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满洲这个“种族”融入中原文明的开拓者。
武功高强,热爱基督教,会写拉丁文。书法水平在历代帝王中稳稳排在第一梯队(赵佶、李世民、康熙)。
康熙帝亲政后,做了三件文化事业和一件军事事业,让关外来的满蒙集团迅速融入了中土文明,并极大加固了清朝的统治根基。
第一,亲自祭拜明孝陵。
当着天下臣工向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口称“臣玄烨”。
《清实录》: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
这一年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祭拜一次不够。后来,康熙又五次祭拜明孝陵。
康熙拜谒明孝陵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一次拜谒,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其实感动的何止数万百姓?
拜谒明孝陵后,南方文人参加科举一年比一年多,很多反清复明的组织从内部开始瓦解。
这之后,终清之世,江浙成为了参加科举人最多、出状元最多的省份。
正所谓,天下文章看浙江,浙江文章看余杭。
插一句,那些口口声声把清朝比作日本鬼子的痴儿,请问日本天皇会去朱元璋坟头磕头吗?
第二,亲自祭拜孔庙。
康熙一生八次到曲阜行释奠礼。其中三次是南巡途中经过曲阜而祭孔,剩下五次是专门到山东曲阜祭孔。
看清楚,这是清代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康熙亲临孔庙,并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祭孔大典。
跟祭拜明孝陵一样,玄烨这次仍然选择了跪拜礼。
事毕,他写了“万世师表”的匾额悬挂在大成殿。
试问,日本天皇会跑到孔庙磕头吗?人家的信仰是天照大神。
第三,开博学鸿儒科。
此令一出,很多顽固的反清复明的大学者基本上也就熄火了。
话说,明朝有啥好复的?无论经济军事政治无一出彩。
康熙十七年(1678 年)正月,康熙下旨开设“博学鸿儒”科。
康熙下令各地官员推荐人才,不管有无功名,只要才学足够高,都可以推荐来北京参加考试。
最后通过各级举荐,朝廷批准了170余人。
在名单中,如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大家,仍然不响应,但康熙由得他们去,甚至还夸赞他们的才学,用他们的弟子为官。
第四,创立了大规模的火器部队。
康熙之前至平三藩之中,清军中早已有火器部队,但数量、规模不大。
1689年开始,为了对抗沙俄和准噶尔,康熙帝下旨成立满汉火器营,后来,各地的八旗和绿营纷纷设立了火器部队。
至康熙晚期雍正初年,清军中的火器比例已经达到50%左右。
这为后来的一系列拓边行动(驱准保藏、平定青海、十全武功)打下了军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