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低调的革命功臣,曾暗中保护彭老总骨灰,因何成为处世楷模?

今古言堂 2023-06-15 15:56:20
前言

“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100多年,谁没受苦,谁没‘苦劳’?尺寸之功,涓滴之劳,就成为要官的本钱,共产党哪有那么多的官给你当?”

乍一看到如此言论,似乎还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殊不知,说此话者是新中国史上极为低调的革命功臣——段君毅。

图|段君毅

正如身边人对他的评价那般,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段君毅是真正戴过方帽、披过黑袍、拥有学位的知识分子,可在日常生活中,他却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朴素本色,从无半点虚饰。

1938年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国后任职重庆市委常委,68岁主政河南,1981年出任北京市委书记,毕生都走在时代前沿。

令人感动的是,曾经彭德怀骨灰也是在他的照拂下得以保全的,由此见得,工作能力斐然的段君毅,不但是为政榜样,还是当之无愧的处世楷模。

要说这位老革命还有哪些精彩的传奇故事?一同了解一下。

一、从抗战到内战的革命足迹

段君毅在1910年出生在河南省范县,1936年成为我党一员。

就在1938年,抗战进入第二个年头,也是日寇气焰正盛的阶段,因为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陷入被动,我党将战略重心放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上。

4月,党中央委派郭洪涛接任山东省委书记,随即率领段君毅等十多名党政干部赶赴山东创建革命根据地,之后还计划以此为依托独立领导山东抗日游击战。

经过省委决定,段君毅等五位干部去往泰西开展工作,就在中共泰西特委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书记。

当时的他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党指挥枪”的原则,深度展开根据地工作,想要发展抗日武装,就务必要先来完善根据地的党组织。

图|段君毅年轻照

泰西在抗战前已经有了200多名党员,大部分也都走上了抗战前线,可党组织仅有县工委以及几个党支部,源于此,段君毅着手恢复了一些党员组织关系,还进一步吸纳了当地的一批进步学生、优秀战士,正如他当时号召的那样。

“旧社会出身、历史比较复杂的人,只要他坚决抗日,愿意接受党的领导,我们都一律团结!”

至于一些动机不纯的党员,段君毅也态度鲜明地给予清除。

如此一来,中共泰西特委先后建立了长清、泰安等多个县委、县工委,为日后的持久抗战储备了数量可观的人才。

1939年间,泰西地区的党员从400多名迅速发展到8400多名,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在日后成为了我党高级领导干部、抗日骨干力量。

在推进党建工作过程中,段君毅还能做到军队建设两手抓,根据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原则,他在自卫团的大队中建立党支部,在中队中建立党小组。

此举进一步吸纳了很多有决心抗日的军人,还因此将一些恶习严重的人员剔除,这样一来,自卫团的人数也渐渐发展到3000多人的规模。

后来,按照中共苏豫皖省委的指示,他又将泰西特委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中共鲁西北特委的武装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9月,115师68团进驻鲁西,改编为独立旅,段君毅被任命为副旅长,第六支队主力升级为正规军,这对于中共在鲁西地区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都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图|泰西特委旧照

难能可贵的是,段君毅当时还大力团结当地的爱国人士以及开明士绅,统战工作方面,他也展现出了超群的革命激情与工作能力。

1946年6月,就在国民党大军进犯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的序幕被拉开,刘邓大军受党中央指派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展开反击战。

7月20日,就在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成立后,段君毅被任命为司令员,在他的带领下,后方给养、伤员转运、战俘押送、战场清理等等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正所谓“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在那段战火弥漫的岁月中,战勤总指挥部总能千方百计地配合部队机动作战,先后20多次动员群众参军支前。

除此之外,在黄河归故斗争这一严峻考验面前,段君毅也曾参与其中,当时的他除了需要顶住洪水的压力,还要做好支前工作。

就在他圆满完成重任之际,刘伯承曾对他有着高度的赞许。

“我和邓政委早就说过,在这里什么困难也难不住你!”

