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序言

考古研史赏人物 2024-09-15 17:06:49

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北郊的石家河遗址自1954年发现、考古工作者在此开始发掘,迄今已有70载。通过几代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大量考古资料。现有的发现表明,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时期都邑性聚落,石家河古城也是该区域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曾经引领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进程。

石家河遗址存续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以其为中心,存在规模不等的聚落,中心聚落石家河进一步整合文化与资源,使长江中游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石家河遗址更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同周边其他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起源到一体化伟大进程的深度参与和积极贡献者,构成了早期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家河玉文化正是石家河遗址最晚阶段最伟大的贡献,它所蕴含的精神信仰可以追溯至长江中游距今7000年的高庙文化,它所运用的琢玉工艺则受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影响,它传承、串联起各区域文化的精髓,又向前推进和发展,石家河玉器工艺之高超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对中国古代玉文化包括玉器制作、使用乃至玉礼器的认识。

集中发现于江汉平原、澧阳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其中尤以神人、凤、鹰、龙、虎、蝉等造型的玉器别具一格;减地起阳、圆雕、透雕等技术工艺,则堪称史前东亚琢玉技术发展的巅峰。自1955年石家河罗家柏岭地点出土玉器以来,肖家屋脊、谭家岭、孙家岗、七星墩……一次次发现震惊世人,不断地给研究者带来惊喜。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在石家河遗址发现70周年之际,策划“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让观众也能在展览中领略石家河玉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史前先民丰富的精神世界。

展览展出来自全国22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精品共计174件(套),来自石家河、孙家岗、凌家滩、良渚、陶寺、石峁、两城镇、三星堆等全国重要遗址。更难能可贵的是,湖北著名的文化符号、“中华第一凤”——玉团凤,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回到她的故土江汉平原省亲,圆了湖北人民的团圆之梦。展览尽可能发动全国文博力量,让历年出土的石家河玉器史无前例地汇聚一堂,这是广大观众的喜事,也是文博事业的幸事。我很庆幸,能够看到当代青年文博从业者,为了理想去花心思、勤打磨、勇拼搏的工作状态,这才有了此次展览的完美落地。

石家河遗址凭借其地理位置,与黄河流域、长江上游和下游频繁互动,对中原夏商文明乃至古蜀青铜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玉神”展也注意到这一点,并未囿于玉器的简单陈列和介绍,而是将石家河玉文化置于宏观的时空背景下,展出陶器、青铜器、玉器不同材质的文物,组合比较展示,探讨石家河与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图景。展览给予观众不同以往的观察视角,引导观众或专家学者去思考和讨论,或许能够为解开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的众多未解之谜带来启发和研究热潮,这也是这个展览的创新与贡献。

石家河玉器小巧精致,若非在专业设备下仔细观察,恐怕难以观赏全貌。为此,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邀请了专业文物摄影师,利用专业设备,为展出文物拍摄多角度的高清照片,汇总成此本展览图录,让石家河玉器首次以“真貌”集中呈现在大众眼中,也为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图像资料,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相信在未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还将继续策划一系列兼具学术性与观赏性的原创大展,为社会大众奉上更多文化大餐,用展览照鉴古今,让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程更好地展现在世人和世界面前。

图书信息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编

ISBN 978-7-03-078931-0

定价:318元

内容简介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要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本书依托70年来长江、黄河流域各地考古发掘出土、具有石家河风格影响的玉器,配合以相关玉文化阐释研究文章,从玉器视角呈现新石器文化脉络中的石家河元素。

本书适合对中国古代玉文化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及社会人士参考、阅读。

内 页

实 拍

本文由 郑佐一 摘编自《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之 王巍 序言。内容有删节、调整。

序言作者 简介

王巍,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夫玉 ,亦神物也。

—《越绝书》—

0 阅读:0

考古研史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