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热爱一行、坚持一行,就一定行!

长江新世纪 2024-08-14 13:53:50

摘自《康辉咬文嚼字》康辉

大家之前有没有注意到,在“咬文嚼字”小课堂中,我们“咬”得最多的、“嚼”得最多的有一类字—多音字。汉语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就是因为很多我们觉得很熟悉的字,其实它有不止一个读音。甚至好几个读音。

就比如这个绕口令:“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我觉得只要你热爱一行、坚持一行,就一定行。这段绕口令里面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多音字—行,“xínɡ”和“hánɡ”两个读音。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记载,这个字还有其他的没有在这个绕口令里出现的读音:“hànɡ”和“hénɡ”。读作“hànɡ”时有一个词叫作“树行子”,它是指排成行列的树木、小树林;读作“hénɡ”的时候有一个词语“道行”,在口语中经常出现,它原本的意思是僧道修行的功夫,后来泛指技能本领。

对于“行”的“行走”义项,《尔雅》中记载了各式各样行走方式的专属用词:“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亦步亦趋”,这个词出自《庄子·田子方》中的“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后来,“亦步亦趋”就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者是为了讨好别人,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行”字的:“人之步趋也。从彳(chì)从亍(chù)。凡行之属皆从行。”段玉裁注解时解释道:“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无论是人们在路上缓慢步行还是急匆匆地小跑,都叫作“行”。

我们把“行”字拆解开来看,是“彳”和“亍”两个字。段玉裁注释《说文解字》说:“彳,小步也;亍,步止也。”这两个字还能组成一个词,“彳亍”。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意思是慢步走、走走停停。

诗人戴望舒在那首著名的诗作《雨巷》中,描写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迷惘中仍怀着朦胧的希望。诗人自己就是“丁香一样的姑娘”,高洁美丽,却含着哀愁。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辈创造了奇迹、取得了胜利。

所以说,无论你在做什么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难,都要记住一个道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就一定行!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