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其实早在两会之前,
"生娃发钱"就已经从地方试点升级为国家行动。云南给二孩家庭发2000元、三孩5000元,宁夏每月补贴三孩家庭200元。浙江某二线城市三孩以上一次性奖励5万,
但为何网友的生育积极性普遍不高呢?
因为虽然各地生育奖励政策频出,但在高昂的育儿成本面前,这些奖励显得微不足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个普通城市家庭,从孩子出生到 3 岁,平均育儿花费高达 10 - 15 万元,而且孩子后续的教育支出更是惊人,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加上课外辅导,学费等基本支出,在一线城市就可能超过百万元。
从现有的补贴标准来看2000,3000,甚至是五万,都不过是杯水车薪,当然,育儿成本不仅体现在经济支出上,时间成本也不容忽视。在育儿关键期,是需要牺牲父母至少一方的工作时间,甚至是晋升机会的。
除此以外,AI 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职场格局。这也是很多父母不愿生孩子的原因。2025 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占全球 20.9%,互联网行业 AI 渗透率已达 89% 。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 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近 40% 的工作技能将会发生改变,许多传统岗位正逐渐被 AI 取代。
。这种就业不确定性,让正处于生育年龄的人群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担忧,害怕生育后遭遇失业或职业发展受阻,进一步削弱了生育意愿。
那其他的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同样的生育补贴,韩国2024年最新政策是这样的
韩国家中有 1 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可获得 10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5263 元)补贴,抚育 1 至 2 岁幼儿的父母,每月可得到 5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2632 元)补贴 。这一举措直接缓解了育儿家庭在孩子幼年期的经济压力。
税收优惠上,,2 孩家庭减免 30 万韩元,3 孩家庭减免 40 万韩元,相比之前标准均提升 10 万韩元,一个 3 孩家庭全年可得到 95 万韩元税额减免 。
育儿假福利也相当可观。拥有 8 周岁或小学二年级以下子女的劳动者,男女双方各自最长 1 年的带薪育儿休假,育儿假最多可分 4 次使用。休假薪酬前 3 个月每月 25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1.32 万元),第 4 个月至 6 个月每月 20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1.06 万元),第 7 个月以后为每月 16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8421 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职场权益还是受到保护的。
所以如果你对比韩国的政策,就会发现,韩国的政策是一个社会化的体系,他是通过各方面来节省你的育儿成本的,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其实从一年来的执行来看上,韩国的这个政策效果也很一般,如果我们真的想让生育增加,那么政策层面,就必须更有诚意。如果生孩子能让生活成本更低,生活更轻松快乐,谁能不愿意生?对于我的这个观点,您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