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中,老吴一家过得不容易,重组家庭,孩子多,矛盾重重,全家的经济负担都压在老吴的身上,邻居们很同情,还时不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但是这一家人生活却是一直都不好,原著中年纪大了的老吴,还一直在外打工补贴家用。
为什么他这么努力,这日子却过得一塌糊涂?
懦弱装糊涂
老吴和张阿妹结婚后,老吴为了所谓的家庭和睦,看着张阿妹欺负自己的女儿、儿子,也不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正所谓看人下菜碟,张阿妹看到老吴,不说话,那就可劲地偏心,压榨老吴的孩子们。
小到冬天买肉,珊珊要去排队,而张阿妹的女儿在家睡觉。买到肉,阿妹只招呼自己女儿吃肉,用眼神制止珊珊吃肉。
大到了人生重大转折点时,老吴更是犯了大错。
为了省钱,和张阿妹面子好看,将女儿的志愿改成中师,让珊珊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还将自己唯一的进厂名额,留给张阿妹的女儿。
完全不顾自己儿女的前途,看起来是为了家庭和睦,其实是骨子里懦弱,不敢为孩子争取。
间接的就是堵死了儿女上升发展的道路,与隔壁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吴私心是想将上大学的机会,留给儿子,可也要看实际情况,儿子学习并不出色,女儿是唯一有机会上大学的人,他彻底折断了家中的上升通道。
到了儿子考高中前,他又担心小军上高中,要住在家中,张阿妹不高兴,还是让儿子上了有宿舍的邮电中专,将房子留给张阿妹的女儿。
家里人从此离心离德,相互怨恨,连自己亲生儿女都不敢保护的爹,谁会尊重他?吴家不兴旺,都是一家之主的毫无主见造成的。
走捷径
老吴考虑问题目光短浅,对待邻居也并不真诚,总想揩油占便宜。
日常一个人的习惯,可以反映出他的思维模式。
所以老吴大事上的失误,就可以找到底层逻辑。
原著中,过年张阿妹带着女儿张敏回娘家了,而吴建国带着儿子来庄家拜年,老吴总是说庄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让女儿和儿子读一中。
黄玲心里腻味,“老吴,你老说这话怪没意思的。当年姗姗能上一中,你不肯供,给她报了中专,小军能上高中,你怕他考不上大学,哦,还怕阿妹不愿意小军上高中住家里,还是上了中专。再说,出息有啥用,将来还不是要回苏州,不说将来了,就说今年,要不是鹏飞租了栋哲的房间,他们兄妹回家过年得睡地上。”
老吴总想着轻松一点,让孩子上中专,职校,家里负担轻,以后包分配。
可时代发展了,学历越来越重要,老吴又开始羡慕。
女儿珊珊中师毕业要分配去乡镇小学,老吴想着去找庄老师商量,能不能将珊珊调到纺织厂附中来。
庄老师说,我决定不了,从珊珊上中师开始,你就该知道今后是要去乡镇的,现在后悔不是晚了吗?
老吴只想到一时,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却没有想过孩子未来。
两个女儿上中师、职校时,隔壁庄老师家供着两个孩子读高中,庄老师、黄玲非常辛苦。
老吴轻松地说,我现在轻松了,就等着珊珊、小敏工作挣钱了。
一时的艰难可以换来后面的轻松,老吴看不到这一点。
儿子、女儿的升学经历,都是他目光短浅,想着走捷径,尽快获得收益,最终结果都不太好。
老吴连争取都不争取,只是随波逐流,今后生活不如意,也没有可以责怪的资格。
这一家人终会在时代洪流中被淘汰。
待人不真心
平时老吴一直都是哆哆嗦嗦求人的时间多,但是庄老师为了外甥的事情,请他帮忙时,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老吴给鹏飞找的师傅,除了压榨徒工,还不教真本事,克扣工钱,弄得鹏飞不得不奋起反抗。
一般熟人之间拜托,都是希望找到人品好,技术好的师傅,能学到点真本事,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老吴却找了一个不着调的师傅,如果林工在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之前一鸣的表叔跟着他做临时工,也学到了真技术,之后去了安厂长那里做技术员,三年时间林工是认真交的,在做人上也时刻提醒后辈。
老吴看着老实,其实总想着占小便宜,一直让庄老师给小军补课,却没有表示。
宋莹看不下去,故意点他,对待朋友不要连外人都不如。
这次庄老师求他办事,让他心理有种满足感,但他并没有给鹏飞找一个好师傅。
庄老师将这么重要的事情托付他,老吴也只是敷衍,完全看不到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邻里之间的真心。
出了事情后,老吴首先上门问责鹏飞,而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并且张阿妹落进下石,还想用这件事威胁黄玲,要占宋莹的房子。
这一家人虽然平时看起来是弱者,一旦有一点问题,立刻就会想着占别人便宜,占不到就会心生不满。
最后还是黄玲出面,退回了工钱,带着外甥去赔礼道歉,帮外甥解决和师傅之间的矛盾,给鹏飞留一个好名声。
尾声
一个父亲眼光和心胸决定了家庭的未来,老吴看似精明的打算,到头来终是一场空。
自己的儿女没有尽心培养,儿女怨恨,疏离。
半路的妻子心胸狭窄、计较,也不会给他好脸色。
老吴以为自己忍让妻子,甚至牺牲自己儿女前途,利益,可以换来自己后半生幸福生活的算盘,怕是也要落空。
生活要靠自己的争取,掌控,才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