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入3亿元,这家自动驾驶卡车公司为什么能自造血?

赛博汽车很智能 2024-08-21 14:55:03

“不同于大部分的人工智能企业,先研发技术再去找应用场景,拿着锤子去找钉子。卡尔动力从创立之初就明确了方向:先找到场景,场景定义产品,产品定义技术”。

8月20日,自动驾驶公司卡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尔动力”)举办2024生态合作大会,CEO韦峻青首次对外透露了创业三年多来的心路历程。

他表示,基于上述思路,卡尔动力创始团队在鄂尔多斯调研了一周时间,坐在货运卡车上,与司机师傅们聊天,参观学习各个工厂装卸货,了解场景。

最后他发现,司机们每天遇到的场景极其复杂,涵盖需要人工缴费的收费站、道路塌陷形成的积水坑等,即使是基于国内外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很难完美处理。“5年内,我们没法给客户带来价值。”

于是,经过了一个月的的重新考虑,他决定创造混合智能编队这种全新的模式来解决大宗商品物流运输问题,即一辆人开的卡车带着1-5辆自动驾驶车一起完成运输任务,随着卡尔动力的发展,这种方式也逐渐变成了L4自动驾驶货运的主流解决方案。

转眼三年过去,卡尔动力迎来收获期。据韦峻青介绍,截至今年8月,卡尔动力自动驾驶编队运营里程突破820万公里;自动驾驶编队货运5500万吨公里;运营年化收入规模达3亿元……

技术方面也有新成果。卡尔动力对外发布了基于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L4级编队货运解决方案——“卡尔领航”。在随后的采访环节,据卡尔动力工程负责人于洋介绍,目前这套方案已经上车,进入测试验证阶段。

新车、新技术、新研发中心,卡尔动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1

编队形式下,卡尔动力快速落地

成立于2021年的卡尔动力,对于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来说,算是“相对后来者”,能够取得比较快速发展的很大原因,在于运行模式的创新。

正如上文所说,卡尔动力选择的是具备L2智能驾驶功能的头车(有驾驶员),以及具备L4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无人),采用1+N的模式结组行进。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更快落地。

于洋举例称,在单车模式下,很多场景存在通行难的问题,比如过收费站。

由于有人工的参与,目前在过收费站时,卡尔动力装载了ETC的车辆可以直接跟车通行的同时,需要走人工通道的车型也可以由头车协调,一次性取还所有车辆的卡,保证顺利通行。

再比如,以煤炭运输为例,货物装卸等环节,存在前后挪动的需求,需要人工进行操作。

当然,编队形式也存在难点。“对于车辆的控制是最难的,我们想尽量减少与社会车辆交互,需要车辆之间离得更近一些。同时,两辆车接近之后,由于风阻原因,也可以让后车节约5%-10%的油”。于洋指出,想要离得近又不撞到前车,对于执行精度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

解决了技术问题后,卡尔动力又面临了新的挑战:车辆。

“很多自动驾驶公司是买了车回来后,在自己的作坊里进行改装,再放到路上去运行,显然从效率和安全性上来讲都是不足的。”韦峻青称,卡尔动力与陕汽、中集合作,系统可以在车企产线上被直接安装在车上,这些牵引车、挂车下线之后就可以开启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编队运输。

此外,在韦峻青看来,卡尔动力能够快速发展的最大赋能者,是鄂尔多斯市。

一方面,鄂尔多斯市煤炭储量丰富,占到了全国的1/6,为全球范围内对于自动驾驶最大的单一市场;另一方面,政策上也持续推进,鄂尔多斯过去一年先后取得了交通部的自动驾驶货运先导应用试点、以及车路云一体化的示范城市,巴什区还向卡尔动力颁发了首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推进L4级自动驾驶货运落地。

多重因素作用下,卡尔动力在鄂尔多斯取得了一系列商业运营突破。

测试里程方面,过去的三年,每一条鄂尔多斯场景方的主要运输道路道路,卡尔动力车辆都测试了超过10000遍,覆盖修路,雨雪天气,羊群穿行等场景,自动驾驶编队测试了突破820万公里。

运输量方面,超过了5500万吨公里,全球第一,是行业第二名的两倍。

运营收入方面,初创企业饱受诟病的就是自造血能力,韦峻青认为,这是卡尔动力与其它公司最大的区别。“我们累积的运营收入数亿元,而且还通过提效,以及车辆持续的交付,在以每年2至3倍的速度增长。在过去的一个季度,达到了3亿元的年化收入规模”。

