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历史新高!自主车企前景持续向好

具光谈财经 2024-08-14 19:22:38

根据乘联会统计,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72.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较上月同期下降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56.8万辆,同比增长2%;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195.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5%,较上月同期下降1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370.8万辆,同比增长4%。

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达87.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7%,较上月同期增长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99.1万辆,同比增长34%;7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达95.5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0%,较上月同期下降3%,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57.5万辆,同比增长30%。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 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5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汽车销量淡季不淡,新能源销售依旧保持强劲,渗透率超过50%,新能源车主导地位愈发明确。目前国内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大,叠加汽车出海高景气,自主车企前景持续向好,推荐关注智能车ETF(159888)、新能源车ETF(515030)及其联接基金(013013/013014)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表现亮眼,多种政策支持叠加出海趋势,自主车企前景持续向好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上升至51.0%,达历史新高,自主车企贡献巨大。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87.8万辆,同比+37%,零售渗透率51.1%,同比+15pct;批发94.5万辆,同比+28%,批发渗透率48.1%,同比+12.4pct;出口9.2万辆,同比+1%。混动、增程式车型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增长点,7月PHEV零售39.6万辆,同比+80%,批发44.0万辆,同比+83%;BEV零售48.2万辆,同比+14%,批发50.5万辆,同比+1%。畅销车型推动下,比亚迪、吉利、理想贡献主要同比增量,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达34.08万辆、5.91万辆、5.10万辆,同比+31%、+44%、+49%,其中比亚迪DM5.0车型秦LDM-i、海豹06DM-i放量,推动秦家族、海豹单元销量上升至7.35万辆、3.36万辆;吉利增量来自于银河L6/L7、极氪001/007、领克07/08EM-P等多款车型;理想新车型L6交付超2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构建了产品力、技术和供应链成本的领先优势,需求驱动成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

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或支撑下半年汽车销量。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7月24日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购买 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 1.5万元。这一补贴标准相较于之前的补贴政策翻倍,显示出政府促进汽车消费和更新的决心,有效的支撑起下半年汽车销量。

电力政策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渗透率还将更进一步。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该《行动方案》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也被列为2024—2027年重点开展的9项专项行动之一。《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并指出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支持开展车、桩、站、网融合互动探索,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探索放电价格机制,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互动。

该《行动方案》的发布有助于从基础建设、储能商业化等角度给予电动车产业强有力支撑,将缓解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加而出现的高速充电焦虑、节假日充电焦虑等,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动车渗透率。

国内新能源销量正式过半,供需两端均开启新阶段,出海是未来重要增长点。

从供给端看,产业生命周期曲线而言,50%渗透率意味着进入成长期后半段,曲线由凹曲线越过拐点成为凸曲线,二阶导由正转负,潜在自然增长动力减弱。开辟新增长曲线,推动出海,强化竞争优势或者通过并购等手段提升老曲线竞争力,将成为标配发展手段。目前国内车企出海继续推进,7月新能源车出口9.2万辆,环比+18.2%,表现优异。

前期受到欧洲等地区的关税影响逐步可控,国内新能源汽车规模优势显著,出口市场向好。而基于国际环境变化,中国车企全球化战略正在从简单的整车出口向海外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全面布局转变,目标市场已经从传统的东南亚和非洲扩展到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通过多维度的全球化战略,中国车企不仅能够更快速地响应不同市场的需求,还能够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中长期看,电动化与智能化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电动智能产业优势的助力下,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延续强劲势头。

电动化与智能化是自主汽车强势增长重要原因,叠加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自主汽车供应链将持续深度受益。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兴起,电动化渗透率日益提高,国内整车龙头从大众/丰田等传统燃油车企演绎为比亚迪/特斯拉/新势力等。而电动化带来的汽车从机械组件向电子组件转变,则为智能化提供了底层技术,同时叠加在国内汽车激烈竞争中形成的装智能化配置“军备竞赛”,新能源汽车智能辅助越来越成为标配,高阶智能化也逐步渗透,电动化成为主流,智能化成为车企争逐重点。

在国内“内卷”的环境下,自主车企技术实力强劲,不仅能继续扩大国内渗透率,还将提升出口竞争力,是自主汽车能够出海扩张的重要原因。此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今年来受到密集催化,二者在多方面和汽车产业链共振。例如,小鹏汇天获 1.5 亿美元 B1 轮融资,Q4 开启“陆地航母”预售。而人形机器人涉及的制造产业线、人工智能技术,也可受益于汽车制造和汽车智能驾驶,部分零部件企业已经实现样品生产,有望抓住产业机遇,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因此,随着政策对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强,自主汽车供应链也有望受益。

相关产品:

1、 智能车ETF(159888):追踪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0721.CSI,指数简称:CS智汽车),指数选取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以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代表性沪深A股作为样本股,反映智能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CS智汽车指数前三大行业依次为:汽车零部件、软件开发、半导体。

2、 新能源车ETF(515030)及其联接基金(013013/013014):追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指数代码:399976.SZ,指数简称:CS新能车),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截至2024年6月5日,CS新能车指数的市盈率为24.56倍,处于指数发布日以来21.19%分位点,具备显著估值优势。

数据来源:南京证券、兴业证券、东海证券、iFind、Wind,截至2024.8.13,以上个股不作投资推荐。

以上基金属于指数基金,风险等级R4中高风险,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且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申购: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对于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对于ETF联接基金,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目标ETF,在多数情况下将维持较高的目标ETF投资比例,基金净值可能会随目标ETF的净值波动而波动,目标ETF的相关风险可能直接或间接成为ETF联接基金的风险。ETF联接基金的特定风险还包括: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0

具光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