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兵变:主帅本是岳飞,秦桧一句话,兵变竟成了岳飞被杀导火索

纵横话史 2024-12-04 03:49: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南宋年间,淮西兵变,掀起了朝堂和军营的轩然大波。

本该镇守边疆的岳飞,被这一兵变牵连其中,几乎成为主帅,秦桧的一句话,竟然把岳飞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场兵变,怎么就成了岳飞被杀的导火索?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惊天阴谋?

局势纷乱,战火将燃

绍兴六年,整个南宋朝廷的局势,就像一个乱麻团,张浚是朝中数一数二的权臣,掌握着大部分军政大权。

北方的威胁一直存在,刘豫的伪齐政权不断南侵,南宋不得不加紧准备。

张浚力排众议,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军政权威,甚至连赵鼎这样的保守派,也被迫求去。

这种军事布局,覆盖了大半个南宋,张浚把各路将领派驻要地,准备随时反击敌人。

而在这一布局中,岳飞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岳飞是张浚眼中不可多得的干将,早就想让他大展拳脚,尤其是在刘光世失职后,更是计划把刘光世的军队,交给岳飞指挥。

岳飞画像

可刘光世是何许人也?在镇守淮西时,主力留驻当涂,导致江北防务空虚。

张浚命令他,与杨沂中配合行动,虽取得了淮西大捷,但刘光世的表现,却让张浚大为不满。

说到刘光世这个人,是个相当矛盾的人物。

打仗的时候不怎么靠谱,可朝中却有些人对他颇为支持,张浚想办法把他架空。

这一决定,却在后来引发了更大的问题——张浚请高宗,罢了刘光世的兵权,而刘光世手下的将领们,却不买账,郦琼便是其中的“刺头”之一。

郦琼叛变,风云突变

说到郦琼这个人,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在刘光世手下多年,早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但他的脾气和性格,注定了不是个甘居人下的人物。

在刘光世被罢兵权后,内心更是憋了一股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郦琼与王德之间的矛盾,更是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这两人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如今王德被提拔为都统制,成了郦琼的顶头上司,这让郦琼心里更加不爽。

郦琼的愤怒并非无中生有,刘光世失去兵权之后,郦琼本以为自己有机会,接管部分军队,毕竟在刘光世手下多年,战功也是有的。

没想到,高宗任命的却是王德。

王德也是刘光世的旧部,但与郦琼在军中一向不合,两人多次在军务上发生争执,王德更是屡次在朝廷面前,打郦琼的小报告。

郦琼心里自然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不被重视,甚至觉得朝廷在有意打压自己,对朝廷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消极起来。

绍兴七年,刑部侍郎吕祉,被派往庐州,负责安抚郦琼及其部下。

郦琼(剧照)

吕祉的到来原本是为了稳定军心,他的处理方式,却让郦琼更加不满。

吕祉对郦琼采取了严厉的态度,暗中向朝廷建议,罢郦琼的兵权,并安排其他将领,接管郦琼的部队。

这些举动被郦琼看在眼里,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郦琼是个直性子的人,对吕祉的态度非常反感,觉得对方,根本没把他这个老将,放在眼里。

吕祉的行为也的确有些过于强硬,在与郦琼的会谈中,多次暗示郦琼,要听从朝廷的安排,甚至提到,如果郦琼不服从命令,朝廷将采取措施。

郦琼本就对朝廷心生不满,再加上吕祉的这些话,更是让他觉得自己被逼到了绝路。

终于,有一天,郦琼忍无可忍,决定不再忍受这样的侮辱。

找来了自己亲信的部下,在军营中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在会议上,郦琼直截了当地说:“朝廷对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将士,根本不重视,现在吕祉,还想把我们的兵权给夺了,这口气你们能咽得下去吗?”

他的部下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愿意追随郦琼,不再受朝廷的摆布。

就这样,郦琼决定采取行动。

趁着吕祉不备,派人将吕祉捉拿,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斩杀。

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庐州,郦琼不仅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还公开宣布与朝廷决裂。

率领手下的四万大军,连同庐州的官员和百姓,总共二十多万人,一起渡过淮河,投奔了伪齐刘豫。

这场兵变来得如此突然,朝廷上下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张浚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步棋,竟然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变故。

郦琼的叛变,使得南宋的淮西防线彻底崩溃,原本好不容易取得的淮西大捷,瞬间化为乌有。

也让南宋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许多将领对朝廷的信任,开始动摇,整个军队的士气一度陷入低谷。

