巷会被改造
可能会让所有店铺全部搬离
可能会把门头替换成统一规划的样子
当时还道可惜
这次再走旧路
却发现这里不仅没有被同质化
反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心中着实倍感欣慰

西安
有旧有新
旧的有质感
新的有创意
但我想
也许正是像中柳巷这样的地方
在旧中开出新的花蕊
才为西安更增添了些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