从抗战到内战,段君毅的革命足迹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地区,而他也展现了自身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建国之后也是如此。

二、建国后的勤政善谋

建国之后,段君毅先后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一机部、四川省委、铁道部、河南省委担任要职,1981年1月到1984年5月还曾被任命为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还是两届中顾委常委。

身为功绩显赫的老革命,在他身上从来看不到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在每一个领导岗位上,尽心竭力工作是他的行为准则。

图|1984年,段君毅出席活动

正如开篇提到的那句感慨,他当年最讨厌听到的话就是“功劳论”,对于身边想要找到他要权、要利、要官的人,他总会说出这些诤言,甚至还会给出更加严厉的批评。

很多人都不知道,蒙冤惨死的彭德怀,死后没能平反昭雪那段时间里,骨灰盒的秘密保护工作就是在段君毅等人的努力下完成的。

在身边人的回忆中,他在为政期间最常说的口头禅便是“不务虚名,会干实事,为政不在多言”,这些话成为了他的座右铭,也激励着身边的工作人员砥砺前行。

因为过往长时间的军旅生活以及新中国繁重的经济建设,段君毅早已养成了夜以继日、不计晨昏的工作习惯,因为他对于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也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勤政的榜样。

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们都知道,“能熬夜”这件事是起码要求,也是基本功,不管在部门工作还是下地方,段君毅总会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下现场。

就比如,他在铁道部任职期间,为了尽快改变铁路乱象、提高运输效率,他七下编组站、八下机务段,在烟雾弥漫的机车“窝”里、七嘴八舌的工人交接班会上,他的身影总会让人感到无比踏实与亲切。

很长时间里,他的职级完全可以组织一个专门班子起草讲稿,可除了代表组织在正式会议上作报告以外,日常工作中的大小会议,发言稿都是他自己准备的,原则就是讲明观点、言简意赅。

当年的工作人员都被他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折服,如此视野开阔又观察力敏锐的领导真的不多见。

日常工作中,段君毅在大事面前一定会请示中央、听取下级意见,之后还会反复与领导班子成员商量,等到做最后决定时,他还会十分果敢,是敢于任事、勇于负责的楷模。

当年,遇到某一重大问题急需解决之际,他常常会半夜三更把相关人员集合起来开会,即便中途出现突发情况,也会争分夺秒把事情做好,正如他常常自勉的那句话。

“当断不断,输个精光蛋!”

如果说段君毅是一位为国家、为党负责到底的好干部,在他心中,群众才是到何时都摆在他心中的第一位。

三、永远将群众放在心里

1981年1月21日,段君毅就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就在当天上午举办的欢迎会上,他第一时间了解到北京市当时存在的各类民生问题。

临近年关,北京市的物资储备状况并不理想,市场供应极为紧张,猪肉、豆腐、水果都是如此,因为江米调不进来的缘故,市民极有可能吃不上元宵。

图|1988年,段君毅参加座谈会

面对这些千头万绪还亟待解决的问题,段君毅再度拿出革命岁月的工作劲头,要说这场硬仗也只能由他这样的老革命出面解决。

为了增加市场供应,他亲自出面打电话,向曾经工作过的四川、河南求援,还向遍布全国各地的老战友、老部下征集物资。

事实上,要说当时的北京都已经处于物资紧俏的状态,全国各地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甚至更加糟糕,可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将首都看得无比重要,毕竟,那是中国的脸面。

源于此,就在即将过年的那几天里,来自各省的物资都源源不断地涌向了北京,那一年的春节,对于很多北京百姓来说都是记忆犹新的,大家有吃有喝、平平安安、其乐融融,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这一切的盛景都是段君毅的努力使然。

在此之后,面对北京市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段君毅从不逃避,找到根源问题加以解决永远都是他的为官风格。

在群众住房紧张这一最为棘手的问题上,他的雷厉风行与不偏不倚着实令人叹服。

当时的北京市为了缓解住房难题而新建了劲松、团结湖两个住宅小区,偏偏一些部门开始互相扯皮,这也导致了小区设施、供水供气问题重重,群众意见沸腾。

就在了解到问题实质之后,段君毅对于相关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极为恼火,后来又在全市开展了一场“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大讨论。

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市的各个政府部门得以自上而下查找问题,对于机关工作作风的树立意义非凡。

就拿北京市民曾不堪其扰的“烧煤难”问题,段君毅专门指示有关部门进行深度调研,问题得到一点点解决和落实,正如陈云对这件事的评价那样。

“问题就在于领导重视!”

1984年5月,卸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后,段君毅依旧将精力放在改善北京市民日常生活方面,无数个小问题在他手中得到解决,换来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日渐兴盛,而这一切的源动力都在于他将群众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

结语

2004年3月8日,段君毅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他的离世对于身边人来说始终都是悲痛的,即便过了几个年头,很多他曾经的下属都感觉段老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图|段君毅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历史之中,也都不断地见证着国家变迁,而段君毅却做到了用实际行动堪当大任,无论战时、和平时,他都将家国大义看得比天高、比海宽,是当之无愧的处世楷模!

4 阅读:1087
今古言堂

今古言堂

专注历史的分析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