朝堂动荡,岳飞受困

淮西兵变的消息传到临安,就像是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整个朝廷顿时波澜四起。

张浚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被迅速罢相权,贬永州。

张浚的倒台,标志着南宋朝堂上主战派力量的衰退,而赵鼎的重新上位,则意味着保守派的再次掌权。

赵鼎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局势。

主张收缩战线,避免与金军和伪齐的直接冲突,以求暂时的安宁。

赵鼎的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宋的危机,也让很多有志于恢复中原的将领感到失望。

最失望的,莫过于岳飞,岳飞此时的处境可谓是“进退维谷”。

在淮西兵变之前,刚刚被任命为太尉,并且升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这意味着他有了更大的权力,去实施他的北伐计划。

朝廷风向的改变,岳飞的北伐计划被一再搁置,甚至连他所提出的军队整顿方案,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岳飞是个直爽而忠诚的人,对朝廷充满了信任,对高宗更是忠心耿耿。

可眼前的局势,却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

淮西兵变后,赵鼎和秦桧等保守派,对武将的猜忌达到了顶点,认为,武将的权力过大,迟早会成为朝廷的威胁。

郦琼的叛变,正好成为了他们,打击武将的一个借口。

秦桧是个善于揣摩上意的人,他知道高宗对武将的不信任,于是顺水推舟,开始在朝堂上不断强调武将的“危险性”。

在朝议中多次提到,武将掌兵权过大,极易滋生叛乱,郦琼的兵变就是例子。

每次提到这些,秦桧总会有意无意地看向岳飞,言语中充满了暗示。

岳飞也意识到了秦桧的敌意,他依然相信,只要自己尽忠职守,朝廷是不会抛弃他的。

一面加强军中的训练,尽量不去触碰那些敏感的话题,一面继续上奏,希望能够得到,北伐的机会。

可他的奏章一封封地送上去,却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在军中,岳飞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将士对朝廷的态度感到不满,他们跟随岳飞多年,一直都希望,能够北伐收复中原,为国家立功。

但看到朝廷对岳飞的态度冷淡,甚至开始猜忌他们,这让很多人心里产生了动摇。

岳飞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一次次地向士兵们保证,朝廷不会抛弃他们,自己也会继续为北伐努力。

这段时间的岳飞,心情是复杂的。

自己所坚持的道路,已经开始变得举步维艰,朝廷的猜忌、秦桧的排挤、赵鼎的保守政策,这些都让他的北伐梦变得遥不可及。

更让岳飞感到寒心的是,在朝中的支持者,一个接一个地被排挤出局。

张浚被贬,赵鼎重新掌权,秦桧开始掌握军政大权,这些变化,让岳飞感到无比的孤立无援。

曾经的战友们,一个个被迫离开权力中心,那些曾经支持他北伐的朝臣,也开始纷纷倒向秦桧的阵营。

岳飞并不是没有想过退缩,也曾经动过辞官归隐的念头。

每当他想到中原的百姓,还在金兵的铁蹄下受苦,想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魂,心中就充满了力量。

岳飞的这些努力,终究没能改变朝廷对他的态度。

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岳飞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危险,淮西兵变成为了一个借口,一个打击岳飞的借口。

朝廷中的许多人,开始对岳飞进行攻击,质疑他的忠诚,质疑他的能力。

高宗对这些质疑的态度,竟然是默许。

岳飞的北伐计划被彻底搁置,手中的兵权也逐渐被削弱。

那些曾经属于他的军队,被一支支地调离,手下的将领们也被分散到各地,岳飞的力量被一步步地瓦解。

绍兴十一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被赐死于风波亭。

岳飞的死,是南宋的一大悲剧。

淮西兵变,正是这场悲剧的开端,郦琼的叛变,让朝廷对武将的猜忌达到了顶点,而这种猜忌,导致了岳飞的悲惨结局。

秦桧施计,岳飞之殇

秦桧的崛起,是一步步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的。

淮西兵变给了他打击主战派的机会,开始借题发挥,暗示岳飞可能也是个“危险人物”。

他在朝堂上不断提及武将的“威胁”,特别是在讨论到淮西兵变的后果时,话里话外都在影射岳飞。

尤其是奏折上那,表示“岳飞早于叛军郦琼勾结,兵变是共同策划的结果”,更是把岳飞送上了悲惨的结局。

绍兴十一年,秦桧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机会。

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逮捕入狱,并最终将其赐死于风波亭。

淮西兵变成了岳飞命运的转折点,正是这次兵变,加深了朝廷对武将的猜忌,也让秦桧有了排挤岳飞的理由。

岳飞被杀的那一刻,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一生忠义为国的将领,怎么就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岳飞的一生无愧于国家,却输给了人心和权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4
纵横话史

纵横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