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桑代克的猹
编辑 | 桑代克的猹
美剧《犯罪心理》叙事策略的文化语境
文化,作为一个综合体,涵盖面广泛且复杂。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人类决定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对人类进行了塑造。
美国文化学者詹明信甚至给文化下过三种定义,其中点就直指文化是“与贸易、经济、工业等相对的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戏剧、影视之类的娱乐活动。”
此定义一出,足以见证詹明信对后现代社特点的强调程度,将对文化的关注焦点转向以大众文化为主的日常生活的休闲活动。也最能体现詹明信对文化的独特立场:“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以达到人们日常感性愉悦为目的。”
此外,文化按社会文化层次划分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式,主要以休闲和娱乐为目的。
而美剧作为大众文化的快消品,在娱乐大众、满足大众审美的同时,必然也蕴含着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犯罪心理》以成功的叙事策略与直接的表现方式触及当代美国大众文化表征,还透过美国本土所存在深刻的社会问题投射出美国大众文化的特性。
大众文化特性的呈现
“大众文化”自提出以来,有无数哲学家、美学家陆续给出自身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与阐释。在英语表述大众文化较常用到的是massculture或是popularculture,这分别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而相继给出的语义英文表述。
最早,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人认为mass隐含着乌合之众的意味,倾向使用massculture表述大众文化,有意将大众文化贬谪为一种仅属于平民的低等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推崇精英文化的学者对大众文化蔑视的态度。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在表述大众文化时则偏向于用popularculture,他有意摒弃对大众文化的贬义,将文化研究的目光转向对大众日常生活方面,肯定并推崇了大众文化。
此后,不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学者对大众文化给出了不同角度的阐析,为大众文化做了极大的补充与延伸。
目前,我国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在《大众文化导论》中就提到“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偷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形态。”
而《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开篇就指出,“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可见,大众文化就是在全球化大工业背景下,透过各种传播媒介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标准量化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以审美愉悦的文化形态。由此可发现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类型性、全球性、娱乐性等特征。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产物,它
主要以排遣郁闷和消磨闲暇时间为目的。那么毫无疑问,美剧就成为一种美国大众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形式,并赋有大众文化的一般特性。
可想而知,追逐收视率、商业利润为准则的《犯罪心理》也在不遗余力地顺应时代变迁,在不断探索与实验中,逐渐发展形成鲜明叙事特性与独特剧作风格,以时刻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走向为指标。
与大部分经典犯罪类美剧一样,《犯罪心理》以成功的叙事策略采用直接毫不掩饰的方式触及当代美国大众文化以及所存在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究其叙事策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该剧必然会体现出美国大众文化的各种特性。
商业性与类型性
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商品性紧密相联,其本身就可看作是一种文化商品。
英国学者约翰·斯道雷对大众文化给出六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一条就认定:文化是具有商业文化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大众为对象的文化。
