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里面,“汗血宝马”不仅仅是指马的种类,更多的是代表马的质量,成了好马的代称。
提到“汗血宝马”就要说汉武帝。张骞通西域时在大宛国见过这种马,后来回到汉朝,就告知了汉武帝。司马迁所著《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一次偶然机会,汉武帝获得了一匹“汗血宝马”,欣喜之余写下“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所以,“汗血宝马”也被称为“天马”。
后来,汉武帝为了得到更多的“汗血宝马”还发动一场战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为将,“发属国军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征讨大宛。大宛国王被杀,投降汉朝。李广利带回汗血宝马十匹,中等宝马共计三千匹。三国时吕布最有名的坐骑赤兔马据说就是一匹“汗血宝马”。
因为来自大宛,“汗血宝马”又名大宛马。
大宛马腰瘦腿有力,便于轻进。大宛马爆发力、耐力也很强。缺点是体型不够健壮不能用重甲,所以渐渐不用。北宋司马光也作有《天马歌》,诗云:“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纲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可见那时大宛马已难得一见。
大宛(yuān)国,在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国都贵山城是今天塔吉克斯坦苦盏。《晋书*大宛传》记载,大宛国有大小七十多城,土地宜种稻麦,还酿蒲桃酒。大宛国除了善养马,还很会做买卖,“善市贾,争分铢之利。”我感觉就是“锱铢必较”。
大宛国自己没有用金银铸的货币。有时候他们会得到中国的金银,会制作成金银器,不会拿来当货币用。
大宛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站点。汗血宝马也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西汉,丝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过白龙堆到楼兰。白龙堆在若羌东北库姆塔格沙漠,楼兰在罗布泊西北。
从楼兰分为两条路:
一条路昆仑山北麓,经过鄯善扜泥城(若羌附近),沿车尔臣河经过且末、扜弥(于田东)、于阗(和田)、皮山、莎车到疏勒(喀什)。这条路称为南道。
另一条路沿孔雀河到渠犁(库尔勒)、乌垒(轮台东)、轮台、龟兹(库车)、姑墨(阿克苏)到疏勒(喀什)。这条路叫北道。
南北两路合并后越过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到大宛(费尔干纳)、康居(阿姆、锡尔两河流域),再往西到奄蔡(黑海咸海间)。或是西经大月氏、大夏(阿富汗北)、安息(伊朗北)、条支(伊拉克),再到犁靬(埃及亚历山大)。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