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塌房”:女性对它的不满可太多了

笑笑看养护 2024-11-23 08:46:41

卫生巾“缺斤短两”的话题已经在热搜上引发了持续关注。

事件源于消费者的实测发现——市场上几十个常见品牌的卫生巾,几乎都在长度上“缩水”。短则5-6mm,长则超过20mm,尽管国家标准允许长度存在±4%的误差,但多品牌集体靠近下限的现象,难免让人联想到隐藏的行业“潜规则”。

图源/微博截图

一时间,网友们化身测评达人,纷纷丈量起卫生巾的长度,又扎进各种国标资料展开集体学习。在公众的语境里,对卫生巾的不满愈加弥漫。

这并非女性“矫情”或“敏感”。从平均12.5岁初潮到约51岁绝经,月经相伴女性半生。按每28-30天一个周期、每次5天经期计算,一个女性一生中约有2500天处于经期。而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卫生巾正是这些日子里的必需品和主要选择。

这样一件关乎全球半数人口的生活必需品,往往未获应有重视。然而,此次围绕卫生巾的热议提供了契机——网友的吐槽、企业的回应、专家的建议,正在将关于卫生巾的需求和期待推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也让更多人重新审视女性对于这一必备品的真正诉求。

卫生巾的长度,

为什么那么重要?

如今,很难追溯究竟是哪位博主最早发现了卫生巾“缩水”的问题。然而,当你打开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卫生巾长度”,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测量场景:一片展开的卫生巾、一把尺子,构成了无数网友自发的“质检”画面。检测过程简单而直观,毕竟,几乎每位女性家中都有卫生巾。

测量结果却出奇地一致:卫生巾的实际长度普遍比标注的短。无论是日用还是夜用,无论是哪家品牌,不同样本都指向同一事实——“偷工减料”的情况并非偶然,而是在网友的测评中被逐一坐实。

图源/小红书截图

苏菲、高洁丝、护舒宝、洁婷、七度空间等女性常用品牌悉数在列。从实测数据来看,大多数卫生巾的标注长度与实际测量长度相差10-20mm,部分产品的“缩水”甚至高达50mm以上。

在女性口诛笔伐之下,部分被曝光的商家纷纷发布声明,引用国家标准称:“国标规定全长偏差的标准值在±4%。”

的确,根据国家标准 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卫生巾和护垫的全长允许偏差范围为“±4%”。标准明确,全长偏差计算公式为:(平均值-标称值)/标称值×100%,测量方法则要求使用直尺从试样最长处量取,全长数据精确到1mm。

批次、厂家、机器、测量误差——这些都被拿来为卫生巾“缩水”开脱,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即便允许误差,为什么几乎所有产品都偏短,而不是有长有短?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浪,商家对此再未作出回应。

©️视觉中国

目前讨论的还只是卫生巾的全长,而其核心的吸收层长度往往比全长更短,实际与标注值的差距更大。例如,护舒宝云感棉(头部无棉版)标注长度284mm,实测吸收层仅为226mm,短了58mm;苏菲弹力贴身230mm版,吸收层长度只有190mm,比标注值少了40mm……这样的“缩水”显然不只是偶然现象。

更让女性感到不满的是,近年来卫生巾本身就已悄然“瘦身”。过去,日用卫生巾主流长度为235mm或240mm,而现在,多数日用款已缩短至220mm或230mm,包装上打着“纤柔”的旗号,却是冠冕堂皇的减配。偏短的基础上再叠加10-50mm的“工业误差”,怎能不让人愤怒?

尽管相比过去使用刀纸或月经带,当代卫生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它依然远非完美。躺下会后漏,猛然起身会前漏,骑车或运动时还可能侧漏——无论女性的月经模式如何,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隐痛。

©️视觉中国

漏出的经血沾染内外衣,如果无法及时清洁,富含蛋白质的经血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在与私处的摩擦中,不仅加大感染和过敏的风险,还带来长期的不适。

而残留经血的清洁也成为了女性不可避免、却又难以言说的负担,忍着痛经用凉水搓洗满是血污的内裤是很多女性都有过的经历。

无怪乎女性如此在意卫生巾的长度,恐怕只有她们才明白,一个简单的数字,承载着女性在特殊时期的安全感和尊严。

卫生、价格,

女性对卫生巾的期待还有什么

“缩水门”事件后,网友对卫生巾的质疑并未消散,卫生安全和价格问题接连成为新的讨论焦点。

作为直接接触女性私处的一次性用品,许多人直观地认为,卫生巾的卫生标准理应与医用口罩或纱布一样严格。然而,深入探究后发现,我国现行的《卫生巾(护垫)的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和《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并未设定足够高的门槛。