该定义虽稍显片面,却也存在其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大众文化是伴随各类文化产品的大量生产、制作、输出的一种消费行为,其必然受到市场规范与运作机制的制约。
文化产品的制造者通过文化产品获取商业利益,而消费者则从文化产品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为此,大众文化必须随时随地迎合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趣味,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以期被更多人所接受,最终获取商业盈利。
同样,在美国,作为大众文化产品之一的电视文化产业,更是不遗余力地为高分收视率而极力制造收视热点,进而才能获得高额广告收入,最终实现其商业价值。
电视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变成隐形操控电视文化的传感器,商业性是电视文化隐含的大众文化特性之一。故此,美剧的商业性不言而喻。
美剧制作体系完全是商业运作的模式,尤其美剧独有的“制播分离制度、标准化生产制度、播出制度与收视率评价制度”等多种规范制度,使得收视率低于标准的剧集面临停播的危机,这样的要求促使美剧的制作水平日益提高并且极具竞争力。
而CBS作为美国犯罪剧金牌制作的商业电视台网,坐拥几大超高收视率、高制作水准的犯罪剧,从权威美剧收视网站的每周的全美收视率数据可见一斑(见表4-1)而其中所蕴含的商业性更显而易见。
通过该表更可以看出已经制播完结8季的《犯罪心理》拥有何等庞大的受众群。然而《犯罪心理》在追求其商业性方面最突出的表现,体现在该剧的衍生剧《犯罪心理:嫌犯动机》兴衰上面。
起初,《犯罪心理》拍摄到第5季后为了制作衍生剧,迫使主剧缩减预算,故对《犯罪心理》BAU的主要演员进行裁员,加之《犯罪心理》剧编剧创作团队的部分抽调给衍生剧,使得第6季《犯罪心理》剧集品质有所下降,收视率也受到影响。
而衍生剧的播出了一季之后,反响平平,平均收视率始终在900万上下波动3”,这与主剧的收视率形成鲜明反差,故CBS最终宣布衍生剧停播。
由于衍生剧被砍,减少了额外制片预算,使《犯罪心理》制作的精良程度得到了保障。而拥有高收视率,也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样也保证了最大商业利润的获取。
美国商业电视台网制作电视节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取利润,为此必须最大限度获得大众消费群体的认可,这就要求美剧必须突破阶级、民族、种族、性别、年龄等限制,满足各个阶层的消费群体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
这也促使美剧不断细分进化出各
种风格、题材不同类型的剧种,由此引中出大众文化的另外一个特性一一类型性。
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代表人物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在其论著中阐释大众文化时就已经提出: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和类型性。类型性主要形容文化产品中所包含的模式化、标准化、雷同化,这也是高度技术化的影视制作于商业运作模式中的文本表达。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必然导致大众文化呈现出类型化、模式化的特征,因为它为大众文化的普及孕育了宣传者和制造者。
本文在开篇绪论部分就介绍了美剧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情节系列剧的主要剧种。不难发现,就美国电视剧行业而言,将美剧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不仅方便制片方的前期定位与制作,更利于观剧者的后期收视期待与易于辨别。
在收视率与市场竞争压力下,美剧类型不断细化与组合,并经历重新整合与相互融合,较常用的就是几种类型相互融合的方式,以符合大众多变的电视剧观赏趣味。
因此观众根据自身审美趣味选择观看犯罪类美剧,也印证了美国学者霍拉斯·纽卡姆的论述“电视类型是流行艺术“模式化’的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粗劣的陈词滥调。相反,电视是复杂、变化的,反应了大众的情感和观念。”
《犯罪心理》归属于犯罪剧这一大类,主要表现在犯罪剧独特视角下的社会问题,如:死亡、凶杀、诈骗、复仇等社会问题。
但是剧集内容也有对BAU成员之间的情感问题、BAU成员自身的家庭与生活等伦理方面的投射,更有对人性中信任、宽厚、关怀、博爱的赞美,还有对于惊悚恐怖元素的另类表达,如心理变态、精神分裂、恐怖杀藏等透过具体案件的剧情体现出来。
但是,无论《犯罪心理》的剧情内容、表现手法如何变化,在反应社会现实问题时,它依旧保持其犯罪剧的基本范式与固定特点,以满足大众的期待视野。美剧《犯罪心理》的制作离不开商业利润和标准化制作团队,因此它所体现的商业性是类型性存在的前提
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性可以不受限制地追随现代生活,向世界各个地方无限蔓延,就像好莱坞电影占据若世界银幕霸主的地位一样,美剧也悄然渗入世界各地的大众日常生活中。
在我国,除去跨国文化贸易,即那些通过合法版权购买获得播出权的美剧,更多的是无处不在的P2P网络免费下载与在线观看。
就如美剧《犯罪心理》,早期在国内网站未购买版权时,国内美剧迷借助各类字幕组的BBS寻找外链就可以任意观看。
更不用说现如今,各个视频门户争抢若做美剧专栏购买美剧独播权,邀请美剧相关创作成员入华宣传等。无论是官方视频网站还是民间字幕组网站,都在帮助《犯罪心理》传播,将其覆盖至国内线上传播媒介。