无人化能力验证方面,卡尔动力在鄂尔多斯市,实现了超过300公里载货的无人化自动驾驶验证。

02

端到端方案发布,已上车验证

商业化落地不断加速的同时,卡尔动力还在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升级。

会上,卡尔动力发布了基于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L4级编队货运解决方案——“卡尔领航”。

根据韦峻青介绍,卡尔领航有三个核心的技术基础,安全的端到端技术、智能的大模型以及闭环的数据驱动。

他进一步补充道,端到端算法是业内公认的突破自动驾驶无人化瓶颈的武器。我们近期在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全新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 比业内最领先的系统,安全性提升了40%。现在我们把这个技术使用到了卡车编队物流上。

应用方面,有很多场景,有经验的跑货运司机可以安全处理,但新司机没见过,无法安全应对。这个认知的差异就需要现在流行的大模型来弥补。

“数据驱动上,我们利用棋盘井的边缘云计算中心,以及路上近千台车辆累计他们遇到的实际风险场景,以及有经验的司机如何应对,来训练和验证我们自动驾驶的算法”。韦峻青称,卡尔动力是唯一一个拥有上亿公里自动驾驶系统验证能力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基于卡尔领航这一解决方案,卡尔动力与陕汽联手推出全球首款双冗余L4级自动驾驶卡车——“陕汽德龙-卡尔领航”。

新车为前装量产双冗余L4级自动驾驶卡车。该车拥有5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和6个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针对货运场景布局,实现360度多冗余覆盖,车辆在转向、制动、电源、通信上做到了双冗余,满足无人化编队行驶要求。

韦峻青表示,通过编队混合智能,安全性比人工驾驶提升5倍,人力成本降低50-80%,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高稳定性,百万公里不失效。

作为跟随车型,为什么需要具备更高价格的L4车型?

对此,卡尔动力技术工程师王珂首先辟谣称,整车改装成本不贵,它比一些同行单颗激光雷达成本还要低。

其次,他认为,后车需要具备完整L4能力。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很多问题仅靠跟车解决不了,比如小车加塞、红绿灯导致跟丢等,需要靠车辆自驾能力,及时跟上并保持继续跟随。

“卡尔动力感知端到端目前接近完整状态,再往下预测决策规划是一整个模型,目前相关团队规模有数十人。”王珂表示,至于未来是不是会往One Model端到端上走,他认为要看国产芯片的进展,“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有足够算力,并且性价比足够高的芯片,芯片如果比车都贵,那就没有意义。客户在乎的是能不能完成低成本的完成运输任务”。

会议现场,卡尔动力、陕汽重卡和中集车辆还共同向鄂尔多斯集团交付,包括陕汽德龙-卡尔领航首批车型在内的100台自动驾驶编队车辆。新车将用于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10余条中、短途干线上进行货运运输,随着这一批卡尔领航车辆的交付,卡尔动力的运营车辆达到近300台。

03

研发中心落成,将支撑千台智能卡车运营

在发布新车、新技术的同时,卡尔动力当天另一重要动作是卡尔动力新的研发运营中心成立。

根据韦峻青介绍,研发中心的目标是以鄂尔多斯市为中心,支撑千台量级的智能网联车辆的规模化部署,形成全球自动驾驶货运的标杆。

卡尔动力把研发中心分为四个功能。

首先是人工智能研发,卡尔动力采用飞地研发+本地攻坚+本地招聘的方式,实现几十人在棋盘井的研发中心进行人工智能的开发工作。

其次是车辆智慧调度,卡尔动力在研发运营构建了接近100个充电桩,自营了接近300台自动驾驶加新能源车辆,路线覆盖了棋盘井工业园、鄂尔多斯西部到东部的,以及从鄂尔多斯到包括天津在内其它省市的主要干线。

第三是先进车辆试制,卡尔动力在研发中心构建了厂房以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组装调试,车辆的维修维护,以及后续新车型设计、试制的空间。

最后是数据中心,卡尔动力在棋盘井构建了卡尔动力运营的体量最大的边缘云计算中心,具备了4500个CPU核心、9600GB内存、5000TB存储的资源。在韦峻青看来,这是公司可以在鄂尔多斯快速安全演进自动驾驶的核心武器。

随着棋盘井研发中心的成立,卡尔动力在鄂尔多斯的布局更加深入。韦峻青希望,以编队运营的自动驾驶卡车为起点,与合作伙伴一起,在未来5至10年能够逐步实现无驾驶舱的状态,最终迈向一个由智能底盘形态的运输机器人打造的未来运输生态系统。

0 阅读:2

赛博汽车很智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