最具争议的指标如pH值和甲醛含量,其要求仅相当于纺织品国标中的“C类”,也就是与床帘、毛衣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处于同一级别。这种标准的宽松程度显然与消费者的期望存在巨大落差。

©️视觉中国

尽管上述类比并不完全科学,但争议的核心依然耐人深思——女性健康不应被“降级”对待。作为关乎女性生理健康的必需品,卫生巾的生产标准理应更加严格和科学,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适宜性。然而,现行标准似乎未能充分考量女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与健康权益。而更令人忧虑的是,屡屡爆出的“卫生巾虫卵事件”,更是将女性健康放置在赤裸裸的威胁之下。

与较低的卫生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生巾的高昂价格早已成为女性关注的痛点。

近年来,“有机纯棉”“香味设计”“IP联名”“可爱花边”等宣传噱头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市场中层出不穷,却也推动着卫生巾价格不断攀升。而在2020年,一场关于淘宝低价“散装卫生巾”的热搜事件揭开了卫生巾价格的遮羞布,“月经贫困”这一长期隐而不显的问题,也第一次得以在中国的公共空间被广泛讨论。

“散装卫生巾”商品链接下的讨论

图源/淘宝App

月经贫困(period poverty)指的是女性由于经济负担能力不足而无法在经期得到足够的卫生用品,从而导致的贫困。作为必需品的卫生巾,一名女性一年在卫生巾上的开销从200余元到千元不等,对不少中低收入女性而言,这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为此,她们只能选择便宜但舒适性欠佳的品牌,并减少更换次数。而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家庭收入较低和缺少必要的知识,不少女孩都是“有什么用什么”。毛巾、草纸、用完的作业本、破布条都可能是女孩们的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外包装、厂家信息、生产日期的散装卫生巾已经是很多女性力所能及的“最佳选择”。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能不能提供廉价的经期卫生用品,不仅是一个底层女性能不能健康、体面地度过经期这么简单。它还关系到——她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能不能不受歧视地完成工作;能不能逃离家庭内部的暴力;甚至是能否带着自己的孩子跳出世代贫困的轮回。

除了卫生状况和价格,女性的吐槽还有很多:

背胶不够宽、导致边缘易卷起;

背胶粘性不足,冬季更是难以黏贴在内裤上;

很多品牌没有全封口,易受潮、沾污;

缺少视障人士专用款,她们的不便从未被关注……

被很多女性吐槽的“加热卫生巾”现已不在销售图源/网络

从这些纷杂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女性对卫生巾的诉求并不复杂,那就是:回归女性最基础的功能、回归呵护健康的初衷。加热、清凉、香味的个性化,显然还没有这么重要,而女性也无力为宣传这些花里胡哨功能所产生的营销费用买单。

摆到台面上的月经问题

这一次卫生巾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让人揪心,但这样正大光明的讨论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对“月经羞耻”又一次勇敢的突破。

以往月经被视为女性私人话题,甚至月经羞耻被看做女性内敛性格的传统,所以才会有例假、身上来那个了、大姨妈等等婉转的说法,即使是在青春飞扬的女明星所演绎的广告中,“那几天”成为月经最常见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观念笼罩下,“月经”是污秽、是禁忌。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卫生巾在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中国,四十年过去,我们似乎依旧没能找到正视它的方式。好在近四五年间,从疫情期间为医护人员捐赠“安心裤”、淘宝售卖“散装卫生巾”、到对高铁不销售卫生巾提出质疑,再到最近的长度缩水、卫生标准低的拷问,一次次舆论风波推动着月经相关问题的公共性、社会性。由此,女性也在更坦然面对生理期,更关注自己的健康。

女性的难处与所求已经摆在台面上,这值得欣喜。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最新的卫生巾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相关专家、积极建言的消费者,还有争议漩涡中的品牌方,都将为女性的未来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无疑将为女性权益的提升写下重要的一笔。

编辑|超楠

文字|李准福

图片|见文中标注

0 阅读:0
笑笑看养护

笑笑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